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686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4:05
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属于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纺丝甬道、进风环、主送风集管、主送风管、第一次送风管和第二次送风管;所述进风环套设于纺丝甬道上方;所述进风环两侧下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主送风管一端连接主送风集管,另一端连接第一次送风管和第二次送风管;所述主送风集管配置有加热器和锥形过滤器;所述第一次送风管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二次送风管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次送风管连接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次送风管连接第二送风口。本装置通过设置两条进风通道,在保证气流稳定的同时,提高了进风量。进风环的设置,用以稳流,使两个气道进入的气流在进风环中得以均衡气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丝设备
,具体涉及为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
技术介绍
纺丝甬道,主要应用于纺丝设备内部气流分布、丝束排列和伴热系统。在干法纺丝的锦纶生产中,纺丝原液经计量栗、喷丝孔挤出后,其原液细流进入纺丝甬道,在循环热风的作用下,原液细流中的溶剂不断由细流及初步成型后的初生纤维内部向表面扩散,继而蒸发,被空气流带走,剩余的部分形成纤维。在纺丝制备的过程中,其纺丝速度受到传统进气机构的限制,已经不能再大幅度提高纺丝速度。在保证气流平稳的同时,进气量无法大幅度提高,达不到较佳的冷却效果,从而影响纺丝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本技术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包括纺丝甬道、进风环、主送风集管、主送风管、第一次送风管和第二次送风管;所述进风环套设于纺丝甫道上方;所述进风环两侧下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 ;所述主送风管一端连接主送风集管,另一端连接第一次送风管和第二次送风管;所述主送风集管配置有加热器和锥形过滤器;所述第一次送风管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二次送风管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次送风管连接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次送风管连接第二送风口。所述纺丝甬道上部设置有甬道口 ;所述甬道口周向设置于纺丝甬道且连通进风环和纺丝甬道内部。所述甬道口至少有2行,且每行的甬道口等角度轴向均布。本装置通过设置两条进风通道,在保证气流稳定的同时,提高了进风量。进风环的设置,用以稳流,使两个气道进入的气流在进风环中得以均衡气压。本装置结构简单,纺丝质量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纺丝甬道、Ia-甬道口、2-进风环、2a_第一送风口、2b_第二送风口、3-主送风集管、4-主送风管、4a_加热器、4b_锥形过滤器、5-第一次送风管、5a_第一蝶阀、6_第二次送风管、6a_第二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包括纺丝甬道1、进风环2、主送风集管3、主送风管4、第一次送风管5和第二次送风管6 ;所述进风环2套设于纺丝甫道I上方;所述进风环2两侧下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送风口 2a和第二送风口 2b ;所述主送风管4 一端连接主送风集管3,另一端连接第一次送风管5和第二次送风管6 ;所述主送风集管3配置有加热器4a和锥形过滤器4b ;所述第一次送风管5设置有第一蝶阀5a ;所述第二次送风管6设置有第二蝶阀6a ;所述第一次送风管5连接第一送风口 2a ;所述第二次送风管6连接第二送风口 2b。使用时,主送风集管3产生气流,并依次经过主送风管4上的加热器4a和锥形过滤器4b。加热器4a对气流进行加热,使气流升温后能蒸发纺丝溶剂。锥形过滤器4b对气流进行净化,提高纺丝的纯度。然后气流进入第一次送风管5和第二次送风管6。第一蝶阀5a和第二蝶阀6a用以分别调控进入进入第一次送风管5和第二次送风管6的风量。进入第一次送风管5的气流通过第一送风口 2a进入进风环2 ;进入第二次送风管6的气流通过第二送风口 2b进入进风环2。本装置通过设置两条进风通道,在保证气流稳定的同时,提高了进风量。进风环2的设置,用以稳流,使两个气道进入的气流在进风环2中得以均衡气压。所述纺丝甬道I上部设置有甬道口 Ia;所述甬道口 Ia周向设置于纺丝甬道I且连通进风环2和纺丝甬道I内部。所述甬道口 Ia至少有2行,且每行的甬道口 Ia等角度轴向均布。在进风环2中的气流通过甬道口 Ia进入到纺丝甬道I内部。甬道口 Ia周向设置有多个,且多行设置,使得气流从纺丝甬道I四周向纺丝溶液喷射,增大了气流的覆盖面积,提尚了效率。本技术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纺丝甬道(1)、进风环(2)、主送风集管(3 )、主送风管(4 )、第一次送风管(5 )和第二次送风管(6 );所述进风环(2 )套设于纺丝甬道(I)上方;所述进风环(2)两侧下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送风口(2a)和第二送风口(2b);所述主送风管(4 ) 一端连接主送风集管(3 ),另一端连接第一次送风管(5 )和第二次送风管(6 );所述主送风集管(3 )配置有加热器(4a)和锥形过滤器(4b );所述第一次送风管(5 )设置有第一蝶阀(5a);所述第二次送风管(6)设置有第二蝶阀(6a);所述第一次送风管(5)连接第一送风口(2a);所述第二次送风管(6)连接第二送风口(2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甬道(I)上部设置有甬道口(la);所述甬道口(Ia)周向设置于纺丝甬道(I)且连通进风环(2)和纺丝甬道(I)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甬道口(Ia)至少有2行,且每行的甬道口(Ia)等角度轴向均布。【专利摘要】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属于纺丝设备
,包括纺丝甬道、进风环、主送风集管、主送风管、第一次送风管和第二次送风管;所述进风环套设于纺丝甬道上方;所述进风环两侧下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所述主送风管一端连接主送风集管,另一端连接第一次送风管和第二次送风管;所述主送风集管配置有加热器和锥形过滤器;所述第一次送风管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第二次送风管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第一次送风管连接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次送风管连接第二送风口。本装置通过设置两条进风通道,在保证气流稳定的同时,提高了进风量。进风环的设置,用以稳流,使两个气道进入的气流在进风环中得以均衡气压。【IPC分类】D01D5/04, D01D13/02【公开号】CN204939674【申请号】CN201520740943【专利技术人】石勇强, 刘云鹏 【申请人】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甬道进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纺丝甬道(1)、进风环(2)、主送风集管(3)、主送风管(4)、第一次送风管(5)和第二次送风管(6);所述进风环(2)套设于纺丝甬道(1)上方;所述进风环(2)两侧下方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送风口(2a)和第二送风口(2b);所述主送风管(4)一端连接主送风集管(3),另一端连接第一次送风管(5)和第二次送风管(6);所述主送风集管(3)配置有加热器(4a)和锥形过滤器(4b);所述第一次送风管(5)设置有第一蝶阀(5a);所述第二次送风管(6)设置有第二蝶阀(6a);所述第一次送风管(5)连接第一送风口(2a);所述第二次送风管(6)连接第二送风口(2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勇强刘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