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嘉萱专利>正文

多功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01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充电器,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底盖及面盖,所述底盖及面盖组成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电器主控电路板,所述壳体设置有充电输入端口,所述面盖设置有可滑动电池卡座,其改进之处在于,它还包括一电流输出控制电路,所述壳体设置有USB输出端口,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一正极接线端口及一负极接线端口,所述正极接线端口与所述正极触片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口与所述负极触片电性连接,所述USB输出端口与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口电性连接。该结构的多功能充电器除了有正常的对电池进行充电功能外,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使用,给设置有USB接口的负载充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充电器的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充电与放电功能的多功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器只适用于给可充电蓄电池进行充电,其功能较为单一;同时,型号也较为固定,不能兼容多种锂电池。另外,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时候,不能根据电池的电量有效加以控制和调节,例如,电池电量已经充满,不能自行停止充电;即使有些可以在电池电量充满自行停止充电,但是特殊情况时,因为电池长时间在充电器上未及时除下来,因各种原因导致电池电压过低,充电器不能再次自行启动对电池进行补充充电。其次一点,目前的充电器普遍存在充电电流不能显示的问题,因为需要对多种不同型号电池进行充电,且充电过程中,不同型号电池需要不能电压进行充电,充电器不能显示充电电压,容·易导致不能有效充电,甚至带来危险。再次,目前的充电器缺少对有USB接口的电子产品充电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充电器兼容性差、不可调控充电电流及没有直接输出电能作为移动电源使用等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充电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底盖及面盖,所述底盖及面盖组成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底盖及面盖,所述底盖及面盖组成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电器主控电路板,所述壳体设置有充电输入端口,所述充电输入端口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面盖设置有可滑动电池卡座,所述可滑动电池卡座一端设置有正极触片、所述可滑动电池卡座另一端设置有负极触片,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的电流正极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负极触片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的电流负极输出端口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电流输出控制电路,所述壳体设置有USB输出端口,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一正极接线端口及一负极接线端口,所述正极接线端口与所述正极触片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口与所述负极触片电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底盖及面盖,所述底盖及面盖组成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电器主控电路板,所述壳体设置有充电输入端口,所述充电输入端口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面盖设置有可滑动电池卡座,所述可滑动电池卡座一端设置有正极触片、所述可滑动电池卡座另一端设置有负极触片,所述正极触片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的电流正极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负极触片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的电流负极输出端口电性连接;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电流输出控制电路,所述壳体设置有USB输出端口,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一正极接线端口及一负极接线端口,所述正极接线端口与所述正极触片电性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口与所述负极触片电性连接,所述USB输出端口与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口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还设置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按键控制电路及控制按键,所述按键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器主控电路板及所述电流输出控制电路信号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嘉萱
申请(专利权)人:叶嘉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