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56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5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舌板部;第一端子设有位于舌板部前侧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舌板部前侧的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位于舌板部的同一侧面,至少一第一端子设有向外弯折延伸出舌板的弹性侦测接触臂,一体成型且不需要额外的侦测端子,节约成本且具有侦测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如个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领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在不开机的状况下也能对外部系统(如手机等)进行充电,其中现有的USB 2. O连接器通过增加独立的开关端子对来达成对外部系统进行充电的侦测功能。当开关端子对侦测到对接连接器插入后,笔记本电脑才会开始供电,藉此减少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 然而,现有的USB 3. O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第一端子是USB 2. O连接器端子,第一、二端子共同组成USB 3. O连接器端子。要使USB 3. O连接器具有上述侦测功能,也须增加独立的开关端子对。然而,如此设计会造成USB 3. O连接器结构变的复杂,使得生产难度增加,制造成本升闻。因此,鉴于以上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用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简单且具有侦测功能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电连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呈一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蔽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舌板部;每一第一端子设有定位在绝缘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一端延伸且位于舌板部前侧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设有定位在绝缘本体上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连接部一端延伸且位于舌板部前侧的第二接触部及自第二连接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位于舌板部的同一侧面,至少一排第一端子中的外端第一端子设有向外弯折延伸出舌板一端面的弹性侦测接触臂。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舌板部包括位于上下方向的第一配合面及第二配合面,弹性侦测接触臂沿平行配合面方向向外延伸。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舌板部对应所述弹性侦测接触臂于第一配合面设有让位槽,所述弹性侦测接触臂突伸出让位槽。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与第一配合面正对的第一壁面,与第二配合面正对的第二壁面及连接第一、二壁面的两侧壁,所述第一、二壁面及两侧壁围绕舌板部形成插置空间以供对接连接器插置。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弹性侦测接触臂平行于第一、二壁面且沿舌板部凸伸方向延伸至所述插置空间内。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可弹性凸伸入插置空间的弹片。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两侧分别设有扣持槽,所述遮蔽壳体的两侧壁设有与上述扣持槽相卡扣的卡扣片。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上、下壁面及贯穿上、下壁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排布成两排。进一步改进之处所述第一焊接部固持于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焊接部固持于第二通孔,使定位件固定于绝缘本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位于舌板部的同一侧面,至少一排第一端子中的外端第一端子设有向外弯折延伸出舌板一端面的弹性侦测接触臂,一体成型且不需要额外的侦测端子,可节约成本且具有侦测功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I、固持于绝缘本体I内的数个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遮覆于绝缘本体I上的遮蔽壳体4及固持于绝缘本体I上的定位件5。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凸伸出的舌板部12。所述基部11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扣持槽111,所述基部11还设有容置槽112及位于容置槽112两侧的端部114。所述舌板部12包括位于上下方向的第一配合面121及第二配合面122,其中第二配合面122设有数个端子槽道1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是USB 2. O端子,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配合,共同形成用以高速传输信号的USB 3. O端子。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并列设置的四个端子。每一第一端子2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I的第一固持部201、由第一固持部201前端向前延伸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02及由第一固持部20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03。所述第一固持部201收容于槽道124,所述第一接触部202延伸入槽道124且向上凸伸出舌板部12,所述第一焊接部203贯穿基部11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至少一外端第一端子设有一体成型的弹性侦测接触臂23,且舌板部12对应于弹性侦测接触臂23的位置于第一配合面121设有让位槽14,弹性侦测接触臂23延伸入让位槽14内。第二端子3包括五个并列设置的导电端子,具有第二固持部301、连接第二固持部301 —端且位于第一接触部202前侧的平板状第二接触部302及自第二固持部301另外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03。第二端子3与绝缘本体I 一体注塑成型于绝缘本体I内,成型后,第二接触部302容置于舌板部12的凹槽123,第二固持部30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二焊接部303贯穿基部11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与舌板部12的第一配合面121正对的第一壁面41、与第二配合面122正对的第二壁面42及连接第一、第二壁面的两侧壁43,第一壁面41凹设有凹口410,前述绝缘本体I的端部114卡持于凹口 410,从而使遮蔽壳体4定位于绝缘本体I上,遮蔽壳体4的两侧壁43分别包括与绝缘本体I基部11上的扣持槽111相卡扣的卡扣片431及延伸出的接脚432,接脚432用以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由第一壁面41、第二壁面42及两侧壁43围绕舌板部1 2的四周,形成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置的插置空间44,遮蔽壳体4的四个壁面设置有可弹性凸伸入插置空间44的弹片45,用以夹持对接连接器。定位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I后端,所述定位件5包括端面51及相对设置的上壁面52和下壁面53。定位件5还包括贯穿上壁面52和下壁面53的两排通孔,即第一通孔521及第二通孔522。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组装过程中,第二端子3与绝缘本体I 一体成型,第二接触部302延伸于舌板部12的凹槽123,第二固持部301埋置于绝缘本体I内,第二焊接部303贯穿基部11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所述第一端子2自后向前插入绝缘本体I中,所述第一固持部201固持于绝缘本体I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02延伸入槽道124且向上凸伸出舌板部12,所述第一焊接部203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且与第二焊接部303平行,所述弹性侦测接触臂23容置于让位槽14。定位件5自上往下插入容置槽112内,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203固持于第一通孔521内,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接部303固持于第二通孔522内,使得定位件5固定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遮蔽壳体4套设于绝缘本体I上,所述遮蔽壳体4的卡扣片431扣持于扣持槽111内。综上所述,该电连接器通过于第一端子2的外端端子22 —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呈一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蔽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出的舌板部;每一第一端子设有定位在绝缘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一端延伸且位于舌板部前侧的第一接触部及自第一连接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设有定位在绝缘本体上的第二连接部、自第二连接部一端延伸且位于舌板部前侧的第二接触部及自第二连接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位于舌板部的同一侧面,至少一排第一端子中的外端第一端子设有向外弯折延伸出舌板一端面的弹性侦测接触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峻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