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合金钢的制造方法,是一种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船板钢的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1-0.3%,Si0.2-1.0%,Mn0.3-1.8%,P<0.008%,S<0.005%,V0.04-0.15%,Nb0.02-0.08%,Ti0.005-0.02%,Als0.02-0.06%,Ni0.2-0.3%,Cu0.1-0.4%,余量为Fe和微量杂质。按上述成分冶炼浇铸后,对坯料进行锻造,然后进行TMCP(控轧控冷)轧制,获得该种抗应变时效E36级船板钢,在达到各国船级社对E36级力学性能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应变时效脆性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合金钢的制造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应变时效是存在于钢材中较普遍的现象,其优点是可提高强度,缺点是会导致塑、韧性降低。船体或海洋平台建造过程中,钢板要经受包括冷矫、辊弯、模压、卷边和折边弯等冷加工塑性变形,在冷加工过程中由于出现了应变时效会使钢板强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对一般的船板钢而言,在加速时效时,每增加1%的加工硬化,钢材的韧脆转变温度会升高5°C,因此船级社对应变时效性能的检验是船板钢认证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钢的时效倾向主要是由C、N原子的扩散所致。氮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在591°C时可达O. 1%左右(质量分数),室温时降低至10_7左右,含氮量高的钢,由高温快速冷却时过剩的氮便过饱和地溶解在铁素体中,在室温静置时自由氮将重新析出,导致钢的硬度、强度升高,而韧性和塑性降低。目前,应变时效现象是国内多家船板钢制造企业的问题,对于厚度60mm以下薄规格的钢板,大多数厂家采用TMCP工艺交货,由于该工艺一般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另外,由于目前大多钢厂采用转炉冶炼工艺流程,均能将N含量控制到60ppm以下,这种低碳、低氮的成分体系辅以良好的控轧控冷工艺,使得60_以下的船板钢的应变时效行为不太明显。随着船舶及海洋平台用钢厚度的增加,60mm以上的钢板需求量越来越大,TMCP工艺已经不太适合大厚度钢板的生产,大部分厂家采用正火工艺交货,一般企业正火后钢板的性能均比 较稳定,但经过应变时效后冲击韧性会出现较大波动,这也正是困扰企业的生产大厚度船板钢的问题。大厚度船板钢出现明显的应变时效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采用正火交货,一般钢板为了保证强度大多采用中碳的成分设计,使得碳含量明显高于TMCP交货的钢板,尽管N含量较低,由于C含量的升高仍然会导致较明显的应变时效现象;其二,由于连铸坯厚度受限,大厚度钢板的轧制总压缩比相对变小,一般仅为3倍左右,同时由于厚度增加,导致单道次压下量相对减小,心部变形不够,从而导致心部应变时效显现更为明显。从微观角度分析来看,应变时效处理过程中,材料经过冷变形,使铁素体中位错密度增加。有研究指出,若低碳钢经正火后位错密度为108cm_2,经过10%以上的冷变形,平均位错密度可增到ΙΟ'πΓ2,此时,位错线的平均间隔是10_5cm,应变后在晶内会出现非常密集的位错缠结,这样碳原子就能够以更短的路程达到位错等晶体缺陷及应力集中处,而富集于他们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所以要使位错继续移动,就需要增加外力,这就使得钢板的强度、硬度升高,冲击韧性下降。同时在应变时效过程中并不会有新生的碳氮化物析出,也不会有碳化物的聚集长大,所以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强化效应不会消失。因此,为了保证钢板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有必要对钢板的应变时效行为与其成分、工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开发一种满足E36钢级强度并抗应变时效所致脆性的大厚度船板用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可以满足E36钢级强度并抗应变时效所致脆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化学成分质量比为C O. 1-0. 