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磁感应信号定位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磁感应矩阵、触点定位装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电磁感应矩阵包括:电磁感应矩阵的X轴方向、Y轴方向分别具有多根导线,X轴方向、Y轴方向的多根导线具有编号;X轴方向、Y轴方向的多个编网标签具有编号;电磁感应矩阵由X轴方向、Y轴方向的多根导线分别根据X轴方向、Y轴方向的多个编网标签的编号连续绕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导线以及编网标签进行编号后,根据编网标签的编号将对应编号的导线依次连续绕制,实现编网,即一根导线可以连续经过多个编网标签绕制为多个绕组,大大降低了连接点,减少接口单元的面积,提高了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磁感应信号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感应矩阵、触点定位装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式电子白板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白板。其中电子笔作为电磁波发射装置,传感器上电磁感应矩阵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接收线圈作为接收装置,接收感应的电子笔的发射信号。当电子笔操作或书写时发射出的电磁波,被传感器上的X轴线圈和Y轴构造的线圈感应而产生感应信号,通过对感应信号幅度的处理确定出电子笔的坐标位置。目前,传统电磁感应矩阵的编网方式为每一路线圈为一个绕组,绕组间是相互独立的,以一块85吋的电子白板为例,在水平方向需要排列约140个感应线圈,在竖直方向需要排列约100个感应线圈,这样信号扫描时就需要许多的逻辑控制器件,每一个逻辑通道对应一个线圈,每个线圈有两个输出接头,而且所有的接头都要接到X轴方向、Y轴方向的逻辑器件接线板上。此编网方式线头多、焊点多、逻辑器件多、而且逻辑器件的电路板都会焊接到传感器上装入板芯内,所以,此编网方式制作容易出错、可靠性差、工艺复杂、成本高、不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感应矩阵,旨在解决现有电磁感应矩阵线头多、焊点多、可靠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感应矩阵,所述电磁感应矩阵包括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的X轴方向具有NI根导线,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的Y轴方向具有N2根导线,所述NI、N2均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Ml为大于所述NI的整数,所述M2为大于所述N2的整数;所述X轴方向的NI根所述导线、所述Y轴方向的N2根所述导线设有编号;所述X轴方向具有Ml个设有编号的编网标签、所述Y轴方向具有M2个设有编号的编网标签;所述电磁感应矩阵包括多个绕组,X轴方向的所述绕组由X轴方向的NI根所述导线根据X轴方向的Ml个所述编网标签的编号连续绕制形成,Y轴方向的多个绕组由Y轴方向的N2根所述导线根据Y轴方向的M2个所述编网标签的编号连续绕制形成,并且每一连续绕制多个绕组的所述导线的一端作为信号检测端,另一端作为接地端,多个所述接地端共地形成共地端。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矩阵还包括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与每一连续绕制多个绕组的所述导线的信号检测端以及共地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生成的感应电压。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的X轴包括横向第一命名区域和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的Y轴包括纵向第一命名区域和纵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所述横向第一命名区域包括(N1-2)个编网标签,所述纵向第一命名区域包括(N2-2)个编网标签,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包括(M1-N1+2)个编网标签,所述纵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包括(M2-N2+2)个编网标签,所述(Μ1-Ν1+2)、(Μ2-Ν2+2)均为3的整数倍余I的整数,每一所述编网标签之间预设为第一间隔;所述横向第一命名区域中的(N1-2)个编网标签的编号依次为(N1-2)、(Nl-I).....1,所述纵向第一命名区域中的(N2-2)个编网标签的编号依次为(N2-2)、(N2-1)、· · .、1 ;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除最后一编网标签之外的(M1-N1+1)个编网标签、所述纵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除最后一编网标签之外的(M2-N2+1)个编网标签分别包括若干个组,每一组包括三个所述编网标签;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的每一组的编网标签均以a、c、b或c、b、a或b、a、c作编号,且所述X轴方向、Y轴方向的每组编网标签的编号组合均不重复,所述a为除以3余O的整数,所述b为除以3余I的整数,所述c为除以3余2的整数;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和所述纵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的最后一编网标签的编号为O。