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815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包括集成在同一微电路模块上的第一路伺服控制电路和第二路伺服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路伺服控制电路由依次相接的第一前置放大电路、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第一低通滤波电路、第一陷波校正电路和第一功率放大电路构成,所述第二路伺服控制电路由依次相接的第二前置放大电路、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第二低通滤波电路、第二陷波校正电路和第二功率放大电路构成,所述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和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均与激磁信号源输出的相敏解调基准信号JC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设计合理,安装调试方便,功耗低,噪声小,精度高,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惯性导航
,尤其是涉及一种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陀螺寻北仪、陀螺测斜仪等惯性导航测量系统的小型化和导航测量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伺服控制电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陀螺寻北仪、陀螺测斜仪等惯性导航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现有技术中的伺服控制电路多采用分立元器件构成,且仅能实现陀螺单路伺服控制,存在着体积大、功耗大、噪声高、调试复杂等缺陷和不足,影响了陀螺仪的工作精度和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设计合理,安装调试方便,功耗低,噪声小,精度高,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同一微电路模块上的第一路伺服控制电路和第二路伺服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路伺服控制电路由依次相接的第一前置放大电路、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第一低通滤波电路、第一陷波校正电路和第一功率放大电路构成,所述第二路伺服控制电路由依次相接的第二前置放大电路、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第二低通滤波电路、第二陷波校正电路和第二功率放大电路构成,所述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和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均与激磁信号源输出的相敏解调基准信号JC相接。上述的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置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ICl,电容Cl,以及电阻Rl、ROl和ROlf构成,所述电容Cl的一端为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且与角速率输入信号Ux-in相接,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l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l的反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Olf的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l的反相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Olf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l的输出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l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Ol接地;所述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由比较器C0MP1,运算放大器IC2-1,运算放大器IC2-2,运算放大器IC2-3,电容Cfl,电子模拟开关SI,以及电阻R2A、R2B、R3、R4和R2F构成,所述电阻R2A的一端和电阻R2B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ICl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电阻R2A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2-1的正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2B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2-1的反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2-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2F的一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2-1的输出端与电子模拟开关SI的常闭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2的输出端与电子模拟开关SI的常开端相接,所述比较器COMPl的输出端、电容Cfl的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2-3的反向输入端均与电子模拟开关SI的公共端相接,所述比较器COMPl的正向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2-3的正向输入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fl的另一端和电阻R2F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2-3的输出端相接且为所述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的输出端。上述的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通滤波电路由运算放大器IC3和电容C2,以及电阻R6、R7、R8和R9构成;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1-2)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3的反向输入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3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3的输出端相接且为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上述的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陷波校正电路由运算放大器 IC4 和 IC5,电阻 RIO、Rll、R12、R13、R14、R15、R16、R17 和 R18,以及电容 C3、C4、C5、C6、C7和CS构成,所述电阻RlO的一端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电阻RlO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4的正向输入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4的反向输入端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4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15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ll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和电容CS的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5的反向输入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5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17的一端相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ll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容CS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5的输出端相接且为所述陷波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上述的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电路由集成功率放大器IC6,电阻R19、R20和R21,以及电容C9和ClO构成;所述电阻R19的一端与所述陷波校正电路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均与所述集成功率放大器IC6的反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21的一端和电容ClO的一端与所述集成功率放大器IC6的正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电容ClO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阻R2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集成功率放大器IC6的输出端相接且为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且输出角速率输出信号Ux-out。上述的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置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IC7,电容Cll,以及电阻R22、R02和R02f构成,所述电容Cll的一端为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且与角速率输入信号Ux-in相接,所述电容Cll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2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7的反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02f的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7的反相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02f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IC7的输出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7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02接地;所述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由比较器C0MP2,运算放大器IC8-1,运算放大器IC8-2,运算放大器IC8-3,电容Cf2,电子模拟开关S2,以及电阻R23A、R23B、R24、R25和R23F构成,所述电阻R23A的一端和电阻R23B的一端均与运算放大器IC7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电阻R23A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8-1的正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电阻R23B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IC8-1的反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IC8-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24的一端和电阻R23F的一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8-2的正向输入端与电阻R25的一端相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电阻R2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IC8-1的输出端与电子模拟开关S2的常闭端相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8-2的输出端与电子模拟开关S2的常开端相接,所述比较器C0MP2的输出端、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陀螺双路伺服控制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同一微电路模块上的第一路伺服控制电路和第二路伺服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路伺服控制电路由依次相接的第一前置放大电路(1?1)、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1?2)、第一低通滤波电路(1?3)、第一陷波校正电路(1?4)和第一功率放大电路(1?5)构成,所述第二路伺服控制电路由依次相接的第二前置放大电路(2?1)、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2?2)、第二低通滤波电路(2?3)、第二陷波校正电路(2?4)和第二功率放大电路(2?5)构成,所述第一同步相敏解调电路(1?2)和第二同步相敏解调电路(2?2)均与激磁信号源(3)输出的相敏解调基准信号JC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基王小雄张海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博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