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高地中的废气净化系统,能够维持高地中的通常行驶模式的动力性能,确保再生模式中的能够进行后喷射的氧气量,并且在通常模式和再生模式的切换中无不适感地进行切换。在高地中的通常行驶模式时,在使柴油发动机(10)的废气温度上升而将DPD(25)自动再生时,根据该高地中的大气压和行驶时的发动机旋转,决定高地全负载喷射量并进行行驶,在上述再生模式时,基于后喷射量决定将上述高地全负载喷射量降低而得到的高地行驶再生喷射量,在从上述高地中的通常行驶模式切入至高地再生模式时,使喷射量从上述高地全负载喷射量慢慢减量至高地再生行驶喷射量,并将该减量的量用于后喷射,在再生完成后,使喷射量从高地再生行驶喷射量增量至上述高地全负载喷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捕集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中的PM (Particulate Matter :微粒物质)并且净化NOx而进行排气的废气净化系统,尤其涉及在高原中的DH)再生时能够不降低通常行驶性能地进行再生的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将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净化并排气的废气净化系统,开发有在排气管中连接有DPD (Diesel Particulate Defuser ;柴油机微粒消除器)以及 SCR (Selective CatalyticReduction ;选择催化还原)装置的废气净化系统。在该废气净化系统中,由Dro捕集废气中的PM。此外,在废气净化系统中,通过具备SCR装置的SCR系统,将贮存在尿素箱中的氨水供给至SCR的废气上游,通过废气的热生 成氨气,通过该氨气,在SCR催化剂上将NOx还原而进行净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由Dro捕集的PM成为过滤器的堵塞的原因,所以需要将捕集堆积的PM适当地氧化而除去,从而进行再生。排气压传感器检测Dro前后的差压,在该差压达到上限值时,E⑶(Engine ControlUnit :发动机控制单元)自动地或手动地进行该堵塞的检测,这种情况下,点亮设置在车舱内的Dro警告灯,驾驶员通过按下再生执行开关,开始Dro再生。DPD再生进行燃料的多级喷射(引燃喷射、预喷射、主喷射、延迟喷射)而使排气温度上升至Dro的催化剂活性温度以上,然后追加后(post)喷射,使排气温度上升至600°C左右,在该高温的废气中使捕集到DPD中的PM燃烧、将其除去而再生。DPD再生在行驶中进行自动再生,燃料的全负载喷射量的设定考虑再生时的后喷射量的燃料喷射量,有意地降低通常行驶模式下的全负载喷射量而决定性能。然而,在车辆在2000m或3000m的高原行驶时,由于大气压相对于高度Om的约IOOkPa下降至约80kPa (2000m)、或是下降至70kPa (3000m),空气(氧气)变得稀薄,因而需要降低全负载动力性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30382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175281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此,为了提高在高原中的车的通常行驶模式的驾驶性能,期望提高动力性能,但是若在涡轮车中提高增压压力来实现在高原中的全负载性能的提高,则在高原时,增压压力相对于大气压相对地变高,因而可能产生涡轮的过转而破损。因此,通常降低绝对的增压压力来使用。其中,在高原的氧气变稀薄的状况下,若为了提高动力性能而提高燃料的全负载喷射量,则空燃比失去余量,在Dro再生时(再生模式),在气筒内燃烧后的气体内没有残存能够进行后喷射的程度的残存氧气,产生再生无法结束的问题(发生废气的升温不足)。因此,虽然需要考虑在高原中的Dro再生来设定通常行驶模式的动力性能,但是像这样Dro再生时的后喷射来设定全负载喷射量时,存在高原中的动力性能变差的问题。该高原中的动力性能要求是与商品性直接相关的问题,需要尽可能地维持性能。在此,可以想到在通常行驶模式中,以接近理论空燃比的状态设定燃料的全负载喷射量,在再生模式中,将全负载喷射量分成行驶量和后喷射量,但在切入再生模式时,急剧地产生转矩下降,此外在再生结束时,急剧地变成转矩上升,严重损害驾驶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维持在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的动力性能,在再生模式中确保能够进行后喷射的氧气量,并且在通常模式和再生模式的切换中,能够无不适感地进行切换。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实现上述目的,方案I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在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具备再生模式,在该再生模式中,将捕集废气中的PM的Dro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连接,在通常行驶模式时,在上述DPD的PM量成为一定量以上时,进行多级喷射和后喷射,使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温度上升,从而将DPD自动再生,上述废气净化系统的特征在于,在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时,根据该高原中的大气压和行驶时的发动机旋转,决定高原全负载喷射量并进行行驶,在上述再生模式时,基于后喷射量,决定将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降低而得到的高原行驶再生喷射量,在从上述