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560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接合构件(42)布置在蒙皮构件的部分中的面向第一区域(22f)的第一部分处,且接合构件(46)固定到布置在第二沟槽(22)内的被接合构件(46)。蒙皮构件的部分中的面向第二区域(22s)的第二部分布置在第二区域(22s)内。接合构件(42)的一个端侧部分延伸到第二区域(22s)内。在第二沟槽(22)延伸的方向上,形成在接合构件(42)的一个端侧部分处且延伸到第二区域(22s)内的延伸部分(43)的长度比第二区域(22s)的一部分的长度更短,该一部分不包括对应于延伸部分(43)的其它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具有蒙皮构件、垫构件和垫构件的沟槽,蒙皮构件的部分塞入到该沟槽内以被固定。
技术介绍
作为此类型的车辆座椅,包括座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是已知的(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4-41252( JP2004-41252A))。座垫具有弹性地支承乘员的垫构件和覆盖垫构件的蒙皮构件。垫构件是形成座垫的外形的大致矩形构件,且具有第一沟槽、ー对第二沟槽和多个丝状被接合构件。第一沟槽是在座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凹陷且形成在垫构件的就座侧部的大体上中心处。第二沟槽是在座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凹陷且与第一沟槽相交。第二沟槽形成在垫构件的就座侧部的各侧部内。被接合构件布置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底部下方,且在形成在沟槽内的底部内的凹陷部分处部分地暴露。蒙皮构件由织物或皮革制成,且是袋形构件。蒙皮构件具有多个丝状接合构件。接合构件附接到蒙皮构件后侧且布置为面向沟槽。在现有技术中,面向第二沟槽的接合构件附接到蒙皮构件,使得接合构件在第一沟槽附近相互分开。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当垫构件的就座侧部覆盖有蒙皮构件吋,蒙皮构件的部分塞入到沟槽内。此时,接合构件与被接合构件接合。作为结果,蒙皮构件的部分塞入到沟槽内且固定在沟槽内。在上述座椅构造中,为赋予座椅漂亮的外观,蒙皮构件可塞入到每个第二沟槽的仅部分内以被固定。例如,蒙皮构件可塞入到每个第二沟槽的ー侧部(从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相交的点向垫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ー侧延伸的部分)内,且固定在该ー侧部内。另一方面,蒙皮构件布置在每个第二沟槽的另ー侧部(从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相交的点向垫构件的前后方向上的另ー侧延伸的部分)内,以不被固定。在根据现有技术的构造中,接合构件面向第二沟槽,使得接合构件在靠近第一沟槽处相互分开。由于此构造,例如蒙皮构件可能在接合构件相互分开的部分(沟槽相互相交的部分)处无法紧密地塞入到每个第二沟槽内。这可能恶化座椅的外观。作为此构造的替代,更长的接合构件可被使用且布置为在第二沟槽的整个长度上面向第二沟槽。然而,以此构造,接合构件也装配在第二沟槽的其中蒙皮构件不塞入的另ー侧部处。因此,此构造具有相对大量的不需要的部分(此构造具有相对低的利用效率)。考虑到以上所述情形而完成本专利技术,且本专利技术的ー个目的是将蒙皮构件的部分固定到垫构件,而维持座椅的漂亮的外观,同时有效地利用座椅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车辆座椅包括座垫和座椅靠背。座垫和座椅靠背的姆个包括垫构件、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蒙皮构件。垫构件是形成座椅的外形且弹性地支承乘员的构件。第一沟槽形成在垫构件的就座侧部分内且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沟槽形成在垫构件的就座侧部分内且与第一沟槽相交。蒙皮构件覆盖垫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中,当垫构件以蒙皮构件覆盖时,蒙皮构件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塞入且固定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内。第二沟槽具有从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相交的交点向垫构件的ー侧延伸的第一区域,和从交点向垫构件的另ー侧延伸的第二区域。蒙皮构件的部分塞入且固定在第一部分内。在此类型的座椅构造中,希望将蒙皮构件的部分固定到垫构件而維持座椅的漂亮的外观,同时有效地利用座椅构造。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接合构件布置在蒙皮构件的部分中的面向第一区域的部分处,且接合构件固定到布置在第二沟槽内的被接合构件。此外,蒙皮构件的部分中的面向第二区域的部分布置在第二区域内。另外,接合构件的一个端侧部分延伸到第二区域内。在其中第二沟槽延伸的方向上,形成在接合构件的ー个端部侧部分处且延伸到第二区域内的延伸部分的长度比第二区域的一部分(即蒙皮构件不塞入其内的部分)的长度更短,该第二区域的该一部分不包括对应于延伸部分的其他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因为接合构件延伸到第二区域内,所以可抑制用于使蒙皮构件在交点处塞入的力的降低。換言之,接合构件布置为越过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相交的交点。另外,因为接合构件的延伸部分的长度设定为短的,所以可实现带有更少的不需要的部分的座椅构造。根据该方面的车辆座椅的构造可应用于座垫。第一区域可从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相交的交点向垫构件的布置有座椅靠背的ー侧延伸。因为蒙皮构件的部分在靠近座椅靠背的第一区域(受到来自就座的乘员的压カ的区域)处固定到垫构件,所以蒙皮构件更稳定地附接到垫构件。