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第一命名区域中的各编网标签编号对应固定相同编号的所述导线,编号为NI、Nl-I的所述导线与编号为N1-2的所述导线同时固定于编号为N1-2的编网标签上,所述纵向第一命名区域中的各编网标签编号对应固定相同编号的所述导线,编号为N2、N2-1的所述导线与编号为N2-2的所述导线同时固定于编号为N2-2的编网标签上;所述横向第一命名区域中编号为NI的所述导线的绕制间隔为预设第三间隔,编号为Nl-I的所述导线的绕制间隔为预设第二间隔,编号为N1-2至I的所述导线的绕制间隔为预设第一间隔,所述纵向第一命名区域中编号为N2的所述导线的绕制间隔为预设第三间隔,编号为N2-1的所述导线的绕制间隔为预设第二间隔,编号为N2-2至I的所述导线的绕制间隔为预设第一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二倍,所述第三间隔为所述第一间隔距离的三倍;在X轴方向,绕回后的所述导线对应固定于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相同编号的编网标签,其绕制间隔为所述第三间隔,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的最后一组编网标签编号对应的三根导线的绕制间隔分别为所述第三间隔、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所述三根导线绕回后同时固定于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的最后一编网标签上;在Y轴方向,绕回后的所述导线对应固定于所述纵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相同编号的编网标签,其绕制间隔为所述第三间隔,所述横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中的最后一组编网标签编号对应的三根导线的绕制间隔分别为所述第三间隔、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所述三根导线绕回后同时固定于所述纵向第二命名区域第二命名区域的最后一编网标签上。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磁感应矩阵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电磁感应矩阵的导线对应连接的触点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感应电压获取单元,用于分别通过所述闭合回路获取X轴方向的NI根导线和Y轴方向的N2根导线的感应电压;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感应电压获取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确定最强感应电压所对应的导线位置;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定位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判断最强感应电压对应的导线的相邻导线的感应电压是否在预设阈值内;触点坐标生成单元,所述触点坐标生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当最强感应电压对应的导线的相邻导线的感应电压在预设阈值内时,根据最强感应电压所对应的导线位置的信息生成触点坐标;替换单元,所述替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替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定位单元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当最强感应电压对应的导线的相邻导线的感应电压不在预设阈值内时,将次强感应电压替换最强感应电压,并控制所述判断单元重新判断。进一步地,所述触点坐标生成单元包括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触点坐标生成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获取所述最强感应电压所对应的导线位置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位置位于的感应区间序号、所述位置位于的感应区间包含的导线数目、偏移值;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公式X= (η I X Vnl) +n I -K I,Y= (η2 X Vn2) +n2_K2计算触点坐标,所述X为X轴的坐标,所述Vnl为X轴方向所述最强感应电压所对应的导线位置的感应区间的序号,所述nl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感应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矩阵包括: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的X轴方向具有N1根导线编网标签,所述电磁感应矩阵的Y轴方向具有N2根导线编网标签,所述N1、N2均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M1为大于所述N1的整数,所述M2为大于所述N2的整数;所述X轴方向的N1根所述导线、所述Y轴方向的N2根所述导线设有编号;所述X轴方向具有M1个设有编号的编网标签,所述Y轴方向具有M2个设有编号的编网标签;所述电磁感应矩阵包括多个绕组,X轴方向的所述绕组由X轴方向的N1根所述导线根据X轴方向的M1个所述编网标签的编号连续绕制形成,Y轴方向的多个绕组由Y轴方向的N2根所述导线根据Y轴方向的M2个所述编网标签的编号连续绕制形成,并且每一连续绕制多个绕组的所述导线的一端作为信号检测端,另一端作为接地端,多个所述接地端共地形成共地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秋柏,张腊生,
申请(专利权)人:赤壁市巨龙科教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