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7193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是在海参养殖期内,每隔3个月,向池塘投放水产养殖微生物和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一次,一年使用4次;在浒苔易发的6‑9月投放篮子鱼控制海参池塘高温季节青苔浒苔旺长。该技术不添加其它任何药物,即可达到调节池塘水质、改良池塘底质、调节海参肠道消化吸收、提高海参免疫力、预防治疗海参疾病、减少海参冬眠夏眠期、延长生长时间等效果,并且用该技术进行海参养殖海参产量高、养殖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杜绝抗生素、农药、激素等化学药品使用,保障海参健康成长,提高海参品质的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一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高档滋补品和中医药膳。现代医学证明,海参含有的酸性黏多糖对人体的生长、愈创、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效。目前,国内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养殖面积达300多万亩,年产量达130多万吨,其中山东省产量占70%。海参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形成了海上沉笼养殖、池塘养殖、围堰养殖、海底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然而,这些传统养殖模式的共同点是不可避免地大量使用药物。很多养殖户在饲养海参的过程中,除了为了提高海参苗成活率、防止生病,会大量使用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外,还要投放药物以杀死海参圈里的其他生物。在每年的高温季节(3-9月份),海参养殖池塘池水透明度增大,经常会诱发浒苔过量繁殖。如不及时清除,大量繁殖的浒苔就会占据整个池塘。繁殖到一定程度,浒苔发生腐烂,此时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严重败坏水质,从而影响海参的正常生存和生长,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人工捞除和药物控制两种。人工捞除不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治理效果不明显;而如果使用药物(如扑草净),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本而且造成水体污染。近年来,部分养殖户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扑草净等药物,导致生产出的成品海参药物残留超标,不仅严重影响海参品质,而且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欧盟早在2006年就已全面禁止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中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在海参养殖过程中完全杜绝化学药品使用的全套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养殖水质污染严重、海参养殖成本高、海参体内药物含量超标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杜绝化学药品使用的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在整个海参养殖过程中采用“微生物+篮子鱼+中草药”的替代解决方案,保障海参的养殖环境,完全杜绝化学药物的使用。采用该方法不仅养殖成本低、产量高,而且整个养殖过程环保、无公害,生产出的成品海参可以达到有机标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参养殖期内,每隔3个月,向池塘投放水产养殖微生物和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一次,一年使用4次;在浒苔易发的6-9月投放篮子鱼控制海参池塘高温季节青苔浒苔旺长。上述水产养殖微生物的用量为每次3-5斤/亩,全池泼洒。上述水产养殖微生物的主要成分有: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30-40%、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20-30%、乳酸菌25-30%、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15-2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10%等复合微生物,活菌总数≥30亿/克。所述乳酸菌由乳酸片球菌、植物胚芽乳杆菌、酪蛋白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上述水产养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接种菌种:将上述菌种接于琼脂培养基上,①纳豆芽孢杆菌:保持38-42℃的恒温下培养20-36小时。②酵母菌在20℃~30℃恒温下培养30-48小时。③乳酸片球菌、植物胚芽乳杆菌、酪蛋白乳杆菌、粪链球菌、戊糖片球菌等乳酸菌在30℃~35℃恒温下培养36-48小时。④地衣芽孢杆菌在30℃~40℃恒温下培养36-48小时。⑤枯草芽孢杆菌在35℃~40℃恒温下培养36-48小时。2、菌种培养:将上述培养菌种分别接种于盛有液体培养基的50ml锥形瓶中,Ph值6.0--8.0.放入摇床震荡,恒温30℃,振荡48-72小时;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菌液中菌种数量达到20亿/ml以上;3、一级发酵:将上述菌种分别接种于盛有液体培养基的1000ml锥形瓶中,ph值6.0--8.0.放入摇床震荡,恒温30℃,振荡48-72小时;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菌液中菌种数量达到20亿/ml以上;将各菌种按比例混合。