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具有表面感光活性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97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3:10
一种制备具有表面感光活性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化纳米纤维制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聚合物与含氟光引发剂共混电纺丝,利用含氟光引发剂低表面张力而向纤维表面迁移的特性,制备了具有感光性的功能化纳米纤维。所制备的纤维可通过光聚合接枝改性获得功能化纳米纤维。具体方法为:将5wt%~10wt%的光引发剂与聚合物共混溶解于适当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7wt%~10wt%的溶液,于暗室中经电纺丝制备出具有感光性的纳米纤维。所制备的纤维通过光聚合接枝法在其表面依法聚合反应而获得功能化表面而应用于生物组织工程领域以及伤口敷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化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化纳米纤维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制备连续性纳米纤维的一种方法。电纺丝过程中,具有粘弹性的高分子溶液表面在喷丝口处受几千伏至十几千伏的高压电的作用而带上同种电荷,电荷间的相处斥力拉伸高分子溶液。溶液表面的电荷密度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从而拉伸高分子溶液成纤的静电力越大,当静电力超越溶液的表面张力时,就会使高 分子溶液喷射产生高分子溶液射流。高分子溶液射流在高压电场中得到拉伸细化,并且伴随着溶剂的快速挥发而固化形成高分子纳米纤维。电纺丝纤维膜由于其具有生物仿生、高的比表面积以及高空隙率等特性,在生物组织工程,伤口修复以及催化剂载体和过滤介质材料制备等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电纺性较差,难以通过电纺丝法直接制备其纳米纤维膜。而通常人工合成高分子虽然具有良好的可电纺性,但是其生物相容性较差,细胞亲和性不好而限制其在生物组织工程领域应用。表面功能化改性以改善纤维表面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以制备具有良好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或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具有表面感光活性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电纺丝溶液的制备:配制浓度为7wt%~20wt%的聚合物溶液,待其完全溶解后,于暗室内将为聚合物含量的5wt%~10wt%含氟引发剂加入聚合物溶液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得到电纺丝溶液;2)电纺丝过程:将步骤1)所制备的电纺丝溶液于暗室内进行电纺丝,设置纺丝电压为10~20kV,纺丝口至接收器的距离为15~25cm,纺丝口直径为0.7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俊马贵平方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