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1883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控制精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按蜂窝状嵌入块的工程图纸的设计尺寸和精度要求,加工出蜂窝状嵌入块修磨轨迹的仿形模板;然后,用对称于仿形模板中心轴线的两个滚针轴承组(3),支撑在仿形模板下方弧形面的两端,再将仿形模板固联在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的传动机构(4)上的摇臂(12)上,仿形模板在两个支撑滚针轴承组之间按修磨轨迹做摆线运动,蜂窝状嵌入块(2)随夹持机构(7)运动并与铣刀刀头(1)做相对摆动,依据放大标准嵌入块轨迹做标准嵌入块内型面运动,对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进行仿形铣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径向间隙控制装置的蜂窝状嵌入块(以下通称“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的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航空发动机进行大状态(最大、加力等状态)工作时,高压涡轮叶尖与涡轮机匣内壁之间的燃气泄漏会降低高压涡轮的工作效率。使用径向间隙稳定封严装置的航空发动机,在进行大状态工作时,其高压涡轮盘和叶片在热和离心力作用下径向拉伸,进而减小径向间隙和漏气量,提高高压涡轮工作效率。当叶片伸长与蜂窝状嵌入块2偶然接触时,优先使蜂窝状嵌入块2产生磨损,避免叶片尖端损伤。图4所示航空发动机内壁径向间隙稳定封严装置蜂窝状嵌入块2,是由多件环带、用径向销钉固定的蜂窝状嵌入块2、隔热板等零件组成的环状组件。发动机内壁蜂窝状嵌入块2在高温、高速燃气冲刷、高相对速度碰磨等极严苛环境中工作。其主要故障形式有内型面磨损、热变形、裂纹、掉块等。内型面磨损超差是蜂窝状嵌入块2的主要报废原因之一。该零件内型面23截面物理特性、几何特征均相同,外形面为图5所示蜂窝状孔槽结构24,内型面为周向多列等距篦齿突起,形状较复杂,恢复极其困难。目前常用的整机排故方法是更换蜂窝状嵌入块,但是频繁更换蜂窝状嵌入块新品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3/201620639268.html" title="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11)的仿形机构、位于仿形机构两端的限位机构(6)和固联仿形模板(13)的传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仿形机构包括制有仿形弧面(5)的仿形模板(13)和固联在仿形模板(13)板端上侧面的夹持机构(7)和轴对称分布在底座(11)立板上的两个滚针轴承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11)的仿形机构、位于仿形机构两端的限位机构(6)和固联仿形模板(13)的传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仿形机构包括制有仿形弧面(5)的仿形模板(13)和固联在仿形模板(13)板端上侧面的夹持机构(7)和轴对称分布在底座(11)立板上的两个滚针轴承组(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仿形模板(13)通过齿轮轴(10)与滚针轴承组(3)的限位,在底座(11)的两道立板之间形成轴向与径向的限位,夹持机构(7)通过拉紧螺栓紧固在仿形模板(13)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6)包括对称固定在底座(11)两端的限位挡板(8)和设置在所述限位挡板(8)两侧垂直平面上的限位螺栓(14),限位挡板(8)通过沿底座(11)长度方向的六角螺栓(15)固联在底座(11)的两侧端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嵌入块内型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4)包括位于仿形模板(13)仿形弧面下方的齿条(9)和与所述齿条(9)啮合的齿轮轴(10),以及定位于底座(11)后侧立板上和靠近夹持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卢子元张永光郭双全姜振龙孙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