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台虎钳活动钳身装夹工具,其包括能够固定在加工机床上的基座、固定在基座后端部的抵紧块、固定在基座前端部的支架、设置在基座上并用于定位动导轨的限位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抵紧缸,基座上具有与活动钳身的底面相配合的工作平面,活动钳身的底面设置在基座上,抵紧块凸出于工作平面,且抵紧块具有用于与活动钳身的后端面相平行且抵紧配合的抵紧面,抵紧缸具有用于抵紧在活动钳身的前端面上的活塞杆的轴心线倾斜并向后向下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夹工具可迅速装夹、稳定地夹紧活动钳身,使得加工机床在对活动钳身进行加工时,不会产生晃动,从而提高活动钳身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装夹具,尤其涉及台虎钳的活动钳身装夹工具。
技术介绍
附图I至6展示了通用的台虎钳的内部结构,其包括基座I、固定在基座I上的固定钳身2、部分穿过固定钳身2内部的活动钳身3,固定钳身2的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通槽23,通槽23的下部形成支承导轨24,其活动钳身3具有位于通槽23内并可在支承导轨24上自由滑动的动导轨33,动导轨33的左右两个侧表面具有需要与固定导轨的通槽23相配合的光滑的导向面331,动导轨33的后端部具有一倾斜于动导轨底面30的后端面332,动导轨33内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34,在空腔34内部还设置有丝杆32,其中,丝杆32的一端部与活动钳身螺纹连接,丝杆32的中部与丝杆螺母22相螺纹连接,丝杆32的前端部上还连接有手柄36,在实际使用中,通过摇动手柄36旋转丝杆32即可带动动导轨33在通槽 23内部的支承导轨24上前后移动,此时活动钳身3相对固定钳身2前后移动来夹紧或放松工件。现有技术对台虎钳的活动钳身3的加工都是放在普通的铣床或车床进行的,由于活动钳身3不是规则部件,普通的夹具不容易将其夹紧,在使用普通的夹具对活动钳身3进行加工时通常其加工精度过低,而一些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面,比如位于活动钳身3的动导轨33两侧的导向面331,若采用普通的加工夹具,则会导致动导轨33的左右两侧壁与通槽23的左右两侧内壁发生摩擦,活动钳身3在固定钳身2内部的滑动行程就会受阻,若将活动钳身分两次装夹,且分别对两个导向面进行铣削加工,其加工过程繁琐,且各个平面累积误差较大,很容易导致活动钳身动导轨33两侧的导向面331不平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迅速装夹、稳定地固定台虎钳活动钳身的加工夹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台虎钳活动钳身装夹工具,包括有能够固定在加工机床上的基座、固定在所述的基座后端部的抵紧块、固定在所述的基座前端部的支架、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并用于定位动导轨的限位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的抵紧缸,所述的基座上具有与活动钳身的底面相配合的工作平面,所述的抵紧块凸出于所述的工作平面,且所述的抵紧块具有与活动钳身的后端面相平行且用于抵紧配合该后端面的抵紧面,所述的抵紧缸具有用于抵紧在活动钳身的前端面上的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的轴心线倾斜并向后向下延伸,且所述的活塞杆的轴心线和所述的抵紧面在所述的工作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的工作平面之间呈20-45度的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的工作平面之间呈30度的夹角。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抵紧缸为油缸。优选方案中,所述的限位件有多个,多个所述的限位件分成两列分布于所述的基座的左右两侧。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台虎钳活动钳身的底面按照如图7、8所示的位置固定在基座上的工作平面的位置上,使得活动钳身的底面与工作平面相配合,移动活动钳身,使活动钳身的一个侧面与限位件相抵,然后向后移动活动钳身,使其后端面抵在抵紧块的抵紧面上,由于抵紧块和活动钳身之间面接触,因此可以准确的定位活动钳身,再控制抵紧缸,使抵紧缸的活塞杆向下抵紧在活动钳身的前端面上。活塞杆给活动钳身倾斜向下的压力,由于活塞杆的轴心线和抵紧面在所述的工作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因此活塞杆和抵紧面同时将活动钳身夹紧,此时旋紧位于基座上左右两侧的限位件,使活动钳身的左右两侧壁固定在两排限位件之间。