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一种矩阵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241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阵接线装置,包括输入电路板、输出电路板、二极管和插孔,输入电路板具有成矩阵排列的复数个开口,且每个开口对应于一个与输入电路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插孔。输出电路板具有与开口一一对应的并与输出电路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插孔,其中输入电路板上的电路与其上的每一插孔之间或者输出电路板上的电路与其上的每一插孔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二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电路板降低了接线装置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难度,从而节省了成本;插针与插孔的配合接触比插针与接触簧片的接触更加可靠,因而提高了接线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阵接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矩阵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中通常会使用矩阵接线装置来对多条输入通道与多条输出通道间的单向通信进行选择,例如用于以硬件方式实现跳闸矩阵装置来管理发电机保护系统的跳闸回路。中国专利申请CN101345161A公开了一种矩阵开关,其中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分别由上下两层条形接触簧片来实现。每层簧片彼此平行,且两层簧片以及同层簧片均相互绝缘。组装完成后,上下两层条形接触簧片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一矩阵结构,且投影交叉点的位置具有插针孔。当插针插入插针孔后,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所对应的条形接触簧片分别从两侧接触插针,而插针上的二极管则电连接于所述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之间。这种矩阵开关具备较好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下述改进的余地1)簧片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且每个通道与插针间仅有两个接触点或接触线,从而使接触可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所需的加工精度和绝缘强度的高要求导致较高的工艺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阵接线装置,其能够在提高电力设备的接触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这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矩阵接线装置来实现,包括输入电路板、输出电路板、二极管和插孔,其中所述输入电路板具有成矩阵排列的复数个开口,且每个所述开口对应于一个与所述输入电路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所述插孔。所述输出电路板具有与所述开口 对应的并与所述输出电路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所述插孔,其中所述输入电路板上的电路与其上的每一所述插孔之间或者所述输出电路板上的电路与其上的每一所述插孔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二极管。可通过将插针穿过所述开口来将所述插针插入并电连接所述输入电路板上的所述插孔和相对应的所述输出电路板上的所述插孔。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插孔为一线簧孔。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线簧孔为一双曲面线簧孔。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所述输入电路板和所述输出电路板为印刷电路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输入电路板为两块电路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所述矩阵为54乘11,且所述两块输入电路板均具有27乘11个开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采用电路板降低了接线装置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难度,从而节省了成本;2)插针与插孔的配合接触比插针与接触簧片的接触更加可靠,因而提高了接线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结合以下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或装置图I示意性地展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矩阵接线装置7的正视图;图2展示了沿图I中的剖面D-D获得的剖视图,其中仅示意性地展示了与输入电路板10连接的线簧孔13和与输出电路板9连接的线簧孔13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图3示意性地展示了与输入电路板10连接的线簧孔13、与输出电路板9连接的线簧孔13以及二极管12之间的连接关系;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矩阵接线装置8。参考符号列表 7、8矩阵接线装置;2、3、B、C线路9、10、11 电路板;A1-A3、B1-B3、C1_C6 开口;12 二极管;13线簧孔(插孔);14插针;15方向;16 套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矩阵接线装置7包括图I所示的作为输入电路板的电路板10、图2所示的作为输出电路板的电路板9和作为插孔的线簧孔13以及图3所示的二极管12,其中电路板10具有成矩阵排列的九个开口 A1-A3、B1-B3、C1-C3。