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和エ业重要性将在下文中參考附图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图I是车辆座椅的透视图;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蒙皮构件的透视图;图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替代实施例的蒙皮构件的透视图;图3是垫构件的顶视图;和图4是沿图I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视图(在第二接合构件布置为面向第一区域的情况中)。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參考图I至图4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附图标号F意味着车辆座椅的前侧,附图标号B意味着车辆座椅的后侧,附图标号UP意味着车辆座椅的上侧,附图标号DW意味着车辆座椅的下側。图I中的车辆座椅2包括座椅部件(座垫4和座椅靠背6)。座椅靠背6可倾斜地联接到座垫4的后部分。座椅部件包括用作座椅框架的框架构件(4F、6)、形成座椅外形的垫构件(4P、6P)和覆盖垫构件(4P、6P)的蒙皮构件(4S、6S)。座垫4具有框架构件4F、垫构件4P、蒙皮构件4S、多个沟槽(ー个第一沟槽21和一对第二沟槽22)和接合结构(41至46)(见图I至图4,每个构件将在下文中详述)。在本实施例中,垫构件4P布置在框架构件4F上,且垫构件4P的就座侧部以蒙皮构件4S覆盖。蒙5皮构件4S的部分(18a、18b)塞入且固定在形成在垫构件4P内的沟槽21、22内。在本实施例中,为赋予座垫4漂亮的外观,蒙皮构件4S的部分(18b)塞入且固定在每个第二沟槽22的仅一部分内。在此类型的座椅构造中,希望将蒙皮构件4S的部分(18b)固定到垫构件4P而维持座垫4的漂亮的外观,同时有效地利用座椅构造。根据本实施例的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构造可使得将蒙皮构件4S的部分(18b)固定到垫构件4P而维持座垫4的漂亮的外观同时有效地利用座椅构造。该构造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蒙皮构件4S具有多个蒙皮件(ー个第一件14a、ー个第二件14b和ー对第三件14c)和多个片构件16 (见图2A和图4)。第一件14a和第二件14b覆盖了就座部4a (垫构件4P的中心部分)。第一件14a覆盖了就座部4a的后部分,且第二件14b覆盖了就座部4a的前部分。第三件14c覆盖了作为垫构件4P的侧部分的一对腿垫(thigh bolster)4b。片构件16由织物或皮革制成,且是沿蒙皮构件4S的部分(将在后文中描述的多个缝合部18a至18c)布置的带状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蒙皮件14a至14c被放置在一起,且被一起缝合为袋形。此时,相邻件的端部被向内弯曲,放置在一起使得其表面相互接触,且被缝合在一起。作为結果,形成了蒙皮构件4S的部分(第一缝合部18a、第二缝合部18b和第三缝合部18c)。第一件14a的前端和第二件14b的后端被向内弯曲,且放置在一起使得其表面相互接触以形成第一縫合部18a。第一缝合部18a在座垫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布置为面向第一沟槽21。第一件14a的侧向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部件,所述座椅部件包括:垫构件(4P、6P),所述垫构件(4P、6P)形成所述座椅部件的外形,并且所述垫构件(4P、6P)弹性地支撑乘员;第一沟槽(21),所述第一沟槽(21)形成在所述垫构件(4P、6P)的就座侧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沟槽(21)在所述座椅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沟槽(22),所述第二沟槽(22)形成在所述垫构件(4P、6P)的所述就座侧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沟槽(22)与所述第一沟槽(21)相交;蒙皮构件(4S、6S),所述蒙皮构件(4S、6S)覆盖所述垫构件(4P、6P),其中所述蒙皮构件(4S、6S)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18a、18b、18c)被塞入且固定在所述第一沟槽(21)和所述第二沟槽(22)中,所述第二沟槽(22)具有第一区域(22f)和第二区域(22s),其中所述第一区域(22f)从所述第二沟槽(22)与第一沟槽(21)相交的交点(26)向所述垫构件(4P、6P)的一侧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区域(22s)从所述交点(26)向所述垫构件的另一侧延伸;和接合构件(42),所述接合构件(42)被布置在所述蒙皮构件(4S、6S)的所述部分中的第一部分(18b)处,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第一区域(22f),其中所述接合构件(42)被固定到被接合构件,所述被接合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沟槽(22)中,所述蒙皮构件(4S、6S)的所述部分中的第二部分(18c)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区域(22s)中,所述第二部分面向所述第二区域(22s),所述接合构件(42)的一个端侧部分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22s)中,并且在所述第二沟槽(22)延伸的方向上,形成在所述接合构件(42) 的所述一个端侧部分处且延伸到所述第二区域(22s)中的延伸部分(43)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区域(22s)的一部分的长度短,所述第二区域(22s)的所述一部分不包括与所述延伸部分(43)对应的其它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耕亮山本启介杉浦由希规木下贵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