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426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包括以下组份的原料:聚碳酸酯94.5-99.1%;硅系光扩散剂A0.25-2.0%;硅系光扩散剂B0.25-2.0%;抗氧化剂A0.1-0.3%;抗氧化剂B0.1-0.3%;润滑剂0.1-0.3%;光稳定剂0.1-0.7%;以上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其制备方法为:将聚碳酸酯以外的组份用高速搅拌机搅匀;将聚碳酸酯和上述物料一起放入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三段式搅匀;将物料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高透光性和防眩晕的优点,能满足户外照明用灯罩的要求,工艺简单、成熟,有利于普遍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材料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其体积小、寿命长、显色丰富和突出的节能环保特性等诸多优点在显示、交通、电器及照明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是我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LED由于其点光源的发光特性,在应用于照明领域上存在眩目、照明面积小等相对于常规光源的不足。为弥补LED光源在照明领域上应用的不足,需要通过特殊材料将其点光源的发光特性转变为面光源,同时保持较高的透光率。 聚碳酸酯材料由于其强度高、透明性、耐高温性及阻燃性,通常被选用为照明灯具外罩材料。未经改性的聚碳酸酯用作灯具外罩时,会裸露刺眼的眩光,需要进行专门的反眩光改性以保持光线的柔和以较少对人眼的刺激,然而在用作LED照明灯具外罩时,聚碳酸酯外罩经过传统的防眩光改性后会导致透光率下降,存在发光效率低下的问题,无法发挥LED照明高亮度且防眩光的特点。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40129.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高通光量、防眩光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配方的重量百分比聚碳酸酯树脂94. 7-99. 8%,散光剂O. 1_5%,抗氧剂O. 1-0. 3%。其中,聚碳酸树脂为双酚A型,分子量为18000-35000 ;或拜耳2805,2807,3207 ;或帝人1250Y、1225Y、K1300 ;或陶氏201_5、303_5等。散光剂为球形甲基硅树脂粉末,粒径为O. 5-300um,或交联甲基丙烯酸甲酯珠球,或高聚物包裹碳酸钙微球。抗氧剂包括1:2的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为β- (3,5-二叔丁基-4-轻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或Ciba公司的1076、168/2921、Β900,或金海雅宝公司的1076 ;辅助抗氧剂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然而,该对比文件存在以下缺点1、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的重量比为1:2,辅抗氧剂的用量较主抗氧剂的用量大,降低产品的透光率。2、该对比文件没有添加润滑剂,不利于产品加工成型和脱模,该对比文件采用的脱模剂仅起到外润滑的作用,其有利于产品脱模,但是起不到在物料分散均匀、材料挤出过程的加工塑化内润滑的作用。3、该对比文件还包括有导光剂,引入小分子量物料,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应力缺陷点,产品容易变脆,质量差。4、在制备方法上,该对比文件需要制备聚碳酸酯光扩散母粒以实现光扩散剂在光扩散聚碳酸酯材料中的分散效果,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5、该对比文件制备得到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材料全光线透过率较低,全光线透过率仅为56-83%,对灯具的亮度造成影响,同时具有较低的雾度值,雾度仅为11-20,对光线的发散效果不佳,影响产品的防眩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透光、防眩光、产品综合性能优异,满足户外照明高光要求的聚碳酸酯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透光、防眩光、产品综合性能优异,满足户外照明高光要求且工艺简单的聚碳酸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份 聚碳酸酯94. 5-99. 1% 硅系光扩散剂A O. 25-2. 0% 硅系光扩散剂B O. 25-2. 0% 抗氧化剂AO. 1-0. 3% 抗氧化剂BO. 1-0. 3% 润滑剂O. 1-0. 3% 光稳定剂O. 1-0. 