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油气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721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油气回收方法,包括油气吸收过程和富吸收剂再生过程,油气吸收过程以商品柴油为吸收剂,进入吸收塔吸收剂的温度为-20~20℃,油气经过液环压缩机压缩至0.2~1MPa,经液环压缩机增压的油气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换热降温,回收冷凝为液相的油气,未凝油气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剂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吸收了油气的富吸收剂排出吸收塔经换热升温后进行解吸,液环压缩机采用商品柴油为工作液,工作液一次通过,液环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液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共同进行适宜真空解吸,解吸后进入商品柴油储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流程合理、油气回收率效率高、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别是以商品柴油为吸收剂的汽油或轻烃油气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原油开采、运输、储存、中转、加工以及原油加工产品(汽油、煤油、柴油等)的生产、储存、运输、中转、销售等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油蒸汽(本领域一般称为油气,其中一般还含有空气等组分)逸散到大气中,在一些化工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生产车间、涂料等有机溶剂中,也具有性质类似的挥发性很大的轻烃类组分。 这些逸散到空气中的油气一方面浪费了大量能源,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油品的质量。并且,由于油气的爆炸极限为1%飞%(体积),逸散油气设施周围的油气浓度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聚集在地面附近的高浓度油气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灾害风险,在接卸区、发油区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另外,地面附近的油气造成了环境污染,对周围的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人体吸入不同浓度的油气后,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寒颤发热、支气管炎、肺炎甚至水肿等。油气还会对神经中枢造成危害,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轻度麻醉症状和流泪、咳嗽、眼结膜充血等粘膜刺激症状。慢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油气中的不饱和烃、芳香烃更有使人体患上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破坏的症状。空气中的油气在较低浓度时,经过紫外线照射就可以和氧发生反应生成臭氧等氧化物,引起光化学烟雾,这些氧化物可进一步促进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生成从而造成酸雨。油气回收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方案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组合技术。如黄维秋等在《中外能源》2006年第5期“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所述,一般认为常压常温吸收法回收技术宜作为目前首选方案。也可以是一些工艺的组合,如CN03135766. O公开的油气回收方法中,先采用增压去热法回收掉大量的油气后,再采用压力吸收法、压力吸附法、乳化吸附法进一步回收。吸收法回收油气时,设备规模和操作费用是影响油气回收装置经济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优化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条件是提高油气回收装置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对于采用专用吸收剂的油气吸收工艺来说,一般还存在吸收了油气后吸收剂(吸收油气后的吸收剂称富吸收剂)的再生过程;对于采用粗柴油等为吸收剂时,吸收后的柴油可以不进行再生处理,进入下游处理工序进一步处理,如进行加氢处理或进入分馏塔,由于吸收的油气也属于烃类物质,不影响下游处理的正常操作,但一些场合不具有粗柴油来源,如汽油的运输、销售等企业,因此以粗柴油为吸收剂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以商品柴油为吸收剂的吸收工艺来说,由于吸收的油气属于汽油中的低碳烃,富吸收剂挥发性较强,富吸收剂不进行再生处理时会造成柴油的闪点、馏程等指标不合格,但要将进入柴油中的油气完全解吸,则要求再生过程有较高的真空度和较高的进料温度,再生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流程合理、油气回收率效率高、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油气回收方法包括油气吸收过程和富吸收剂再生过程,油气吸收过程以商品柴油为吸收剂,进入吸收塔吸收剂的温度为-20 20°C,优选为-10 10°C,油气经过液环压缩机压缩至O. 