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肠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93205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6:27
一种海参肠的生产方法,其主要是:采集成品海参;将采集的海参放入工厂化养殖池内饥饿暂养48-72小时,暂养水温:15-30℃,密度:45-55头/m3,每24小时换水、清底一次;诱导排脏;收集海参吐出的海参内脏,分离出海参肠道;将吐完肠的海参放到8-10℃海水环境中暂养110-130小时,暂养密度45-55头/m3;暂养后,以1℃/天的速度升温,在13℃的条件下恒温饲养,待海参个体全部恢复摄食,即这些海参内脏完成再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不用人工操作,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又大大提高了海参肠的生产效率。可重复进行海参肠的采集,一般情况一头海参可循环3-8次,即产多根海参肠,提高了海参肠的产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产品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海参肠营养丰富,有消除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肿瘤和治疗溃疡等保健功效。海参肠可以提取多种生物酶、活性肽、还可以加工成多种海参肠食品,是国际市场上著名的海产制品原料。目前海参肠采集方法是,首先解剖海参,取出肠道,然后清洗肠道中食物、粪便等内含物,最后收集备用。I、由于海参肠结构纤细,强度极低,人工逐个处理,劳动强度大,操作困难,效率低下。2、一头海参只能生产一根海参肠,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产量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在不解剖海参的条件下采集海参肠;再经过人工培养,使海参肠再生,重复进行海参肠的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海参肠的采集 I、收集海参从海参养殖区采集成品海参。2、排粪便将上面采集的海参放入工厂化养殖池内饥饿暂养48-72小时,暂养水温15-30°C,最好密度45-55头/m3,每24小时换水、清底一次,目的是让海参排空粪便和清除体内泥沙,解决手工作业的困难。3、设置条件诱导排脏 (I)干露将海参置于干净的工作台上,离开水在空气中放置O. 5-4小时; 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参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体如下:1)、从海参养殖区采集成品海参;2)、将上面采集的海参放入工厂化养殖池内饥饿暂养48?72小时,暂养水温:15?30℃,3)、设置条件诱导排脏:4)、收集处理过程中海参吐出的海参内脏,分离出海参肠道;5)、将吐完肠的海参放到8?10℃海水环境中暂养110?130小时;6)、暂养后,以1℃/天的速度升温,在13℃的条件下恒温饲养,根据个体恢复摄食情况逐渐进行投饵,投饵量以基本不剩余为准,待海参个体全部恢复摄食,即这些海参内脏完成再生,可重复进行海参肠的采集然后再进行海参肠的人工培养,如此循环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参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方法具体如下 1)、从海参养殖区采集成品海参; 2)、将上面采集的海参放入工厂化养殖池内饥饿暂养48-72小时,暂养水温15-30°C, 3)、设置条件诱导排脏 4)、收集处理过程中海参吐出的海参内脏,分离出海参肠道; 5)、将吐完肠的海参放到8-10°C海水环境中暂养110-130小时; 6)、暂养后,以1°C/天的速度升温,在13°C的条件下恒温饲养,根据个体恢复摄食情况逐渐进行投饵,投饵量以基本不剩余为准,待海参个体全部恢复摄食,即这些海参内脏完成再生,可重复进行海参肠的采集然后再进行海参肠的人工培养,如此循环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参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诱导排脏是将海参离开水在20-30°C空气中放置O. 5-4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参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玮桑田成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