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931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05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包含一主载体、一衔接体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主载体具有至少一组装件。衔接体连接于主载体。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设置于衔接体上,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信号传输端口。可携式电子装置可装设于主载体的组装件,并利用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对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笔触输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触控式电子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许多电子装置陆续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许多种触控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可观看电子书的可携式平板计算机。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平板计算机一般是采用电容式的触控技术,这些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让使用者直接与平板计算机互动,例如使用者可直接触碰屏幕中的数字图像来启动程序。因此,此种操作方式能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性。然而,平板计算机一般来说只能用微导电体进行触控,如手指,并无法拥有像平常书写的笔触,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一种整合式的平板计算机(如HTCflyer),此平板计算机将电磁式触控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利于使用者可以拥有笔触输入。整合后的平板计算机的价位会大幅提升,使得消费者因价位的因素则会舍弃整合式的平板计算机,而选用一般的平板计算机。接着,若使用者选用一般平板计算机又需要有笔触输入时,往往会外接一手写板,使平板计算机也可以拥有笔触输入的功能。但选用外接手写板则因元件变多而适合在有桌子的地方使用,而丧失了平板计算机可随身携带的特性,因此使用上又不如整合式平板计算机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藉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平板计算机外接手写板时不易随身使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包含一主载体,具有至少一组装件;一衔接体,连接于该主载体;以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设置于该衔接体上,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信号传输端口。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包含一书写件及一书写板,该书写板具有一触控面。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书写板具有至少一凸设于该触控面周围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凸向该主载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还包含一收纳件,该书写件能够选择地设置于该收纳件。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还包括一感应器,该感应器以其感测方向朝向该主载体设置,并用以感测该主载体与该衔接体的收合与打开。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感应器为光学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或电磁感应器的至少其中一种。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主载体包含一装载段及一弯折段,该组装件设置于该装载段,该弯折段以活动地关系连接该装载段及该衔接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还包含一保护垫,该保护垫连接于该衔接体。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中该信号传输端口为有线传输端口或无线传输端口。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是利用将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与衔接体整合为一,并让可携式电子装置组装于主载体。使用者打开附加套件时,可让衔接·体平置于承载物上,以及让主载体与衔接体间具有倾角。因此,使用者仅需一手扶住附加套件,另一手握持书写件,即可轻易地完成操作。再者,因主载体与衔接体间可相对翻折或收合,因此使用者仅需一个动作即可掀开主载体而使附加套件位于使用位置,然后再一个动作即可收合主载体而使附加套件位于收纳位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组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第二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第三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第四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第五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I图的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第六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图8至图9为第六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图10为第七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主载体相对衔接体旋转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20 可携式电子装置100 主载体110 组装件111开口112镂空区域120支撑件130连接带140装载段150弯折段200衔接体300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10书写件311尖立而部320书写板321触控面322缓冲结构400保护垫500信号传输端口600收纳件700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阅图I至图5,图I为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组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第二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第三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第四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第五实施例的主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I的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而本实施例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另外,附加套件10意指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周边配件。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10包含一主载体100、一衔接体200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主载体100具有至少一组装件110。衔接体200连接于主载体100。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设置于衔接体200上,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300具有一信号传输端500。其中,信号传输端500可以是有线传输端口,也可以是无线传输端口。主载体100主要用来装载可携式电子装置20,故主载体100具有一组装件110,此组装件Iio的形式千变万化,以下将举例说明,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组装件110可以是一对滑槽,而组装件110设置于主载体100的相对两侧边而具有一直线的滑移路径,可携式电子装置20可沿滑移路径组装于主载体100上。接着,请参阅图3A所示,组装件110也可以是一容置夹袋,组装件110具有一开口111,可携式电子装置20由开口 111塞入组装件110内。其中,组装件110也必需具有一镂空区域112,让使用者可自镂空区域112观赏到可携式电子装置20投射的影像。接着,请参阅图3B所示,组装件110也可以是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卡勾,这些组装件110分散设置于主载体100四周边缘并围出一卡扣范围。而这些组装件至少有两个设置于主载体100的相对两侧别而用以固定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相对两侧。其中,这些组装件110需具有变形能力,使可携式电子装置20装入各组装件110内时,这些组装件110会因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0相互干涉,而使得卡扣范围会向外扩大,而可让可携式电子装置20进入各组装件110内时,各组装件因弹性回复力而重新勾住可携式电子装置20。衔接体200连接于主载体100,而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之间可相互活动,如折合或展开。换言之,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可相互叠置在一起,也可相互展开使得主载体100与衔接体200打开呈一角度。因此,当可携式电子装置20设置于主载体100的组装件110上时,因主载体100可相对衔接体200翻折而具有改变可携式电子装置20的视角的功倉泛。其中,主载体100还具有一支撑件120,支撑件120 —端连接于主载体100,另一端抵靠于承载面,若摩擦力的大小足以支撑可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附加套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载体,具有至少一组装件;一衔接体,连接于该主载体;以及一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设置于该衔接体上,该电磁感应式触控装置具有一信号传输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熙唐迎华
申请(专利权)人:矽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