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薄板坯连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出钢后直接进入LF炉精炼,通过持续吹氩脱碳,钢水在LF炉内改质后即直接开始连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生产此钢种的成本,相比RH-LF双联法,生产成本降低37.5元/吨。相比RH直上方式,生产罐数由一浇次7罐增加为一浇次12罐,钢板夹杂缺陷率降低。减少了中薄板坯铸机生产此钢种出现的絮流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薄板坯连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低碳低娃低猛的中薄板还钢种成分要求为碳< O. 04%,O. 05%,猛(O. 25%。中薄板坯连铸机生产此类钢种时,一般采用的工艺流程是铁水倒罐站一铁水预 处理一转炉冶炼一 RH炉精炼一连铸(此为RH直上方式)或采用铁水倒罐站一铁水预处理一转炉冶炼一钢水扒渣一 RH炉精炼一 LF炉精炼一连铸(此即RH-LF双联法),前一种工艺流程在连铸浇铸时易出现絮流,钢板的夹杂缺陷率高;而后一种工艺流程的成本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中薄板坯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转炉冶炼出钢后直接进入LF炉精炼,通过持续吹氩脱碳,钢水在LF炉内改质后即直接开始连铸,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I)转炉出钢,氧值> 800ppm,钢水搬出温度> 1700°C,钢中的碳含量要求不大于O.05%,出完钢吹氩后的温度> 1640°C ;2)转炉出钢后,向钢水罐中加入白灰小粒2. 0-3. O Kg/t钢,持续吹氩1_3分钟;3)钢水进LF炉后,加入白灰小粒3. 0-4. O Kg/t钢,升温7_10分钟,氩气流量控制在20-30Nm3/h,进行升温和脱碳,碳脱到O. 02%以下;4)升温结束后搅拌3-4分钟定氧取样,根据定氧值,加入铝脱氧剂改质;5)改质结束后,取过程样,根据过程样调整钢水成分,喂铝线,上连铸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生产此钢种的成本,相比RH-LF双联法,生产成本降低37. 5元/吨。相比RH直上方式,生产罐数由一浇次7罐增加为一浇次12罐,钢板夹杂缺陷率降低。减少了中薄板坯铸机生产此钢种出现的絮流现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是将经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后的钢水,由转炉冶炼出钢后直接进入LF炉精炼,钢水在LF炉内改质后即直接开始连铸,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I)转炉出钢,氧值> 800ppm,钢水搬出温度> 1700°C,钢中的碳含量要求不大于O.05%,出完钢吹氩后的温度> 1640°C ;2)转炉出钢后,向钢水罐中加入白灰小粒2. 0-3. O Kg/t钢,持续吹氩1_3分钟;3)钢水进LF炉后,加入白灰小粒3. 0-4. O Kg/t钢,升温7_10分钟,氩气流量控制在20-30Nm3/h,进行升温和脱碳,碳脱到O. 02%以下;4)升温结束后搅拌3-4分钟,定氧取样,根据定氧值,加入铝脱氧剂改质,首批铝脱氧剂的参考加入量为A,单位kg A= {max为成品上限,% ;M为钢水量,单位t ;0为定氧值,单位ppm ;在常规的初步改质过程中,白灰的加入量不小于3Kg/吨钢水,以满足顶渣改质的要求,要使钢水一次升温至高于出钢温度,根据渣样颜色决定是否补铝,当渣样颜色较深为墨绿或黑色时,可每次加入30-50kg铝,直到渣样颜色变成绿色或浅绿色,初步改质结束之前,渣样应保持为绿色或浅绿色,用氧气管沾取渣样,使管壁残留渣层厚度在O. 5-lmm之间,此时顶渣流动性良好,利于脱硫;初步改质结束后取过程样,在电极升温过程中或升温后应补加白灰1-2. 5Kg/吨钢水和萤石0-0. 5Kg/吨钢水,增加顶渣的渣量和碱度,以抑制回硅,此时用氧气管沾取渣样,管壁残留渣层厚度为l_2mm,粘度适中,利于继续脱硫和吸附夹杂,同时,减小搅拌的强度,以减少回硅,氩气流量70-90立米/小时,保证后加入的白灰熔化;5)改质结束后,取过程样,根据过程样调整钢水成分,喂铝线,上连铸机。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出钢后直接进入LF炉精炼,通过持续吹氩脱碳,钢水在LF炉内改质后即直接开始连铸,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O转炉出钢,氧值> 800ppm,钢水搬出温度> 1700°C,钢中的碳含量要求不大于.O.05%,出完钢吹氩后的温度> 1640°C ; . 2)转炉出钢后,向钢水罐中加入白灰小粒2.0-3. O Kg/t钢,持续吹氩1-3分钟; . 3)钢水进LF炉后,加入白灰小粒3.0-4. O Kg/t钢,升温7-10分钟,氩气流量控制在.20-30Nm3/h,进行升温和脱碳,碳脱到O. 02%以下; .4)升温结束后搅拌3-4分钟定氧取样,根据定氧值,加入铝脱氧剂改质; . 5 )改质结束后,取过程样,根据过程样调整钢水成分,喂铝线,上连铸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薄板坯连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出钢后直接进入LF炉精炼,通过持续吹氩脱碳,钢水在LF炉内改质后即直接开始连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生产此钢种的成本,相比RH-LF双联法,生产成本降低37.5元/吨。相比RH直上方式,生产罐数由一浇次7罐增加为一浇次12罐,钢板夹杂缺陷率降低。减少了中薄板坯铸机生产此钢种出现的絮流现象。文档编号C21C7/04GK102912080SQ20121042583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梅雪辉, 林洋, 张越, 臧绍双, 毛志勇, 赵军成, 张志文, 简龙, 王荣, 孙艳霞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低碳低硅低锰钢的LF处理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和转炉冶炼,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出钢后直接进入LF炉精炼,通过持续吹氩脱碳,钢水在LF炉内改质后即直接开始连铸,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转炉出钢,氧值>800ppm,钢水搬出温度>1700℃,钢中的碳含量要求不大于0.05%,出完钢吹氩后的温度>1640℃;2)转炉出钢后,向钢水罐中加入白灰小粒2.0?3.0?Kg/t钢,持续吹氩1?3分钟;3)钢水进LF炉后,加入白灰小粒3.0?4.0?Kg/t钢,升温7?10分钟,氩气流量控制在20?30Nm3/h,进行升温和脱碳,碳脱到0.02%以下;4)升温结束后搅拌3?4分钟定氧取样,根据定氧值,加入铝脱氧剂改质;5)改质结束后,取过程样,根据过程样调整钢水成分,喂铝线,上连铸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雪辉,林洋,张越,臧绍双,毛志勇,赵军成,张志文,简龙,王荣,孙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