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9593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自行小车在通工字钢上实现弯道行走功能,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动力输导的主承重轮,所述主承重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自行小车行驶方向的侧向导轮,以及,与所述主承重轮连接的多个动力连接杆;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车行走的行走支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带动自行小车旋转的连接座,以及用于实现承重和自行小车主体框架转弯的压力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造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车身焊装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物料输送系统中,自行小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适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的自行小车只能实现沿直线轨道的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自行小车在通工字钢上实现弯道行走功能,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连接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动力输导的主承重轮,所述主承重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自行小车行驶方向的侧向导轮,以及,与所述主承重轮连接的多个动力连接杆;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车行走的行走支架;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带动自行小车旋转的连接座,以及用于实现承重和自行小车主体框架转弯的压力轴承。现有技术中,由于现场布置需要,必须走转弯轨迹的话,一般是通过地面的人工推动料框来实现两道直线导轨间的衔接。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直线导轨的小车行走结构,该结构通过加工特殊的轨道,实现自行小车弯道行走。由于要加工弯轨而不得不对整段导轨采用特殊材料,成本较高。采用以上技术特征,其优点在于,通过动力连接杆,连接主动轮,一般是带行走电机的自行滑车,实现动力的输导。在主动轮的拉动下,行走轮在工字钢上面实现行走,通过安装连接座。可以把小车主体挂载安装在行走架上,通过压力轴承很好的实现承重以及自行小车主体框架的转弯,如果没有安装压力轴承,以及动力连接杆间的铰链联接,主动滑车和随行滑车将和主体框架一起构成一个刚性的整体。当主动滑车和随行滑车间需要存在一定安装间距的情况下,显然是无法顺利通过弯轨的。优选的,所述动力连接杆为两个。优选的,所述动力连接杆之间采用铰链连接。进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优点在于,压力轴承的使用以及动力连接杆间的铰链联接,使得小车和整个吊挂框架过弯更为平顺,大大减少导轮的卡滞、磨损和噪声。优选的,所述行走支架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置有负重连杆,用于承重所述系统的压力。优选的,所述侧向导轮为四个。进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优点在于,该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四个偏心侧向导轮的位置,适应不同宽度轨道的使用,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自行小车通过,有效地解决了本系统的重复利用性。能够实现普通工字钢弯道转弯功能,且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整体故障率低,日常维护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具体实施例和应用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这些实施例和应用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动力连接杆21,主承重轮22,侧向导轮23,行走机构支架24,安装连接座25,推力轴承26,负重连杆27,铰链联接28,通过动力连接杆21,连接主承重轮22,实现动力的输导。在主承重轮22的拉动下,自行小车的车轮在工字钢上面实现行走,通过安装连接座25,把小车主体挂载安装在行走机构支架24上,通过压力轴承26很好的实现承重以及自行小车主体框架的转弯。如图3所示,自行小车转弯的时候,通过侧向导轮23,使自行小车转弯机构始终沿着轨道的法线方向,自行小车转弯机构通过安装连接座25带动小车沿着轨道旋转,两条动力连接杆21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转弯功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连接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动力输导的主承重轮,所述主承重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自行小车行驶方向的侧向导轮,以及,与所述主承重轮连接的多个动力连接杆;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车行走的行走支架;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带动自行小车旋转的连接座,以及用于实现承重和自行小车主体框架转弯的压力轴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连接杆为两个。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连接杆之间采用铰链连接。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置有负重连杆,用于承重所述系统的压力。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导轮为四个。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能够实现自行小车在通工字钢上实现弯道行走功能,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动力输导的主承重轮,所述主承重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自行小车行驶方向的侧向导轮,以及,与所述主承重轮连接的多个动力连接杆;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车行走的行走支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带动自行小车旋转的连接座,以及用于实现承重和自行小车主体框架转弯的压力轴承。文档编号B65G35/06GK102910426SQ20111028584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国斌, 彭羿, 张琰玉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小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动力输导的主承重轮,所述主承重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自行小车行驶方向的侧向导轮,以及,与所述主承重轮连接的多个动力连接杆;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车行走的行走支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带动自行小车旋转的连接座,以及用于实现承重和自行小车主体框架转弯的压力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斌彭羿张琰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