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动吸尘器,其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筒体且覆盖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开口部和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吸音构件以靠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该种的电动吸尘器中,为了使电动吸尘器的静音性能提高,提出有在设于软管的靠延长管一侧的端部的把手管内配置吸音材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S卩,如图13A所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由电动吸尘器主体201、抽吸软管(suctionhose)203、延长管204、抽吸件205构成。电动吸尘器主体201内置有电动鼓风机(未图示)。抽吸软管203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电动吸尘器主体201,并且在其另一端具有把手管202。延长管204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抽吸软管203的把手管202。抽吸件205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延长管204的另一端。如图13B所示,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管202的一部分形成有隆起部206,在该隆起部206的上表面形成风量调节孔207。并且,在风量调节孔207上滑动自如地配置有风量调节阀208,风量调节阀208调节该风量调节孔207的开口面积,从而调节来自抽吸件205的风量,由该风量调节孔207和风量调节阀208构成风量调节机构209。而且,在风量调节孔207的下方形成有经由适当空间(未图示)与把手管202相连通的狭缝210。在由该风量调节孔207和狭缝210形成的空间(未图示)中配置有泡沫聚氨酯泡沫体等具有透气性的吸音材料211。此外,还提出有在设于软管的靠延长管一侧的端部的把手管内配置吸音材料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S卩,如图13C所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未图示)的延长管220由筒体222、内盖224、外盖225以及吸音材料226构成。筒体222在顶面沿长度方向具有开口部221。内盖224自外侧嵌入并焊接于开口部221,内盖224在其底面具有无数的吸音孔223。外盖225焊接于内盖224的上端,并且在内盖224的外侧与筒体222的肋部(未图示)相抵接而被焊接。吸音材料226夹在内盖224和外盖225之间。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从对由在软管内或延长管内流动的空气所产生的噪音有效地进行消音,提高电动吸尘器的静音性能这一观点出发,还存在改善的余地。S卩,在上述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是将由单一密度形成的吸音材料配置在软管的把手管、延长管中的结构,因此有时不能有效地使由在软管的把手管内、延长管内流动的空气所产生的噪音扩散至吸音材料内。因此,有时不能有效地借助吸音材料对由在软管的把手管内、延长管内流动的空气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从而不能降低电动吸尘器的噪音。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公昭63 - 15225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2 - 307418号公报32/22 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筒体并用于覆盖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开口部和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吸音构件以靠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由此,吸音构件以靠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使由在形成于筒体的内部的吸气流路中流动的抽吸风所产生的噪音自开口部高效地扩散至吸音构件的内部。因此,能够高效地借助吸音构件对由在筒体的内部流动的抽吸风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并且能够使电动吸尘器的静音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中的吸尘器主体的整体剖视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中的在第I管体的内部收容有第2管体的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图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和第2管体的伸长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图3B所示延长管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剖切的整体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上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X方向)的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下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Y方向)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2的延长管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剖切的整体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软管的整体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软管的中央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自上方观察顶端管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3的自下方观察顶端管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图13A是表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图13B是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管的剖视图。图13C是表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的延长管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4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实施方式I)使用图I 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整体立体图。并且,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吸尘器主体的整体剖视图。而且,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在第I管体的内部收容有第2管体的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图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和第2管体的伸长状态的延长管的整体立体图。而且,图4是图3B所示的延长管的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剖切的整体剖视图。并且,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第I管体的立体分解图。而且,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上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X方向)的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I的自下方观察第2管体(图3A、3B中记载的箭头Y方向)的情况下的第2管体的分解立体图。如图I所示,电动吸尘器100包括吸尘器主体I、集尘装置2、抽吸件3、软管4、延长管5。吸尘器主体I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未图示)。集尘装置2装卸自如地连接于吸尘器主体I。抽吸件3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软管4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设于吸尘器主体I的前部的吸入口 la。延长管5的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软管4的另一端,其另一端装卸自如地连接于抽吸件3,延长管5伸缩自如或连接自如。抽吸件3内置有用于扫起被清扫面的尘埃的旋转刷(未图示);用于驱动旋转刷(未图不)而使旋转刷(未图不)旋转的电动机(未图不)。并且,在软管4的靠延长管5 —侧的端部设有顶端管7,该顶端管7包括打扫时供使用者保持的把手部6。软管4和延长管5借助该顶端管7装卸自如地连接起来。而且,在软管4的靠吸尘器主体I一侧的端部设有连接管8。软管4和吸尘器主体I的吸入口 Ia借助该连接管8装卸自如地连接起来。如图I和图2所示,在吸尘器主体I的后部配置有用于收容电动鼓风机9的电动鼓风机室10,该电动鼓风机9用于产生抽吸风。并且,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部配置有集尘装置安装部11。集尘装置安装部11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用于对被电动鼓风机9所产生的抽吸风抽吸的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上述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上述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上述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上述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上述筒体且覆盖上述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和上述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上述吸音构件以靠上述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上述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05 JP 2011-172015;2011.08.05 JP 2011-1720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用于产生抽吸风的电动鼓风机,该抽吸风用于抽吸被清扫面的尘埃;吸音部,其配置在由上述电动鼓风机产生的抽吸风到达上述吸尘器主体的抽吸风路中,上述吸音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构成上述抽吸风路的一部分的吸气流路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的筒体;安装于上述筒体且覆盖上述开口部的盖体;以及配置在上述开口部和上述盖体之间的吸音构件,上述吸音构件以靠上述盖体一侧的密度比靠上述开口部一侧的密度大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吸音构件由多个吸音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吸音材料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出真一,恩田雅一,藤原祐儿,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