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的台虎钳活动钳身装夹工具可迅速装夹、稳定地夹紧活动钳身,使得加工机床在对活动钳身进行加工时,不会产生晃动,从而提高活动钳身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附图I为台虎钳的主剖视 附图2为台虎钳的左视 附图3为台虎钳的右视 附图4为固定钳身的主剖视 附图5为活动钳身的主视 附图6为活动甜身的左视 附图7为活动钳身装夹工具的主视 附图8为活动钳身装夹工具的俯视 以上附图中1、基座;2、固定钳身;21、钳口安装槽;22、丝杆螺母;23、通槽;24、支承导轨;25、钢质钳口 ;3、活动钳身;30、底面;31、钳口安装槽;32、丝杆;33、动导轨;331、导向面;332、后端面;333、前端面;34、空腔;35、钢质钳口 ;36、手柄;4、装夹工具;41、基座;410、工作平面;42、抵紧块;420、抵紧面;43、支架;44、抵紧缸;45、活塞杆;46、限位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说明书所述的“前方”是指附图I中的右方,“后方”是指附图I中的左方,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左”、“右”方向分别与附图2中的左、右方向相对应) 附图7、8为本专利技术的台虎钳活动钳身装夹工具4的结构示意图,此装夹工具4包括有能够固定在加工机床上的基座41、固定在基座41后端部的抵紧块42、固定在基座41前端部的支架43以及固定在支架43上的抵紧缸44,基座41上具有与活动钳身3的底面相配合的工作平面410,活动钳身3的底面可设置在此基座41上,抵紧块42凸出于工作平面410以用来抵紧活动钳身3的后端部,为了更好的配合活动钳身3的后端面332,抵紧块42还具有用于与活动钳身3的后端面332相平行且抵紧配合的抵紧面420,位于基座41前端部的抵紧缸44具有用于抵紧活动钳身3的前端面333的活塞杆45,活塞杆45的轴心线倾斜并向后向下延伸并与工作平面410之间呈20-45度的夹角,且活塞杆45的轴心线和抵紧面420在工作平面3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的抵紧缸44为油缸,活塞杆45的轴心线与工作平面410之间呈30度的夹角。在基座41上还具有用于定位动导轨33的限位件46,限位件46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多个限位件46分成两列分布于基座41的左右两侧以用于抵紧活动钳身3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限位件46为螺栓。安装时,将台虎钳活动钳身3的底面30按照如图7、8所示的位置固定在基座41上的工作平面410的位置上,使得活动钳身3的底面30与工作平面410相配合,移动活动钳身3,使活动钳身3的一个侧面与限位件46相抵,然后向后移动活动钳身3,使其后端面抵在抵紧块42的抵紧面420上,由于抵紧块42和活动钳身3之间面接触,因此可以准确的定位活动钳身3,再控制抵紧缸44,使抵紧缸44的活塞杆45向下抵紧在活动钳身3的前端面上。活塞杆45给活动钳身3倾斜向下的压力,由于活塞杆45的轴心线和抵紧面420在 工作平面3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因此活塞杆45和抵紧面420同时将活动钳身3夹紧,使活动钳身3的左右两侧壁固定在两排限位件46之间。活动钳身的前端面333、后端面332分别通过活塞杆45、抵紧块42抵紧,其两侧面分别通过两排限位件46固定,以此达到对活动钳身3紧固的目的,在基座41上还具有与加工机床上的工件安装座相匹配的若干个螺丝孔,各个螺丝孔上安装有螺栓,螺栓可将装夹工具4与工件安装座紧固,加工机床在对装夹在装夹工具4上的活动钳3身进行加工时,不会产生晃动,从而提高活动钳身3的加工精度。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台虎钳活动钳身装夹工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能够固定在加工机床上的基座(41)、固定在所述的基座(41)后端部的抵紧块(42)、固定在所述的基座(41)前端部的支架(43)、设置在所述的基座(41)上并用于定位动导轨(33)的限位件(46)、以及固定在所述的支架(43)上的抵紧缸(44),所述的基座(41)上具有与活动钳身(3)的底面相配合的工作平面(410),所述的抵紧块(42)凸出于所述的工作平面(410),且所述的抵紧块(42)具有与活动钳身(3)的后端面(332)相平行且用于抵紧配合该后端面(332)的抵紧面(420),所述的抵紧缸(44)具有用于抵紧在活动钳身(3)的前端面(333)上的活塞杆(45),所述的活塞杆(45)的轴心线倾斜并向后向下延伸,且所述的活塞杆(45)的轴心线和所述的抵紧面(420)在所述的工作平面(3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飞,夏小帅,陈国昌,朱勇,黄飞,丁绍峰,顾玉香,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玉成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