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溶性聚酯纺织浆料及其制备,属于织物整理助剂领域,该聚酯浆料由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在搅拌、加热和抽真空情况下反应至一定的分子量和黏度,出料后经双螺杆挤出,造粒而获得,用于纱线的上浆整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水溶性,不需要乳化剂来助乳化,可直接配成溶液来对纱线进行上浆整理,上浆后的纱线强度良好,成膜性抱合性好,且不发粘,不起毛羽,不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无特殊气味。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与同类型的产品相比成本低、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物浆料领域,涉及一种亲水性纺织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织造过程中,经纱要经受停经片、综丝和钢筘等机件的反复摩擦;还要经受由于各种机构运动而产生的反复拉伸、屈曲及磨损作用。未经上浆的经纱,其表面毛羽突出,纤维之间抱合力不足,在织机机械力的作用下,纱身会起毛,使经纱相互粘结,导致开口不清,经纱断头,产生织疵,甚至使织造无法进行。为了降低经纱的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造及产品质量,必须对经纱进行上浆,赋予经纱更高的耐磨性,贴伏毛羽,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用喷气织机织造时,贴伏毛羽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经纱上浆是织造生产中的一道最关键的工序。 浆料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当前浆料已发展成为变性淀粉、PVA和丙烯酸类浆料三足鼎立之势。变性淀粉浆料已成为全棉等天然纤维的主体浆料,也是τ/c等混纺纱的主要浆料之一。对天然淀粉进行变性后在浆料中的应用状况,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变性淀粉酸解淀粉、氧化淀粉和糊精等。主要是用酸或氧化剂或加热方法使淀粉大分子解聚,达到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能的目的。第二代变性淀粉主要是醚化淀粉(CMS、HPS)、酯化淀粉(醋酸酯、磷酸酯等),交联淀粉和阳离子淀粉等。这是一类淀粉衍生物,是通过在淀粉大分子的羟基上引入一个基团或引入一个低分子物,使淀粉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削弱;有的也改善了与合成纤维的相溶性和浆膜的柔韧性。已成为常用的主体浆料。就扩大使用范围和适应疏水性的合成纤维能力来说,这类变性淀粉中应是以醋酸酯淀粉为最好。第三代变性淀粉主要是接枝淀粉,它是在淀粉大分子链上引入具有一定聚合度的高分子化合物。使淀粉的性能有了显著的改变,不仅保持有好的亲水性,而且通过高分子设计方法,使它对合成纤维有优良的粘附性。从而可在合纤混纺纱中作为主体浆料应用,在Τ/C纱上浆中,它的使用比例可达70% 80%。甚至可进一步作为单组分浆料在经纱上浆中使用。目前,国内市场上稳定、优良的产品还不多 ο中国专利申请(CN1352197)公开了一种变性淀粉浆料的制备方法,其方法是先将不饱和二元酸酯化,然后与碱反应中和至PH值5-9之间,与丙烯酸类不饱和单体混合,接着与淀粉混合,高温下边烘干边变性,形成粉末状产品。聚乙烯醇称为PVA,它是一种典型的水溶性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聚醋酸乙烯酯通过醇解而得。PVA已广泛用于许多工业领域,世界上主要生产国是中国、美国、日本和朝鲜等国。1940年,PVA第一次在纺织工业作经纱上浆的浆料使用,我国是从60年代开始,用于Τ/C纱上浆。PVA是一个很好的浆料,它的成膜性非常好,浆膜机械性能“坚而韧”,对天然纤维和一般的合成纤维也有较好的粘附性,但不及丙烯酸酯类浆料。PVA的主要质量指标有两个,即聚合度(DP)和醇解度(DH)。我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PVA产品都以这两个质量指标表示产品规格。按国际常规,用在经纱上浆的完全醇解PVA的醇解度应是98mol% ± Imol % ;但是我国市场上供应的PVA21799大多是用于纺丝的(纤维级),它的DH彡99. 6mol %。这导致它的水溶性恶化,甚至需在高温煮沸2h 3h才能溶解,这给纺织厂调浆带来很大困难。中国专利中请(CN101187168)选用完全醇解1799PVA与PVA205MB并用,再与变性淀粉混用,辅以渗透剂和柔软剂制备了一种混纺纤维用浆料。丙烯酸类浆料对亲水性纤维有好的粘附性,但吸湿大、再粘严重。以低比例组分与变性淀粉浆混用,有良好的上浆性能。丙烯酸酰胺类浆料吸湿大、再粘严重、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性好。上浆性能基本上与酸盐类相同。以前由于它的含同量低(8%),与酸盐类无法竞争。现在也能制得25%以上的含固量产品,又因它是一种单体均聚,质量容易控制。丙烯酸酰胺为主的聚合物也可制成固态。丙烯酸酯类是丙烯酸类最主要的品种,它主要是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体的共聚物,但鉴于生产实际应用的需要,也必需加入能水溶的酸盐类单体,从而它的单体组分常常超过两个或三个。它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的粘附性最好,虽也有吸湿再粘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104273)公开了一种应用了丙烯酸酯类共聚树脂的粉粒状组合即用浆料,由丙烯酸酯类共聚树脂、含丙烯腈的水溶性共聚物等、淀粉或改性淀粉、聚乙烯醇、综合组剂组成 的纺织用浆料;中国专利申请(CN1089317)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醇、甘油和乳化蜡等组成的衆料;中国专利中请(CN1307149)公开了一种新型纺织衆料,它是一种纳米级溶胶,或纳米级溶胶与能使纱线表面被膜物质的组合物。