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口器具及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5791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清扫进入了被褥的被褥面料的背面侧的灰尘的作为被褥刷的吸入口器具及电动吸尘器。被褥刷(14)包括:壳体(41)、吸入口(50)、保持部(52)、后轮(44)。吸入口(50)在壳体(41)的下部在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为细长状的开口。保持部(52)在壳体(41)上沿吸入口(50)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吸入口(50)的前方,按压被褥(B)。后轮(44)在壳体(41)上沿吸入口(50)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吸入口(50)的后方,按压被褥(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被褥清扫用等的吸入口器具及包括该吸入口器具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关于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从作为吸入口器具的被褥刷的前端侧吸入灰尘而进行捕集的电动吸尘器,具有清扫进入了被褥的螨虫的尸体、粪便或者花粉等微细的灰尘的被褥清扫用的电动吸尘器。在这种被褥清扫用的电动吸尘器的情况下,与清扫例如地板、地毯等的待清扫面的电动吸尘器不同,不仅要清扫附着在待清扫面的表面的灰尘,而且期望隔着被褥面(被褥面料)清扫进入了被褥的内棉的灰尘。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8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有效地清扫进入了待清扫部的待清扫面的背面侧的灰尘的吸入口器具及包括该吸入口器具的电动吸尘器。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口器具是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且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吸入灰尘的吸入口器具。该吸入口器具包括:壳体、吸入口、前部按压部、后部按压部。吸入口在壳体的下部在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细长状的开口。前部按压部在壳体上沿吸入口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吸入口的前方,按压待清扫部。后部按压部在壳体上沿吸入口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吸入口的后方,按压待清扫部。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吸入口的前方和后方的位置通过前部按压部和后部按压部按压待清扫部。因此,作用于吸入口的负压在吸入口的前方和后方的位置发挥作用,而不会泄漏,由此,在清扫被褥的情况下,能够将被褥的被褥面料相对于内棉抬起,能够在该被褥面料的背面侧使吸入风在被褥面料和内棉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清扫进入了该被褥面料的背面侧的灰尘。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吸入口器具的前进状态的与图7的I-I相当的位置的截面图,(b)是(a)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后退状态的与图7的I-I相当的位置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振动部件向上方躲避的状态的与图7的II-II相当的位置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振动部件进入下方的状态的与图7的II-II相当的位置的截面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主要部分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6是从下方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立体图。图7是从下方表示上述吸入口器具的俯视图。图8是包括上述吸入口器具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1电动吸尘器14作为吸入口器具的被褥刷25电动送风机41壳体43前轮44作为后部按压部的后轮45作为前部按压部的振动部件亦即拍打器50吸入口52作为前部按压部的保持部B作为待清扫部的被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8来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图8中,11表示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11与未图示的支撑装置(充电台)一同构成电动吸尘装置,该支撑装置(充电台)在不将该电动吸尘器11用于清扫的收纳状态下对该电动吸尘器11进行支撑。并且,该电动吸尘器11是对软质的作为待清扫部的被褥B(图1)进行清扫的被褥清扫用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12、与该吸尘器主体12直接连接的作为吸入口器具的被褥刷14。通常,图1等所示的被褥B是由内棉I和被褥面料F构成的,该内棉I是由例如羽毛、羊毛、棉花或者化学纤维等构成的,是具有缓冲性的内容物,该被褥面料F覆盖该内棉I,也被称为被面,是具有透气性的薄膜状的作为待清扫面的被覆部,电动吸尘器11吸入附着在被褥面料F上的灰尘和进入了该被褥面料F的背面侧、即内棉I侧的灰尘等,从而进行清扫。图8所示的吸尘器主体12例如包括主体部21和集尘装置22,该集尘装置22是能够相对于该主体部21进行拆装的集尘部。在主体部21的内部收容有电动送风机25、例如微型计算机等作为控制器的控制装置(控制部)27、作为电源的电池28等。即,在吸尘器主体12中包括电动送风机25、控制装置27及电池28等。