2 IMPa (表压),经液环压缩机增压的油气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换热降温,回收冷凝为液相的油气,未凝油气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剂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吸收了油气的富吸收剂排出吸收塔经换热升温后进行适宜真空解吸;液环压缩机采用商品柴油为工作液,工作液一次通过(不循环使用),液环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液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共同进行适宜真空解吸。适宜真空解吸的柴油进入商品柴油储罐。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适宜真空解吸得到的纯油气进行冷凝回收液相产品,或纯油气采用吸收法回收,未回收的气相循环回吸收塔。适宜真空解吸的解吸率为10°/Γ85%。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液环压缩机以商品柴油为工作液,商品柴油可以是储罐内正常的商品柴油,也可以是经过冷却的商品柴油,如可以将商品柴油经过制冷机组冷却后,一部分进入液环压缩机作为工作液,另一部分进入吸收塔作为吸收剂。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吸收塔一般采用填料塔,油气从填料塔下部进入,吸收剂从填料塔上部进入,油气和吸收剂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完成吸收过程。填料塔内油气的体积空速一般为ZiTlOOOtr1,吸收剂与油气的喷淋比体积一般为O. 005、. 5,优选为O. θΓθ. 15。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进行换热升温,然后与液环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液共同在减压条件下进行适宜真空解吸。富吸收剂的换热升温可以先与液环压缩机增压的油气进行换热,将增压后的油气部分冷凝为液相进行回收,未冷凝部分进入吸收塔吸收。富吸收剂经过与油气换热后,进一步与新鲜柴油吸收剂换热,正常操作条件下,可以将柴油吸收剂的温度降低4 10°C。经过换热后的富吸收剂进行适宜真空解吸。真空解吸的绝对压力为5 80KPa,吸收油气后商品柴油的解吸率为10°/Γ85%。解吸后的柴油与商品柴油混合,适宜真空解吸后的柴油与商品柴油按商品柴油/适宜真空解吸后的柴油的体积比为2 1以上的比例混合,一般混合比例为3 1到15 1时不影响商品柴油的指标要求。本专利技术油气回收方法中,吸收了油气的商品柴油(来源于液环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液和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通过简单的换热真空解吸,不需严格的再生操作,经过适宜真空解吸后的柴油与适量的商品柴油混合,混合后的商品柴油各项指标仍符合柴油标准,不影响正常销售。吸收了油气的商品柴油真空解吸过程中,绝对压力优选为l(T60KPa,减压再生过程的温度优选为2(T50°C,解吸率优选为209Γ70%。具体的解吸率可以根据商品柴油储罐内的容量及商品柴油的周转更新速度,以及油气量等因素确定,基本原则是以不影响商品柴油质量为前提。·吸收了油气的商品柴油解吸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解吸率=(解吸油气质量/被吸收油气质量)X 100% 其中解吸油气质量为在再生时从吸收了油气的商品柴油中解吸出的油气的质量,被吸收油气质量为吸收了油气商品柴油中的油气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真空解吸的得到的纯油气可以通过吸收法进一步吸收,也可以通过冷凝法回收。采用冷凝法时,在制冷装置上进行冷凝回收液相产品,制冷装置可以是冷却吸收剂的制冷装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制冷装置,制冷温度可以为-40 -10°C,优选为-30 -20°C,未凝的油气循环回吸收塔,循环位置可以在液环压缩机之前与油气混合进入液环压缩机。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I、通过液环压缩机将油气压缩至一定压力并进一步降温冷凝,可以回收大部分油气,未冷凝的油气进入吸收塔后,可以大大降低吸收塔的操作负荷,减小装置规模并降低操作费用。冷凝回收的油气为油气中的较重组分,液环压缩机出口油气冷凝步骤一般可以回收油气的20% 30% (体积),柴油吸收回收的油气主要为油气中的较轻组分,富吸收剂的解吸再生非常容易,操作费用低。富吸收剂适宜真空解吸的纯油气通过冷凝得到液相产品,未凝气循环,可以实现油气的高效回收。 2、液环压缩机采用商品柴油为工作液,工作液一次通过(不循环操作),这样可以在油气压缩过程的同时,将部分油气吸收在工作液中,液环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液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共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油气回收方法,包括油气吸收过程和富吸收剂再生过程,其特征在于:油气吸收过程以商品柴油为吸收剂,进入吸收塔吸收剂的温度为?20~20℃,优选为?10~10℃,油气经过液环压缩机压缩至0.2~1MPa,经液环压缩机增压的油气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换热降温,回收冷凝为液相的油气,未凝油气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剂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吸收了油气的富吸收剂排出吸收塔经换热升温后进行适宜真空解吸,液环压缩机采用商品柴油为工作液,工作液一次通过,液环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液与吸收塔排出的富吸收剂共同进行适宜真空解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生方向晨朴勇郭兵兵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