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713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1:43
提供再剥离性、剥离力经时稳定性和耐污染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使用其制成的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进而,提供使用作为防静电剂的离子性化合物来防止剥离时不防静电的被粘物带电、不易发生浮起且再剥离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使用其制成的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将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上述聚有机硅氧烷由下式表示。(式中,R1和/或R2具有碳数1~6的亚氧烷基链,上述亚氧烷基链中的亚烷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上述亚氧烷基链的末端可以为烷氧基或羟基。另外,R1或R2中的任一个可以为羟基或者可以为烷基、烷氧基,上述烷基、烷氧基的一部分可以为被杂原子取代的官能团。n为1~300的整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片。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片可用于在其使用后被剥离、需要轻剥离化的制品或易于发生静电的塑料制品等。其中,尤其是作为以保护用于液晶显示器器等的偏振板、波长板、相位差板、光学补偿膜、反射片、亮度提高膜等光学构件表面的目的而使用的表面保护膜而有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光学零件·电子零件的输送、向印刷基板的实装时,以用规定的片材将各个零件包装的状态、贴附粘合带的状态,进行移送。其中,表面保护膜在光学·电子零件的领域中被特别广泛地使用。·一般而言,表面保护膜经由涂布于支承膜侧的粘合剂而贴合于被保护体,以防止被保护体的加工、搬送时所产生的损伤或污染为目的而加以使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面板是经由粘合剂使偏振板、波长板等光学构件贴合于液晶单元而形成的。上述光学构件经由粘合剂来贴合表面保护膜,防止了被保护体的加工、搬送时所产生的损伤或污染。而且,该表面保护膜在不需要的阶段可被剥离而除去。另外,近年来,就用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偏振板用的表面保护膜而言,伴随着液晶显示板大型化、薄层化,在剥离工序中易于产生对偏振板、液晶单元的损伤,因此,需要在以低速剥离时具有不发生浮起等这样的适度的粘合力,同时在以高速剥离时为轻剥离。而且,为了实现轻剥离化,对用于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剂组合物施用了各种方法。例如,报道了使在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聚合物含有玻璃化温度(Tg)高的成分、硅酮系单体、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等的例子,使粘合剂组合物高度地交联的例子等(参照专利文献I和2)。但是,对于上述方法而言,若在任一情况下实施了经时、高温条件下的处理,则具有发生表面保护膜部分地从被保护体浮起的现象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具有以低速剥离时不发生浮起等这样的适度的粘合力的同时需要在高速剥离时为轻剥离。另外,一般而言,表面保护膜、光学构件由塑料材料构成,因此,电绝缘性高、在摩擦、剥离时产生静电。因而,在将表面保护膜从偏振板等光学构件中剥离时也会发生静电,若以此时所产生的静电残存的状态对液晶施加电压,则有时会损失液晶分子的取向,以及产生面板的缺陷。进而,静电的存在有可能吸引尘埃、碎屑,或者引起操作性降低等。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表面保护膜实施了各种防静电处理。目前,作为抑制上述静电的带电的尝试,公开了在粘合剂中添加低分子的表面活性剂,使表面活性剂从粘合剂中转印于被保护体,而防静电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在所述的方法中,所添加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易于渗透到粘合剂表面,在用于表面保护膜的情况下,有可能对被保护体造成污染。因而,在将添加有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粘合剂用于光学构件用保护膜的情况下,尤其具有损伤光学构件的光学特性的可能性。另外,公开了在粘合剂层中含有防静电剂的粘合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所述的粘合片中,为了抑制防静电剂渗透至粘合剂表面,而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添加了由丙二醇和碱金属盐构成的防静电剂。但是,即使使用所述的粘合片,也无法避免防静电剂等的渗透现象,结果,在实际用于表面保护膜的情况下,若实施经时、高温条件下的处理,则有可能因渗透现象而发生表面保护膜部分地从被保护体浮起的现象。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0231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254354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9-16546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6-1285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解决现有粘合片(表面保护膜)中的问题的、降低了对被粘物的污染性、具有低速剥离时不发生浮起等这样的适度的粘合力、并且高速剥离时的粘合力低、再剥离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进而提供在剥离时对不防静电的被粘物实现防止带电的粘合剂组合物,以及使用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制成的粘合剂层和粘合片。S卩,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将具有碳数I 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上述聚有机硅氧烷由下式表示。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能够在剥离使减少对于被粘物(被保护体)的污染性,得到再剥离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另外,可推测通过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相溶性的平衡,从而能够减少因渗透现象而导致的污染。而且,推测利用上述聚有机硅氧烷而能够降低粘合剂表面的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工+ X一),实现轻剥离化。 CH$ rCHa OHbI IIR1J —Si — O—Sj—O---Si— R2IIICHa lCH3 Jn CHa(式中,R1和/或R2具有碳数I 6的亚氧烷基链,上述亚氧烷基链中的亚烷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上述亚氧烷基链的末端可以为烷氧基、或者羟基。另外,R1或R2中的任一个可以为羟基,或者可以为烷基、烷氧基,上述烷基、烷氧基的一部分可以为用杂原子取代的官能团。n为I 300的整数。)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将具有碳数I 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离子性化合物和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上述聚有机硅氧烷优选由下式表示。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能够实现在剥离时对未经防静电处理的被粘物(被保护体)的防止带电,能够降低对被粘物的污染性,得到再剥离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另外,推测通过同时使用离子性化合物和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可提高离子传导性的效率,使被保护体显现带电特性。另外,推测通过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相溶性的平衡,可降低因渗透现象而导致的污染。而且,利用上述聚有机硅氧烷,能够降低粘合剂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实现轻剥离化。权利要求1.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将具有碳数I 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由下式表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离子性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芳香族环的异氰酸酯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性化合物为锂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性化合物为离子液体。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还含有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单体成分。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不包括聚有机硅氧烷的、含聚亚氧烷基的化合物。8.一种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在支承膜的单面或两面形成有由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用于表面保护用途。全文摘要提供再剥离性、剥离力经时稳定性和耐污染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使用其制成的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进而,提供使用作为防静电剂的离子性化合物来防止剥离时不防静电的被粘物带电、不易发生浮起且再剥离性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使用其制成的粘合剂层以及粘合片。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将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上述聚有机硅氧烷由下式表示。(式中,R1和/或R2具有碳数1~6的亚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将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成分而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具有亚氧烷基链的聚有机硅氧烷,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由下式表示,式中,R1和/或R2具有碳数1~6的亚氧烷基链,所述亚氧烷基链中的亚烷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所述亚氧烷基链的末端可以为烷氧基或羟基,另外,R1或R2中的任一个可以为羟基或者可以为烷基、烷氧基,所述烷基、烷氧基的一部分可以为被杂原子取代的官能团,n为1~300的整数。FDA000019710692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贤一请井夏希天野立巳泽崎良平三井数马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