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8883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包括密封的壳体、端部露出所述壳体的触水开关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GPS接收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信号发送单元、GPS天线和VHF天线,其中所述GPS接收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分别连接所述GPS天线和VHF天线,所述电源模块在触水开关开启时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GPS接收单元以及信号发送单元供电,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从GPS接收单元获得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编码为DSC数据包并通过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所述DSC数据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DSC数据包中增加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可实现救助对象的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海难救助的成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海安全保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国内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海难事故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万人在各类海难事故中丧生。海上船舶的安全航行,遇险迅速报警及完善的营救服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提高海上遇难营救成功率,最主要的是迅速、准确地发现目标。然而,海难事故多数为突发事件,落水人员通常呈无序分布,受风向、海流、海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落水人员可迅速扩散到数海里甚至十几海里之外。然而,由于落水人员在海上往往仅露出头部,最多只露出身体的三分之一,即使气象条件较好,靠肉眼观察也只能搜寻600-700米,夜间能见度差,搜寻更为困难。由现有舰载或机载导航雷达和安装在救生艇(筏)上的搜索营救应答机组成的一种新型的海上遇险报警和搜索营救系统被广泛使用。然而上述遇险报警系统庞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并且上述遇险报警系统通常安装于船舶,而无法对船上人员遇到紧急情况(例如落水等)进行报警。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个人用的报警设备一般都只是采用灯光或者声音的途径传递求救的信号,这两种报警设备报警的成功,往往多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状况等外部条件,因此,使用范围十分的局限。很多时候因为报警的信号没有被相关人员注意到,而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也为船员落水后的搜救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个人落水报警设备受环境影响较大、成功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包括密封的壳体、端部露出所述壳体的触水开关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GPS接收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信号发送单元、GPS天线和VHF天线,其中所述GPS接收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分别连接所述GPS天线和VHF天线,所述电源模块在触水开关开启时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GPS接收单元以及信号发送单元供电,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从GPS接收单元获得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编码为DSC数据包并通过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所述DSC数据包。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触水开关包括至少两个注塑在壳体且端部露出壳体的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在导通时触水开关产生落水信号。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的键盘单元,所述电源模块在键盘单元开启时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GPS接收单元以及信号发送单元供电。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包括锁相环单元、压控振荡器及射频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射频处理单元与VHF天线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射频处理单元包括FSK滤波器、缓冲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以及低通滤波器,其中所述FSK滤波器与信息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缓冲放大器与压控振荡器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与VHF天线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还包括位于壳体表面并用于指示状态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主控板上的信息处理单元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GPS接收单元、信息处理单兀和信号发送单兀位于同一主控板。 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壳体内还包括用于存储身份信息的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及电源转换单元。在本技术所述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所述壳体的体积小于80 X 60 X 30mmo本技术的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通过在DSC数据包中增加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可实现救助对象的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海难救助的成功率。并且本技术体积的体积较小并用电池供电,便于携带,例如可以直接佩戴在手上,在遇到无法手动报警或是遇险人员已经昏迷的情况,可以在检测落水时自动开机发出报警信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所示,是本技术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包括密封的壳体10、触水开关16、电源模块11、GPS接收单元12、信息处理单元13、信号发送单元14、GPS天线15和VHF天线17。其中触水开关16的大部分位于壳体内且端部露出壳体10的表面,电源模块11、GPS接收单兀12、信息处理单兀13、信号发送单元14、GPS天线15和VHF天线17位于壳体10内。GPS接收单元12和信号发送单元14分别连接GPS天线15和VHF天线17。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工程塑料等合成材料,从而不影响壳体10内天线的信号接收。并且该壳体10体积小于80 X 60 X 30mm,从而使用者可将该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佩戴在手臂等处。触水开关16包括至少两个注塑在壳体10内且端部露出壳体10 (突出于壳体10的表面或与壳体10的表面平齐)的金属件,该金属件在导通(例如金属件落水后导通)时使触水开关16产生落水信号。电源模块11在触水开关16开启(即产生落水信号)时为信息处理单元13、GPS接收单元12以及信号发送单元14供电。在触水开关16关闭状态,电源模块11也关闭,从而可节省用电。GPS接收单元12用于通过GPS天线15接收GPS信号,并对GPS信号进行处理,形成包含定位信息(例如经纬度)及时间信息的导航电文。信息处理单元13在触水开关16开启时,将从GPS接收单元12获得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编码为DSC (数字选择呼叫)数据包并通过信号发送单元14 (经由VHF天线17)发送出去。相应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DSC数据包后可解码出对应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从而便于施救。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同样包括密闭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触水开关23、电源模块、GPS接收单元211、信息处理单元212、信号发送单元、GPS天线22和VHF天线26。特别地,上述GPS接收 单元211、信息处理单元212、信号发送单元位于同一主控板2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发送单元包括锁相环单元215、压控振荡器214及射频处理单元213,其中射频处理单元213与VHF天线26连接。锁相环单元214采用GP214D芯片,该芯片采用BI-CMOS技术,达到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充电电流,使频率锁定更快速。压控振荡器214采用电容三点式改进型克拉拨振荡器,相位噪音更小,提高了整机的整体工作性能。射频处理单元213包括FSK滤波器、缓冲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以及低通滤波器。FSK滤波器与信息处理单元212连接,用于FSK信号滤波、变频至指定射频信号。缓冲放大器与压控振荡器214连接,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缓冲放大、滤波处理,得到VHF信号。功率放大器用于对VHF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低通滤波器与VHF天线连接,用于对VHF信号进行过滤,去除无关噪声。在上述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个人救生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壳体、端部露出所述壳体的触水开关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源模块、GPS接收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信号发送单元、GPS天线和VHF天线,其中所述GPS接收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分别连接所述GPS天线和VHF天线,所述电源模块在触水开关开启时为所述信息处理单元、GPS接收单元以及信号发送单元供电,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将从GPS接收单元获得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编码为DSC数据包并通过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所述DSC数据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成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深海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