3%, Si O. 2-1. 0%, Mn O. 3-1. 8%, P < O. 008%, S〈0. 005%,V O. 04-0. 15%, Nb O. 02-0. 08%, Ti O. 005-0. 02%, Als O. 02-0. 06%, Ni O. 2-0. 3%, CuO.1-0. 4%,余量为Fe和微量杂质; 制造方法按以下工序进行锻造1120°C -1180°C开锻,终锻 880°C -920°C ; 轧制加热温度为1220°C _1280°C,加热时间为2h_4h ; 粗轧:开车L 10500C -1150°C,终轧 960°C -1000°C ; 精轧开轧 9000C -1000°C,终轧 800°C -900°C ; 冷却水冷至500°C -650°C。本专利技术的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各合金成分的的作用机理如下 碳(C):是保证钢管力学性能和抗应变时效能力的必要元素,为了获得高的强度,碳含量不能过低,碳含量低于O. 1%是淬透性和强度难以保证,高于O. 3%则会因C原子的扩散而降低抗应变时效的性能,因而碳含量要适当。硅(Si):起到脱氧和改善韧性的作用,低于O. 2%效果不明显,高于I. 0%加工性和韧性差。锰(Mn):改善钢的强韧性的重要元素,小于O. 3%时作用小,当含量大于I. 8%时,成本上升。磷、硫(P、S):磷在钢中是一种易偏析元素,偏析区的淬硬性约是碳的2倍,磷还会恶化钢的焊接性能,显著降低钢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使钢板发生冷脆,对于高质量的船板钢应严格控制钢中的磷含量;硫是危害船板钢质量的主要元素之一,随着钢中硫含量的增加,裂纹敏感率显著增加,硫还影响船板钢的冲击韧性,硫含量升高冲击韧性值急剧下降,另外,硫还导致管线钢各向异性,在横向和厚度方向上韧性恶化,高钢级船板钢对硫含量的要求很苛刻。钒(V)、铌(Nb)、钛(Ti ):能有效提高钢的强韧性,能有效的结合钢种的自由C、N原子形成碳氮化物,从而提高抗应变时效的能力,不同的含量配合能够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变时效能力。酸溶铝(Als):起到脱氧和细化晶粒的作用,提高钢的强韧性,加入量低于O. 02%时效果不明显,加入量大于O. 09%时,力学性能下降。镍(Ni):可以提高钢的韧性,由于可降低形成高温δ铁素体的趋势,利于高温轧制,且可降低冷脆转变温度,加入量低于O. 2%时,效果不明显,加入量大于O. 3%时,成本增加。铜(Cu):改善钢的强度,加入量小于O. 1%时,效果不明显,大于O. 4%时,加工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力学性能及抗应变时效性能屈服强度彡355MPa,抗拉强度彡490MPa,伸长率彡21%,-40°C夏比冲击试验冲击功彡280J,应变时效后_40°C夏比实验冲击功彡200J。前述的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化学成分质量比为c O. 12%, Si O. 25%, Mn I. 4%, P O. 007%, S O. 0024%, V O. 047%, NbO. 025%, Ti O. 007%, Als O. 0027%, Ni O. 25%, Cu O. 20%,余量为 Fe 和微量杂质; 制造方法按以下工序进行锻造1120°C开锻,终锻880°C ;轧制加热温度为1250°C,加热时间为3h ;粗轧开轧11001,终轧9801;精轧开轧950°C,终轧870°C ;冷却水冷至 550 0C ο 前述的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化学成分质量比为c O. 11%, Si O. 31%, Mn I. 48%, P O. 008%, S O.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应变时效E36级大厚度船板钢化学成分质量比为:C?0.1?0.3%,Si?0.2?1.0%,Mn?0.3?1.8%,P<0.008%,S<0.005%,V?0.04?0.15%,Nb?0.02?0.08%,Ti?0.005?0.02%,Als?0.02?0.06%,Ni?0.2?0.3%,Cu?0.1?0.4%,余量为Fe和微量杂质;制造方法按以下工序进行:锻造:1120℃?1180℃开锻,终锻880℃?920℃;轧制:加热温度为1220℃?1280℃,加热时间为2h?4h;粗轧:开轧1050℃?1150℃,终轧960℃?1000℃;精轧:开轧900℃?1000℃,终轧800℃?900℃;冷却:水冷至500℃?6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强,车马俊,吴年春,尹雨群,武会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