水溶性聚酯浆料可用于织造过程中的纱线上浆。水溶性聚酯在常温状态下为固体颗粒存在,当将其溶解于水中时,可以根据溶解水的多少来调节体系粘度的大小,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采用水溶性聚酯浆料对纱线进行上浆,不仅可以显著增加纱线的强度,降低纱线断头率,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纱线再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纺织浆料上浆率不够,织造时纱线断头率偏高及生产运输成本偏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溶性聚酯纺织浆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水溶性聚酯浆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溶性聚酯浆料,由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在搅拌、加热和抽真空情况下反应而获得,用于纱线织造时的上浆整理。本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和水溶性,不需要乳化剂来助乳化,可直接配成溶液来对纱线进行上浆整理,上浆后的纱线表面成膜性优良,强度和伸展性好,纺织过程中断头率低,不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无特殊气味。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与同类型的产品相比成本低、性能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溶性聚酯浆料,由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在搅拌、加热和抽真空情况下反应,并在双螺杆挤出,造粒后而获得;其特征在于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作为主要单体,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辅助单体。其中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其结构通式为权利要求1.一种水溶性聚酯浆料,其特征是,由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在搅拌、加热和抽真空情况下反应,并在双螺杆挤出,造粒后而获得。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主要单体,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辅助单体; 其中,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的结构通式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溶性聚酯浆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3 10 O 30 O 30 O 5.其中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不能同时为O。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溶性聚酯浆料,其特征是,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的物质的量为总单体物质的量的5% 50%。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溶性聚酯浆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乙二醇的聚合度为2 10000,聚乙二醇的结构通式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溶性聚酯浆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依次加入容器,升温至50 90°C,减压,抽真空,反应4 48小时,然后趁热出料,再将固体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溶性聚酯纺织浆料及其制备,属于织物整理助剂领域,该聚酯浆料由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在搅拌、加热和抽真空情况下反应至一定的分子量和黏度,出料后经双螺杆挤出,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溶性聚酯浆料,其特征是,由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在搅拌、加热和抽真空情况下反应,并在双螺杆挤出,造粒后而获得。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主要单体,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辅助单体;其中,间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磺酸钠的结构通式:其中:R=?CH3、?C2H5、?C3H7等,优选R为?CH3.聚乙二醇,其结构通式为:其中:n=1至10000的整数,优选n=100至3000。FSA00000784597700011.tif,FSA00000784597700012.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戒,郑春玲,王国伟,常同胜,周晓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