另外,主体部21被形成为细长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突出设置有使被褥刷14在待清扫面上移动而进行操作的把持操作用的把持部31,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突出设置有插入连接被褥刷14的作为灰尘吸入部的连接部32。并且,该主体部21在以把持部31为上端侧进行把持的电动吸尘器11的使用状态下成为相对于铅直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对电动送风机25而言,例如使用DC无刷马达等。控制装置27由电池28进行供电,通过控制(例如PWM控制)从该电池28向电动送风机25通电的通电时间来控制电动送风机25的动作。电池28对电动送风机25和控制装置27等进行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等。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1是充电式的无线吸尘器。并且,该电池28通过控制装置27来控制充放电。把持部31也被称为手持操作部或者把手等,在该把持部31上,沿上部配置有设定电动送风机25的动作等的作为设定装置(设定部)的设定按键36。并且,该设定按键36与控制装置27电连接。连接部32被形成为圆筒状,在前端侧开有主体连接口38。另外,在该连接部32的上部设置有夹钳39,该夹钳39以能够将被褥刷14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2(主体连接口38)进行拆装的方式保持被褥刷14。主体连接口38借助未图示的风路与集尘装置22连通。在该主体连接口38的内部露出有用于将被褥刷14和电池28及控制装置27等进行电连接的未图示的成对的(一对)端子部。集尘装置22例如通过电动送风机25的动作从空气中分离出与空气一同吸入的灰尘并累积。该集尘装置22例如可以使用采用过滤器的集尘装置、进行直进分离的集尘装置等任意的集尘装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对例如灰尘进行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的圆筒状的集尘杯。该集尘装置22能够在主体部21的下端侧的上部、即连接部32的上部,相对于把持部31的下方(前方)的位置进行拆装。并且,该集尘装置22的吸入侧(上游侧)借助主体连接口38与被褥刷14连通,集尘装置22的排气侧(下游侧)与电动送风机25连通。图1(a)、图2~图8所示的被褥刷14能够沿前后方向在待清扫面(被褥B(被褥面料F))上移动且能够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2的连接部32(主体连接口38)进行拆装。即,该被褥刷14借助主体连接口38与集尘装置22连通,借助该集尘装置22与电动送风机25的吸入侧连通。因此,该被褥刷14通过电动送风机25的驱动来吸入灰尘。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该被褥刷14是壳体41、相对于该壳体41突出设置的作为连接管的旋转管42、作为(第一)前部按压部的前轮43、作为后部按压部的后轮44、作为(第二)前部按压部的振动部件(敲击部件)亦即拍打器45、密封部件46装配成一体而得到的。另外,在该被褥刷14上设置有安装有前轮43的前侧安装部48、安装有后轮44的后侧安装部49、吸入口50、与该吸入口50邻接并安装有拍打器45的振动部件安装部(敲击部件安装部)亦即拍打器安装部51、作为(第三)前部按压部的保持部52、与拍打器安装部51邻接并安装有密封部件46的密封部件安装部53,在后侧安装部49之间与吸入口50邻接并对旋转管42进行轴支撑的轴支撑部54,吸入口50和拍打器安装部51之间被后侧隔壁55区划开,并且,拍打器安装部51和密封部件安装部53之间被作为按压部的支撑部亦即前侧隔壁56区划开。应予说明,以下,关于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以电动吸尘器11的使用状态为基准,箭头U表示上方,箭头D表示下方,箭头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入口器具,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且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吸入灰尘,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入口,所述吸入口沿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在该壳体的下部形成细长状的开口,前部按压部,所述前部按压部在所述壳体上沿该吸入口的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吸入口的前方,按压待清扫部,后部按压部,所述后部按压部在所述壳体上沿该吸入口的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吸入口的后方,按压待清扫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6 JP 2015-1356461.一种吸入口器具,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且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吸入灰尘,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入口,所述吸入口沿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在该壳体的下部形成细长状的开口,前部按压部,所述前部按压部在所述壳体上沿该吸入口的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吸入口的前方,按压待清扫部,后部按压部,所述后部按压部在所述壳体上沿该吸入口的长度方向配置于所述吸入口的后方,按压待清扫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按压部被配置成一部分位于吸入口的两端部的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所述前轮与吸入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对配置,使壳体沿前后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口器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一辉町田幸雄品川直子清水孝吉真野文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