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223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12:49
充电器(300)包括:将来自充电口(110)的外部电力变换成直流的变换部(310);将变换部(310)的输出变换成高频交流的变换部(320);和将由绝缘变压器(330)对变换部(320)的输出进行变压得到的电力变换成直流并输出到蓄电装置(70)的变换部(340)。进而,充电器具备能够将充电器的电路结构在1级充电电路与2级充电电路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350、360、370、380、390)。切换部通过来自ECU(400)的控制信而控制。ECU根据蓄电装置的SOC控制切换部来将充电器的电路结构切换成1级充电电路以及2级充电电路中的任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从车辆外部的电源供给的电力对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充电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知能够通过从车辆外部的电源供给的电力(以下也称为“外部电力”)对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充电(以下也称为“外部充电”)的车辆。这样的车辆也被称为插电式车辆,通常搭载有将从外部供给的交流转换成直流并将其输出到蓄电装置的充电器。在例如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107607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充电器的电路结构。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充电器具备包含逆变器电路的电力变换装置、开关桥、二极管桥。该充电器通过电力变换装置的开关工作将从车辆外部输入来的交流变换为直流同时 进行功率因数调整,在通过开关桥的开关工作将从电力变换装置输入来的直流变换为高频交流之后,由二极管桥再次将其变换为直流并输出到电池。这样的充电方式,通过2个阶段(2级)进行伴随开关工作的功率因数调整以及向高频交流的变换,因此也称为2级充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10760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2744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外部充电的方式,除了上述的2级充电以外,还存在被称为I级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搭载于车辆(I)的蓄电装置(70)的充电装置,具备 受电部(110),其接受从车辆外部的电源(210)供给的电力;和 充电器(300),其对从所述受电部输入的电力进行变换,将变换后的电力输出到所述蓄电装置, 所述充电器具备 具备第一开关电路(Q1、Q2)的第一变换部(310);与所述第一变换部连接并具备第二开关电路(Q3 Q6)的第二变换部(320);以及切换部(350、360、370),其用于将所述充电器的电路结构切换成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中的任一方,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是用于进行使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不工作而使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工作的第一充电的电路,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是用于进行使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这双方工作的第二充电的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充电装置还具备控制所述充电器的控制装置(400 ),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蓄电装置的蓄电量将所述充电器的电路结构切换成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中的任一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蓄电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以进行所述第一充电, 在所述蓄电量大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切换部以形成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并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以进行所述第二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被设定为比充电时的所述蓄电量的目标值低预定值的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充电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蓄电装置的两端电压算出所述蓄电量,并判定所算出的所述蓄电量是否达到所述目标值。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充电器包括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变换部变换后的电力供给到所述第二变换部的正极线(PLl)以及负极线(NLl ), 所述切换部包括电容器切换部(370),该电容器切换部在形成所述第二充电电路时被切换成在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之间连接电容器(Cl)的状态,在形成所述第一充电电路时被切换成在所述正极线和所述负极线之间不连接所述电容器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充电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部包括 第一电感器切换部(350),其在形成所述第二充电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义信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