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切入高原再生模式时,将喷射量从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慢慢减量至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并将该减量的量用于后喷射,在再生结束后,将喷射量从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增量至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方案2的专利技术在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中,具备映射(map),该映射为,按照高原中的各气压,基于空燃比设定相对于发动机转速的燃料的全负载喷射量,基于该高度中的大气压和行驶时的发动机转速,根据上述映射决定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时的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中,选择基于上述映射的高度的全负载性能特性线,并基于该全负载性能特性线,根据发动机转速决定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时的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再生模式时,进行多级喷射来以废气温度为DPD的催化剂活性温度以上的方式使废气温度上升,并且,在该期间内减量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降低至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为止,并将其设为通常行驶模式,并将该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和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的差值设为后喷射量的如方案I 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在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时,以能够得到基于大气压的最大动力性能的高原全负载喷射量行驶,在再生模式时,设为从高原全负载喷射量降低后喷射量的量的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从而能够无障碍地进行Dro再生,此外,在切入再生时从高原全负载喷射量减量至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在结束再生后增量至高原全负载喷射量,从而无急剧的转矩变化地、能够良好地保持驾驶性能的优良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流程的图。图3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各高度中的发动机转速和全负载喷射量的关系,图3 (a)表示通常行驶模式,图3 (b)表示从通常行驶模式切入再生模式时的减量模式,图3 (c)是表示从再生模式结束复原至通常行驶模式时的增量模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在图I中,将柴油发动机10的进气岐管11和排气岐管12分别与增压机13的压缩机14和涡轮15连结,来自上游侧进气管16a的空气由压缩机14升压,通过下游侧进气管16b的中冷器17而被冷却,经由进气节流阀18从进气岐管11供给至柴油发动机10,来自柴油发动机10的废气对涡轮15进行驱动,然后将其排气至排气管20。在上游侧进气管16a中设置有测定进气量的空气流量传感器(MAF) 19,在该空气流量传感器(MAF)中,控制进气节流阀18的开度而调整进气量。此外将排气管20和上游侧进气管16a与EG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废气再循环)管21连接,该EGR管21用于将废气的一部分返回至发动机10的进气系统来减少NOx,将该EGR管21与EGR冷却器22和EGR阀23连接。排气管20与排气制动阀24、DH)25、排气节流阀26、消声器27连接。DTO25包括由将未燃烧燃料氧化的活性催化剂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5 JP 2010-1197171.一种高原中的废气净化系统,具备再生模式,在该再生模式中,将捕集废气中的微粒物质的柴油机微粒消除器与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连接,在通常行驶模式时,在上述柴油机微粒消除器的微粒物质量成为一定量以上时,进行多级喷射和后喷射,使柴油发动机的废气温度上升,从而将柴油机微粒消除器自动再生,上述废气净化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时,根据该高原中的大气压和行驶时的发动机旋转,决定高原全负载喷射量而进行行驶,在上述再生模式时,基于后喷射量,决定将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降低而得到的高原行驶再生喷射量,在从上述高原中的通常行驶模式切入高原再生模式时,将喷射量从上述高原全负载喷射量慢慢减量至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并将该减量的量用于后喷射,在再生结束后,将喷射量从高原再生行驶喷射量增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卓史,椋梨隆之,浅见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