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马和海参混合养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53897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马和海参混合养殖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是根据海马和海参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制定了养殖草案,从而可以将海马和海参混合养殖在同一区域,形成互不干扰的空间局面;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饵料和水体浪费,形成养殖互补,进而显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容易操作、可控性强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养殖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海马和海參混合养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上尚无对海马和海參进行大池规模化混合养殖的专利报告。海马养殖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种类是三斑海马和大海马;养殖模式还是基于传统水泥池进行循环养殖,以动物性饵料如桡足类、轮虫、丰年虫和糠虾等为主要饵料,由于每天要进行饵料投喂和粪便处理等,其养殖成本较高,并且经常有饵料浪费现象。我国传统的海參养殖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以传统的水泥池或沿海大塘进行商品化养殖较多,海參主要以泥砂中的底栖硅藻及海藻的腐殖质、动物性有机碎屑为饵科;而近年来南方的海參养殖主要集中在冬季,一般在当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期间进行6个月的养殖为主。随着南方海马、海參养殖的逐渐兴盛,如果在单位养殖面积内提高养殖效率, 将海马和海參混合养殖技术在我国沿海进行推广,则对于海水养殖业是ー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海马和海參混合养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海马和海參混合养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水体准备将室外的水泥池暴晒2天,用干净的砂石子均匀铺在池底,注入海水后加呋喃西林至3 5 ppm,浸泡24 48小时后,排出海水;曝晒I天后再重新注入海水,カロ入底栖硅藻、小球藻、光合细菌和EM菌;保持水体温度在18 22°C之间,盐度为3f34%。,pH为7. 9^8. 5,均匀充气以保证溶解氧不小于5mg/L ;水体保持3天; (2)海马苗投放幼苗孵化约12小时候后,将幼苗放入水泥池中,密度为8(Tl00尾/立方米,并开始向水泥池中加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密度是:Γ6个/ml,每天投喂6次,饱食投喂。此过程要进行5天,每天泼洒少量光合细菌; (3)海參苗投放投放海马苗3天后,向池中投放I年龄海參苗,光照強度调整为2000Lux ;此后,水泥池中以海马管理为主,海參苗不用単独管理;5 15日内,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16 40日起,用大小为O. 37 O. 52 cm的卤虫喂养;41 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O. 77、.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以上2个月内养殖过程中,前20日不换水,并且每3飞天周期性加入适量硅藻和小球藻;30日后,可根据水体质量采取半量换上法(1/2水体更换)对养殖水体进行改善; (4)倒池处理海马和海參混养60日,要对养殖池进行更换;按照步骤(I)准备另外的养殖池,然后把海马、海參直接转移到另外ー个养殖池中;转移过程中水体盐度、温度恒定。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步骤(I)中,所述底栖硅藻的加入量为I X IO5个/ml,小球藻的加入量为IX IO7个/ml ;步骤(2)中,所述卤虫是O. 21±0. 04 cm,桡足类是O. 12±0. 02cm;步骤(3)中,所述海參苗为50g,加入量为1Γ17头/平方米。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卤虫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強化5小吋,桡足类用小球藻强化2飞天。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养殖方法如养殖地在南方,则养殖时间在当年10月至第二年的4飞月。如在北方,则适合全年养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 益效果 (I)海马幼苗主要摄食微藻和小型动物性饵料,中龄以上海马主要捕食动物性饵料,而海马本身的消化系统并不发达,其粪便也常常是动物的碎屑,所有以上饵料或粪便都可以为海參所利用,避免了每天虹吸粪便和剩余饵料;同时,在生活习性上,海马主要是浮游在养殖池的中上层,喜好光线强的水体;而海參主要是匍匐在池底,喜好较暗的环境,因此,两者形成了互不干扰的空间局面; (2 )本专利技术方法很大程度上減少饵料浪费和对水体环境污染等带来的压力;同时,对养殖管理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劳动カ等。与海马、海參分别単独养殖,本技术可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3)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降低水电消耗、提高饵料利用率、減少劳动カ支出等,显著降低海马养殖成本30-40% ;前2个月内海马幼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较原来提高12-16%左右),体重提高8%左右,体长提高5%左右;海參体重较普通养殖提高10-15%,而且基本没有病害发生。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ー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2010年10月12日,收集多批线纹海马幼苗混合,准备养殖实验。本实验分为3个组(9个处理A1、A2、A3,B1、B2、B3和Cl、C2、C3),养殖池为水泥池(4X6X I. 5 m),投苗前也对水泥池进行处理(同说明书方法的步骤I)。后续步骤也与说明书方法的步骤一致。实验中,A组为利用本技术的实验组,每组2000尾幼海马,450头海参;B组为对照组,每组海马数量为2000条;C组也为对照组,每组450头海参。养殖水体盐度、pH值和溶解氧等与实验组相同,养殖管理也相同。实验组 在2010年10月15日至2011年4月15日间(6个月左右),Al、A2和A3海马幼苗各2000尾,I年龄海參450头,养殖水体环境恒定。养殖管理过程按照本专利步骤进行。6个月的养殖期间倒池3次。对照组I BUB2和B3组海马幼苗各2000尾,在孵化池(O. 6X0. 8X1.0 m)中养殖,养殖过程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温度27 ± O. 5で,光照强度1500 Lux,光暗周期为24 0 (5天后,光暗周期调整为16 :8)。1-5日,用刚孵化的卤虫(O. 21±0. 04 cm)和桡足类(O. 12±0.02 cm)喂养海马,密度是3-6个/ml,每天投喂6次,饱食投喂;粪便每天虹吸干净;5-15日龄的海马幼苗,主要用刚孵化的卤虫和桡足类投喂;16-40日龄幼苗用大小为O. 37-0. 52 cm的卤虫喂养;41-60日龄海马用大小为O. 77-0. 97 cm的卤虫和冰冻糠虾投喂,剩余的冰冻糠虾每天虹吸干净。6个月的养殖期间倒池3次。对照组2 Cl、C2、C3组海參各450头。将海參均匀地投放在大池中,养殖期间,其环境因子控制管理等都与实验组同步进行。每5日向池中注入部分底栖硅藻,同时,添加少量卤虫、桡足类和冰冻糠虾等。6个月的养殖期间倒池3次。结果表明 实验组A :海马幼苗在6个月内的体重为8. l±1.6g,体长为13.4±2. 2 cm,成活率为76±5. 7%。海參体重为 159. 4±20. 4g,成活率为 93±4. 3%。对照组B :海马幼苗在6个月内的体重为8.3±O. 9g,体长为12. 5±1.6 cm,成活率为 72±8. 2%。对照组C :海參苗在6个月内的体重为144. 3±24. 3g,成活率为90±7. 7%。另外,通过对水电消耗、饵料利用率、劳动カ支出等养殖消耗分析,其海马、海參混合养殖成本较传统的海马、海參单独养殖节省在30-40%之间。结论综合上述3组,实验组海马和海參苗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生长、成活率占有绝对优势,同时,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可以将该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水体准备将室外的水泥池暴晒2天,用干净的砂石子均匀铺在池底,注入海水后加呋喃西林至3 5 ppm,浸泡24 48小时后,排出海水;曝晒I天后再重新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强秦耿谭烨辉黄良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