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凤兰专利>正文

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2666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这种硅聚酯浆料是由硅酸钠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钠反应后,再与二元酸和乙二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单体进行乳化反应而制得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硅聚酯浆料、环保、能完全取代PVA浆料的上浆工艺,同时还解决了电晕法处理纱线与气流撞击产生静电所产生的臭氧,氧化氮对人体产生无形伤害的安全隐患。其浆料浆出来的纱线没有斑渍、易分绞、无并头、清爽干净、开口清晰、强度高、渗透力强、浆膜完整光滑、并具备特有的阻隔静电的功能,特别是在保证织造质量和效率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易降解,达到了纺织行业一次性退浆的要求,无环保污染,使用操作方便,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浆料
,具体涉及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nH2O离子浆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纺织浆料是在纺织系统工程中所用到的具有粘稠作用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目前普遍使用的浆料为聚乙烯醇(PVA),PVA有着它特有的优点,如浆液的黏度稳定,皮膜的形成能力大,接着力和耐磨性强,能补强纱线的强度,上浆后又不受环境影响,具有适度的吸湿性等。但它同时也存着不足之处:其一是由于PVA的粘附力太强,包裹在纱线上难以分绞,需要很多的化学助剂来进行分解达到易织造的效果,在后整理时需要多次化学退浆处理,但都不可完全清理掉PVA的残留物,因此对环保产生极大污染;其二是PVA所浆出的纱线在织造的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影响着织造效率,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的电晕法处理静电,电晕发生时除了有电光、芒光以外,还伴有吱吱的放电声,并产生臭氧,氧化氮,臭氧有强氧化性,臭氧化学烟雾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致使孕妇胎儿畸形。随着世界对健康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在出口纺织品种不准许含有PVA等不降解的材料,以达到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其特征在于,这种硅聚酯浆料是由硅酸钠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钠反应后,再与二元酸和乙二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单体进行乳化反应而制得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其特征在于,这种硅聚酯浆料是由硅酸钠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钠反应后,再与二元酸和乙二醇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单体进行乳化反应而制得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酸钠改性硅聚酯浆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阳离子交换反应:将离子交换树脂投放入第一反应釜中,并往第一反应釜中加水浸泡,待水的pH值呈中性时,将硅酸钠溶液投入到水中,并连续搅拌10-600min,使硅酸钠与离子交换树脂充分反应,完成脱钠,脱钠反应至溶液pH值为中性为止,得离子交换溶液,备用;第二步,胶粒子水化层反应:将第一步得到的离子交换溶液加入第二反应釜中,并往第二反应釜中加入稳定剂,开始搅拌,并升温至60-300℃,制得胶粒子溶液,备用,其中稳定剂与离子交换溶液用量比,以重量计为0.001-0.05:1。第三步,酯化反应:将二元酸与乙二醇按摩尔比为1-10:1的比例混合,并加水升温至60-300℃进行反应,反应直至酯化完成,得中间酯类单体;第四步,胶酯乳化反应:将第二步得到的胶粒子溶液与第三步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兰
申请(专利权)人:刘凤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