4、二级发酵:将上述混合后菌种接种于盛有复合菌剂培养基的发酵罐中,ph值6.0--8.0.接种量为1-5%,恒温30℃,培养7-10天;菌液中菌种数量达到30亿/ml以上,即可灌装。上述水产养殖中草药的用量为每次8-10斤/亩,全池泼洒。所述水产养殖中草药是选用黄芪、金银花、山楂、活性炭、石膏多种中草药原料,采用微囊破壁技术以及特超微粉先进工艺,根据海参生长特性,研发的高技术组合配方,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5-10%,黄芪5-10%,板兰根1-5%,蒲公英5-10%,马齿苋15-20%,黄连5-10%,黄芩5-10%,活性炭15-18%,石膏:15-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水产养殖微生物和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的投放能改良池底土壤,改善池水环境,分解冬季池底残留的杂质、参粪便、淤泥、黑臭、氨氮、硫化氢等物质,改善海参肠道促进其消化吸收,预防治疗化皮、吐肠等海参常见病。(2)本方法引进的篮子鱼只吃青苔浒苔等藻类,使得海参养殖户不再需要使用农药除草剂解决海参池塘高温季节青苔浒苔旺长问题,从而解决了使用农药除草剂造成的海参农药残留超标问题。(3)使用该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可使北方海参的生长期由180-200天增加到280-300天,养殖参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养殖海参产量同比提高20%以上;采用该方法,养殖成本同比降低20%以上,产出的成品海参价格同比提高10%以上;养殖全过程使用微生物及中草药,环保、无公害排放、确保食品安全,生产出的成品海参可达到有机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应认为只是局限在所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a.每年2月底—3月初,第一次投放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和水产养殖微生物:先用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用量8-10斤/亩,全池泼洒,两天后使用水产养殖微生物,用量3-5斤/亩,全池泼洒;b.5月底—6月初,第二次投放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和水产养殖微生物:先用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用量8-10斤/亩,全池泼洒,两天后使用水产养殖微生物,用量3-5斤/亩,全池泼洒;c.春季海参养殖池塘青苔浒苔旺长造成敌害问题时,投放篮子鱼,亩放苗50-300条;d.8月底—9月初,第三次投放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和水产养殖微生物:先用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用量8-10斤/亩,全池泼洒,两天后使用水产养殖微生物,用量3-5斤/亩,全池泼洒;e.11月底—12月初,第四次投放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和水产养殖微生物:先用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先用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用量8-10斤/亩,全池泼洒,两天后使用水产养殖微生物,用量3-5斤/亩,全池泼洒。其中:水产养殖微生物由以下成分构成:纳豆芽孢杆菌30-40%、酵母菌20-30%、乳酸菌25-30%、地衣芽孢杆菌15-20%和枯草芽孢杆菌10%,活菌总数≥30亿/克;乳酸菌由乳酸片球菌、植物胚芽乳杆菌、酪蛋白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以任意比例配置而成。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接种菌种:将权利要求4所述菌种分别接于琼脂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参养殖期内,每隔3个月,向池塘投放水产养殖微生物和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一次,一年使用4次;在6‑9月投放篮子鱼控制海参池塘青苔浒苔旺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参养殖期内,每隔3个月,向池塘投放水产养殖微生物和水产养殖中草药添加剂一次,一年使用4次;在6-9月投放篮子鱼控制海参池塘青苔浒苔旺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微生物的用量为3-5斤/亩,全池泼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微生物由以下成分构成:纳豆芽孢杆菌30-40%、酵母菌20-30%、乳酸菌25-30%、地衣芽孢杆菌15-20%和枯草芽孢杆菌10%,活菌总数≥30亿/克;其中,所述乳酸菌由乳酸片球菌、植物胚芽乳杆菌、酪蛋白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以任意比例配置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生态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备方法如下:(1)、接种菌种:将权利要求4所述菌种分别接于琼脂培养基上,①纳豆芽孢杆菌:保持38-42℃的恒温下培养20-36小时,②酵母菌在20℃~30℃恒温下培养30-48小时,③乳酸菌在30℃~35℃恒温下培养36-48小时,④地衣芽孢杆菌在30℃~40℃恒温下培养36-48小时,⑤枯草芽孢杆菌在35℃~40℃恒温下培养3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勃王海宁姜丽华王海林成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润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