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766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包括:冷媒提供管路,冷媒提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冷媒的第一储存部件、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连通;冷媒储存管路,冷媒储存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接收冷媒的第二储存部件、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连通;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空调器的液管连接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液管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调器的液管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灌注冷媒造成误差而导致空调器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
技术介绍
分体式空调器由于室内机和室外机相隔距离无法统一,所配连接管长度也不一样,而空调器外机充注的冷媒量都是根据额定固定长度确定的,因此空调器安装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连接管长度增加或减少一定的冷媒量。传统的增减冷媒的操作都是安装人员手动读取温度压力等参数后再根据使用说明书的标准判断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冷媒量,这种操作方式存在较多的人为操作和判断因素,存在一定的操作和判断误差,无法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冷媒量精确控制,最终导致降低了空调器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灌注冷媒造成误差而导致空调器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包括冷媒提供管路,冷媒提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冷媒的第一储存部件、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连通;冷媒储存管路,冷媒储存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接收冷媒的第二储存部件、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连通;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空调器的液管连接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液管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调器的液管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二端与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后串联设置有节流部件,然后连接至空调器的充注口。进一步地,节流部件与空调器的充注口之间、空调器的液管与压力传感器的连接口处、第一储存部件的连接口处和第二储存部件的连接口处均设置有截止阀。进一步地,第一储存部件和第二储存部件均为冷媒罐。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包括冷媒提供管路,冷媒提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冷媒的第一储存部件、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连通;冷媒储存管路,冷媒储存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接收冷媒的第二储存部件、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连通;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电连接;压力传感器,与空调器的液管连接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液管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调器的液管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液管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所需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器后,控制器经过计算获得空调器系统实际需要的增减冷媒量,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对空调器系统增减冷媒的灌注。这样精确控制对空调器系统的增减冷媒量避免了人工操作和判断的误差,从而提升了空调器系统的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技术的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媒灌注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媒灌注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冷媒灌注组件包括冷媒提供管路、冷媒储存管路、控制器30、压力传感器40、液管温度传感器50和环境温度传感器60,冷媒提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1,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冷媒的第一储存部件12、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 71连通,冷媒储存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1,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接收冷媒的第二储存部件22、第二端与空调器的充注口 71连通,控制器30与第一阀门11和第二阀门21分别电连接,压力传感器40与空调器的液管72连接并且与控制器30电连接,液管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空调器的液管72上并与控制器30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60与控制器30电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液管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所需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器后,控制器经过计算获得空调器系统实际需要的增减冷媒量,并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对空调器系统增减冷媒的灌注。这样精确控制对空调器系统的增减冷媒量避免了人工操作和判断的误差,从而提升了空调器系统的性能。其中,压力传感器40用于检测液管压力,液管温度传感器50用于检测液管温度,环境温度传感器60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控制器30接收检测到的液管压力、液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数据后通过液管压力获得对应的饱和温度,并计算饱和温度减去液管温度得处空调器系统运行的检测过冷度,同时根据环境温度从环境温度-标准过冷度对照表中得出相应的标准过冷度,然后,控制器30将检测过冷度与标准过冷度的差值与预定数值范围进行比较后,控制冷媒灌注组件开始或者停止冷媒灌注工作。其中,环境温度-标准过冷度对照表是通过对空调系统的检测或计算得出的,通常附在空调产品的说明书上,用于判断空调系统的冷媒灌注量是否合适。优选地,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二端与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二端并联连接后串联设置有节流部件,然后连接至空调器的充注口 71。节流部件与空调器的充注口 71之间设置有截止阀。述第一储存部件12和第二储存部件22均为冷媒罐。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冷媒灌注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冷媒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 :在冷媒灌注过程中检测空调器的液管压力、液管温度和环境温度;S4:通过液管压力获得对应的饱和温度,饱和温度减去液管温度获得空调器系统运行的检测过冷度,根据环境温度从环境温度-标准过冷度对照表中选择相应的标准过冷度;S6:将检测过冷度与标准过冷度的差值与预定数值范围进行比较,在差值落入预定数值范围时,停止冷媒灌注。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冷媒灌注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冷媒灌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O :根据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确定进行灌注的冷媒;步骤SI :空调器系统初始化运行;步骤S2 :在冷媒灌注过程中检测空调器的液管压力、液管温度和环境温度;步骤 S2还包括在第一时间检测空调器的第一液管压力,并在该第一时间检测空调器的第一液管温度,并得出第一检测过冷度;在第二时间检测空调器的第二液管压力,并在第二时间检测空调器的第二液管温度,并得出第二检测过冷度;将第一检测过冷度减去第二检测过冷度所得的差值作为过冷度变化值,其中,第二时间为第一时间后的相邻的检测时间;步骤S4 :通过液管压力获得对应的饱和温度,饱和温度减去液管温度获得空调器系统运行的检测过冷度,根据环境温度从环境温度-标准过冷度对照表中选择相应的标准过冷度;步骤S5 :判断在预定的时间内过冷度变化值是否在预定范围内;当冷度变化值在预定范围内时,进行步骤S6,当过冷度变化值在预定范围外时,循环进行空调器系统初始化运行的步骤;步骤S6 :将检测过冷度与标准过冷度的差值与预定数值范围进行比较,在差值落入预定数值范围时,停止冷媒灌注,其中,步骤S6中的预定数值范围为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定值,第二预定值小于第一预定值,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当差值在预定时间内大于第一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冷媒灌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提供管路,所述冷媒提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1),所述冷媒提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提供冷媒的第一储存部件(12)、第二端与所述空调器的充注口(71)连通;冷媒储存管路,所述冷媒储存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1),所述冷媒储存管路的第一端连接有用于接收冷媒的第二储存部件(22)、第二端与所述空调器的充注口(71)连通;控制器(30),所述控制器(30)与所述第一阀门(11)和所述第二阀门(21)分别电连接;压力传感器(40),与所述空调器的液管(72)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器(30)电连接;液管温度传感器(5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液管(72)上并与所述控制器(30)电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60),与所述控制器(30)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黄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