开口 A1-A3、B1-B3、C1-C3中的每一个都对应于一个线簧孔13,且这些线簧孔13与电路板10上的电路电连接。输出电路板9上具有与开口 A1-A3、B1-B3、C1-C3——对应的线簧孔13,且输出电路板9上的这些作为插孔的线簧孔13与电路板9上的电路电连接。如图2所示,相对应的一对线簧孔13彼此绝缘地固定在一个连接于平行的电路板10和电路板9之间的套管16内。同时,为了确保单向通信,电路板10上的电路与电路板10上的每一线簧孔13之间如图3所示分别连接有一个二极管12,或者依据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电路板9上的电路与电路板9上的每一线簧孔13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二极管12。可通过将图3中的插针14穿过对应的开口 A1-A3、B1-B3、C1-C3中的一个或复数个来将插针14沿方向15插入输入电路板10上的线簧孔13和输出电路板9上相对应的线簧孔13,从而将输入电路板10上的线簧孔13和输出电路板9上相对应的的线簧孔13电连接。虽然图2中的电路板9上设置有开口 A1-A3、B1-B3、C1-C3,但是也可以仅在电路板10上设置开口 A1-A3、B1-B3、C1-C3,而将相应的线簧孔13直接焊在电路板9上。此时,插针14插入的深度受到电路板9的限制。尽管图2和3中所示的插孔为一线簧孔13,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插孔也可以为其它具有两个以上接触点或接触线的连接装置,其中优选为一双曲面线簧孔并可例如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中获得。图3进一步示意性地展示了图I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口 B2、B3、C2、C3,其中去除了电路板10和电路板9但保留了电路板10上作为输入线路的线路B和线路C以及电路板9上作为输出线路的线路2和线路3。沿方向15插入的插针14将同样沿方向15设置的一对彼此绝缘的线簧孔13电连接。线路B和线路C分别串接两个在图3中纵向排列的二极管12的阳极且二极管12的阴极连接电路板10上的线簧孔13,而线路2和线路3分别串接电路板9上两个在图3中横向排列的线簧孔13。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依据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成线路2和线路3分别串接两个横向排列的二极管12的阴极且二极管12的阳极连接电路板9上的线簧孔13,而线路B和线路C分别串接电路板10上两个纵向排列的线簧孔13。插针14可以为一根导电棒(例如金属棒),并可在其一端被绝缘材料包裹以方便操作人员抓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矩阵接线装置8如图4所示包括作为输入电路板的两块电路板10和电路板11,从而能够灵活地设置输入电路板上的开口位置。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0、电路板11和/或电路板9可以为印刷电路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输入电路板和输出电路板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各种数量的成矩阵排列的开口以及相应的插孔和二极管12,例如输出电路板的矩阵为54乘11,而两块输入电路板的矩阵均具有27乘11个开口。此外,各个电路板上线路的数量和方向也可根据矩阵的形式而相应地变化。尽管以上展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所述实施方式不旨在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可能的形式。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内容是描述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 说明书的内容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和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矩阵接线装置(7),包括输入电路板(10)、输出电路板(9)、二极管(12)和插孔(13),其中所述输入电路板(10)具有成矩阵排列的复数个开口(A1-A3 ;B1-B3 ;C1_C3),每个所述开口(A1-A3 ;B1-B3 ;C1_C3)对应于一个与所述输入电路板(10)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所述插孔(13);所述输出电路板(9)具有与所述开口(A1-A3 ;B1-B3 ;C1_C3)——对应的并与所述输出电路板(9)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所述插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阵接线装置(7),包括输入电路板(10)、输出电路板(9)、二极管(12)和插孔(13),其中所述输入电路板(10)具有成矩阵排列的复数个开口(A1?A3;B1?B3;C1?C3),每个所述开口(A1?A3;B1?B3;C1?C3)对应于一个与所述输入电路板(10)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所述插孔(13);所述输出电路板(9)具有与所述开口(A1?A3;B1?B3;C1?C3)一一对应的并与所述输出电路板(9)上的电路电连接的所述插孔(13);其中所述输入电路板(10)上的电路与其上的每一所述插孔(13)之间或者所述输出电路板(9)上的电路与其上的每一所述插孔(13)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二极管(12);可通过将插针(14)穿过所述开口(A1?A3;B1?B3;C1?C3)来将所述插针(14)插入并电连接所述输入电路板(10)上的所述插孔(13)和相对应的所述输出电路板(9)上的所述插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迪军朱锋张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