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683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射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它包括灯头、塑料灯壳、灯罩和LED单元,所述灯头连接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内腔,所述LED单元设置于所述灯罩的内部,所述塑料灯壳的外壁设有蜂窝状散热组,所述蜂窝状散热组设有散热孔,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设有对流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对流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塑料灯壳制成蜂窝状的外壁,设计新颖独特,外型美观,且对流孔与散热孔形成烟囱式的对流通道,有利于塑料灯壳内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传递,可将LED单元散发出的热量及时排出塑料灯壳的外部,散热效果好,增加其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和降低光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射灯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
技术介绍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突破,LED光效的不断提升,LED射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LED射灯作为一种节能、高输出的光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传统射灯多采用卤素灯,由于LED球泡在结构上要比卤素灯复杂,所以LED射灯的价格会高于卤素射灯,且市面上的LED射灯大多采用铝材质制备灯壳,铝质灯壳价格较高,进一步增加了 LED射灯的制造成本,因而其价位更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家居照明产品的性价比高的需求,人们采用塑料材质作为LED射灯的灯壳。塑料灯壳成本低、质量轻,且在造型方面丰富多变,然而塑料灯壳的散热效果较金属灯壳的差,且通常每个LED射灯中安装有若干个LED单元,因为LED单元排 布密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发热量很大,这些热量若无法适时排出至外环境,会导致LED单元的界面温度过高而影响发光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中的LED射灯的散热问题丞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新颖、外型美观,散热效果好的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包括灯头、塑料灯壳、灯罩和LED单元,所述灯头连接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内腔,所述LED单元设置于所述灯罩的内部,所述塑料灯壳的外壁设有蜂窝状散热组,所述蜂窝状散热组设有散热孔,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设有对流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对流孔连通。其中,所述蜂窝状散热组由若干个六边体相接而成,所述散热孔设置于每两个所述六边体的相接处。其中,所述灯罩卡嵌于所述塑料灯壳。其中,所述LED射灯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嵌合于所述塑料灯壳的顶部。其中,所述透镜上设置有铝嵌件,所述铝嵌件与所述透镜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铝嵌件包括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包裹所述LED单元。其中,所述LED射灯还包括铝基板,所述灯罩包括灯罩容腔,所述铝基板设置于所述灯罩容腔。其中,所述LED单元固定于所述铝基板。其中,所述塑料灯壳与所述灯头螺接。其中,所述塑料灯壳包括顶盖,所述灯罩包括顶面,所述顶盖与所述顶面对应开设有电源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塑料灯壳,塑料灯壳的可塑性强,可制成蜂窝状的外壁,设计新颖独特,外型美观,迎合消费者追求美感的需求,且蜂窝状外壁上均布有散热孔,塑料灯壳的底部设有对流孔,对流孔与散热孔形成烟 式的对流通道,有利于塑料灯壳内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传递,可将LED单元散发出的热量及时排出塑料灯壳的外部,散热效果好,有效防止LED单元热聚效应的产生,增加其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和降低光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塑料灯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I一灯头,2一塑料灯壳,3一灯罩,4一LED单兀,5一散热孔,6一透镜,61—招嵌件,7一招基板,8一对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包括灯头I、塑料灯壳2、灯罩3和LED单元4,所述灯头I连接于所述塑料灯壳2的底部,所述灯罩3设置于所述塑料灯壳2的内腔,所述LED单元4设置于所述灯罩3的内部,所述塑料灯壳2的外壁设有蜂窝状散热组,所述蜂窝状散热组设有散热孔5,所述塑料灯壳2的底部设有对流孔8,所述散热孔5与所述对流孔8连通。本技术采用塑料灯壳2,塑料灯壳2的可塑性强,可制成蜂窝状的外壁,设计新颖独特,外型美观,迎合消费者追求美感的需求,且蜂窝状外壁上均布有散热孔5,塑料灯壳2的底部设有对流孔8,对流孔8与散热孔5形成烟囱式的对流通道,有利于塑料灯壳2内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传递,可将LED单元4散发出的热量及时排出塑料灯壳2的外部,散热效果好,有效防止LED单元4热聚效应的产生,增加其使用寿命、提高稳定性和降低光衰。本技术中,所述蜂窝状散热组由若干个六边体相接而成,所述散热孔5设置于每两个所述六边体的相接处。由若干个六边体相接而成的蜂窝状散热组使塑料灯壳2的外壁美观逼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利于推广市场,另外散热孔5均布于蜂窝状散热组,散热效果好。本技术中,所述灯罩3卡嵌于所述塑料灯壳2。塑料灯壳2较金属灯壳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灯罩3卡嵌于塑料灯壳2即可实现无间隙配合,灯罩3即被固定于塑料灯壳2的内腔,取代了传统胶粘或者锁钉的连接方式,连接便捷、可靠。本技术中,所述LED射灯还包括透镜6,所述透镜6嵌合于所述塑料灯壳2的顶部。透镜6用于二次配光,有助于提升LED单元4的出光效率、改变LED单元4的光场分布。本技术中,所述透镜6上设置有铝嵌件61,所述铝嵌件61与所述透镜6 —体成型,所述招嵌件61包括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包裹所述LED单元4。圆柱槽包裹LED单元4,对LED单元4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增强结构稳定性,且铝嵌件6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具有更高效的热量传导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散热效果。本技术中,所述LED射灯还包括铝基板7,所述灯罩3包括灯罩容腔,所述铝基板7设置于所述灯罩容腔,所述LED单元4固定于所述铝基板7。铝基板7能够承载较高的电流,耐压可达4500V,能够将热阻降至最低,导热系数大于2. 0,具有极好的热传导性能,可有效将LED单元4散发的热量传导至塑料灯壳2的内腔,再由散热孔5将热量散出外部环境。本技术中,所述塑料灯壳2包括顶盖,所述灯罩3包括顶面,所述顶盖与所述顶面对应开设有电源穿孔。电源穿孔便于电源导线依次穿过塑料灯壳2和灯罩3,进而与LED单元4连接。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所述塑料灯壳2与所述灯头I螺接。螺接可使塑料灯壳2与灯头I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卸,使本技术装配更加便捷,提高产品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本实施例其它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包括灯头、塑料灯壳、灯罩和LED单元,所述灯头连接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内腔,所述LED单元设置于所述灯罩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外壁设有蜂窝状散热组,所述蜂窝状散热组设有散热孔,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设有对流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对流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散热组由若干个六边体相接而成,所述散热孔设置于每两个所述六边体的相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卡嵌于所述塑料灯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射灯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嵌合于所述塑料灯壳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上设置有铝嵌件,所述铝嵌件与所述透镜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蜂窝状灯壳的LED射灯,包括灯头、塑料灯壳、灯罩和LED单元,所述灯头连接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内腔,所述LED单元设置于所述灯罩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灯壳的外壁设有蜂窝状散热组,所述蜂窝状散热组设有散热孔,所述塑料灯壳的底部设有对流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对流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轶苏军华招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禧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