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包括圆筒形甬道体(4)、喷丝板组件(3)、环形整流器(2、热气流入口(1)、导流柱(6)和静压室(7),的导流柱(6)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中间,静压室(7)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静压室(7)包括静压室筒体(7.1)、定位支撑(7.2)和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所述静压室筒体(7.1)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内,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设置于静压室筒体(7.1)内,且置于所述环形整流器(2)下方,定位支撑(7.2)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底部,并与静压室筒体(7.1)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吹风面积大,风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属氨纶纺丝设备
技术介绍
氨纶纺丝甬道,主要应用于氨纶纺丝设备内部气流分布、氨纶丝束排列和伴热系统。在本专利技术作出以前,在氨纶纺丝工艺过程中,通常采用顶部环形吹风,吹风面积小,风量小,溶剂不能有效快速挥发。造成圆形甬道纺丝头数少(24头以下),产能低,不能满足多头(36头,48头、64头)生产的需求,造成能耗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氨纶丝纺丝速度低、溶剂残留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吹风面积大,风量大的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包括圆筒形甬道体、喷丝板组件、环形整流器和热气流入口,喷丝板组件设置于圆筒形甫道体顶部,热气流入口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顶部,且置于喷丝板组件外围,热气流入口置环状,环形整流器置于热气流入口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甬道还包括有导流柱和静压室,所述的导流柱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上部中间,所述喷丝板组件置于导流柱外围,静压室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上部,且置于环形整流器和喷丝板组件下方,所述静压室包括静压室筒体、定位支撑、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以及连接法兰,所述静压室筒体置于圆筒形甬道体内,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设置于静压室筒体内,且置于所述环形整流器下方,定位支撑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底部,并与静压室筒体固定连接,连接法兰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顶部,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通过该连接法兰与环形整流器相连。本专利技术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所述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由多层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网烧结毡组成,多层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网烧结毡其目数由外至内逐层递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在气流分布形式上采用顶部环形送风进入静压室,通过增大吹风面积和吹风方式,降低风速,使大量溶剂得到快速有效挥发,减少吹风对丝束的干扰,使气流均匀作用于丝束,避免丝束互相缠绕及丝束截面被吹变形,同时提高氨纶丝的纺丝速度和增加头数产能和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多头纺丝产生的大量溶剂的有效挥发。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 热气流入口I环形整流器2 喷丝板组件3 圆筒形甬道体4 氨纶丝束5 导流柱6 静压室7、静压室筒体7. I、定位支撑7. 2、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连接法兰7.4; 热风8。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广2,图I为本专利技术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由图I和图2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主要由圆筒形甬道体4、喷丝板组件3、环形整流器2、热气流入口 I以及静压室7和导流柱6等组成。所述的导流柱6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中间,喷丝板组件3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顶部,且置于导流柱6外围,热气流入口 I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顶部,且置于喷丝板组件3外围,热气流入口 I置环状,环形整流器2置于热气流入口 I的下方,静压室7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且置于环形整流器2和喷丝板组件3下方。 所述静压室7主要由静压室筒体7. I、定位支撑7. 2、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以及连接法兰7. 4组成。所述静压室筒体7. I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内,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设置于静压室筒体7. I内,且置于所述环形整流器2下方,定位支撑7. 2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底部,并与静压室筒体7. I固定连接,连接法兰7. 4设置于金 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顶部,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通过该连接法兰7. 4与环形整流器2相连。所述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由多层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网烧结毡组成。多层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网烧结毡其目数由外至内逐层递增。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 热风8由顶部环状热气流入口 I进入,通过环形整流器2进行整流粗分配后进入静压室7,静压室内的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形成气室,通过多层大目数金属丝网烧结毡然后以圆周向中心吹风,使热风大面积、低风速均匀吹向氨纶丝束5,从而使溶剂快速有效挥发,达到增加头数(产能)保证质量的目的。导流柱是为了防止对面的风互相干扰进行导流使热风气流转而向下,然后使含有大量溶剂的风从甬道下部引出。权利要求1.一种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包括圆筒形甬道体(4)、喷丝板组件(3)、环形整流器(2和热气流入口(1),喷丝板组件(3)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顶部,热气流入口(I)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顶部,且置于喷丝板组件(3)外围,热气流入口(I)置环状,环形整流器(2)置于热气流入口(I)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甬道还包括有导流柱(6)和静压室(7),所述的导流柱(6)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中间,所述喷丝板组件(3)置于导流柱(6)外围,静压室(7)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且置于环形整流器(2)和喷丝板组件(3)下方,所述静压室(7)包括静压室筒体(7. I)、定位支撑(7. 2)、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以及连接法兰(7. 4),所述静压室筒体(7. I)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内,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设置于静压室筒体(7. I)内,且置于所述环形整流器(2 )下方,定位支撑(7. 2)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底部,并与静压室筒体(7. I)固定连接,连接法兰(7. 4)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顶部,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 )通过该连接法兰(7.4)与环形整流器(2 )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 3)由多层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网烧结毡组成,多层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网烧结毡其目数由外至内逐层递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包括圆筒形甬道体(4)、喷丝板组件(3)、环形整流器(2、热气流入口(1)、导流柱(6)和静压室(7),的导流柱(6)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中间,静压室(7)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静压室(7)包括静压室筒体(7.1)、定位支撑(7.2)和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所述静压室筒体(7.1)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内,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设置于静压室筒体(7.1)内,且置于所述环形整流器(2)下方,定位支撑(7.2)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底部,并与静压室筒体(7.1)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吹风面积大,风量大。文档编号D01D5/084GK102912459SQ201210432450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李新立, 徐伟炜, 张益兴 申请人: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周吹风式圆形氨纶纺丝甬道,包括圆筒形甬道体(4)、喷丝板组件(3)、环形整流器(2和热气流入口(1),喷丝板组件(3)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顶部,热气流入口(1)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顶部,且置于喷丝板组件(3)外围,热气流入口(1)置环状,环形整流器(2)置于热气流入口(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甬道还包括有导流柱(6)和静压室(7),所述的导流柱(6)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中间,所述喷丝板组件(3)置于导流柱(6)外围,静压室(7)设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上部,且置于环形整流器(2)和喷丝板组件(3)下方,所述静压室(7)包括静压室筒体(7.1)、定位支撑(7.2)、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以及连接法兰(7.4),所述静压室筒体(7.1)置于圆筒形甬道体(4)内,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设置于静压室筒体(7.1)内,且置于所述环形整流器(2)下方,定位支撑(7.2)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底部,并与静压室筒体(7.1)固定连接,连接法兰(7.4)设置于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顶部,金属丝网烧结毡均风装置(7.3)通过该连接法兰(7.4)与环形整流器(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立,徐伟炜,张益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