7% 其中,所述硅系光扩散剂A是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为2-3微米,折光率为I. 4-1. 5 ; 其中,所述硅系光扩散剂B是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为4-6微米,折光率为I. 4-1. 5 ;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A是亚磷酸三(2,4- 二叔丁基苯)酯;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B是十八烷基_3,5-双(1,I- 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其中,所述润滑剂是十八烷酸-2-(羟甲基)-2-[[(1_氧代十八烷基)氧基]甲基]_1,3-丙二基酯; 其中,所述光稳定剂是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 以上所述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其中,所述硅系光扩散剂A是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为2-3微米,折光率为I. 4-1. 5。通过光扩散剂折光率与聚碳酸酯折光率的差异使得光在通过时转变为散射均匀的不定向光,达到防眩光效果。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是一种高效有机硅系光扩散剂,为特种硅树脂球形微粉系列、纯度高、微粒形态控制精细、球度好、粒径均匀、分布窄(2-3um)、含水量低、比重小(1.3)、折射率低,兼顾高透光率及高扩散率、耐热性出色。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为外观纯白色、规整,可自由流动球型微粉,折射率I. 43低于聚碳酸酯(PC)的折射率,耐热性大于400°C,耐热性能出色、不黄变。与无机微粉类光扩散剂比较,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具有比重小、分散性好、润滑性佳、拨水性好等优势;与其它有机微粉类光扩散剂比较,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具有折射率低、光扩散效率更高、耐热性尤其突出、色质稳定、不黄变、颗粒微观形态控制更精细、粒径分布窄等显著优势。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具有优良的光扩散效果降低炫光感的同时,保持高透光性与高扩散性的良好平衡。其中,所述硅系光扩散剂B是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为4-6微米,折光率为I. 4-1. 5。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越小,制得的产品的雾度越大,透光性越小,遮光性越高,且产品的冲击性影响越小。其中,所述抗氧化剂A是亚磷酸三(2,4- 二叔丁基苯)酯。俗称抗氧剂168 ;分子质量=646. 93166 ;熔点181_184°C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80-186°C,溶于苯、甲苯、汽油,不溶于水和醇类。该品为低挥发性有机合成抗氧阻聚剂,广泛用于聚丙烯、聚乙烯、ABS、聚碳酸纤维及聚酯树脂等各类塑料的合成与加工,有效防止材料在挤出混炼过程中的热氧降解,有效提高产品透明度、抗冲击强度和透光度,防止产品黄化。其中,所述抗氧化剂B是十八烷基_3,5-双(1,I-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丙酸酯。其通常称为抗氧剂1076 ;分子量530. 88 ;熔点50-52°C;白色结晶粉末。熔点50-55°C,溶于苯、丙酮、酯类,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抗氧剂,有较好的耐热及耐水萃取性能,广泛用于聚烯烃、聚甲醛、ABS树脂以及各种橡胶和石油产品,有效防止材料在挤出混炼过程中的 热氧降解,有效提高产品透明度、抗冲击强度和透光度,防止产品黄化。其中,所述润滑剂是十八烷酸-2-(羟甲基)-2-[[(1_氧代十八烷基)氧基]甲基]_1,3-丙二基酯。分子量935.53226,沸点859. 3 ° Cat760mmHg,折射率1· 47,闪光点213. 6° C,密度0. 925g/cm3,是材料挤出过程的加工塑化润滑剂,有利于材料挤出过程的加工塑化润滑。润滑剂其内润滑和外润滑的作用,其中,内润滑是指润滑剂有利于物料分散均匀,方便后续产品成型和脱模,其中外润滑是指润滑剂便于物料脱模及挤出成型,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润滑剂还可以是印尼CMS生产的牌号为B-50的EBS润滑剂、郑州浩力化工生产的牌号为SM100的硬脂酸镁(MGST)润滑剂或龙沙生产的牌号为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份 聚碳酸酯94. 5-99. 1% 硅系光扩散剂A O. 25-2. 0% 硅系光扩散剂B O. 25-2. 0% 抗氧化剂AO. 1-0. 3% 抗氧化剂BO. 1-0. 3% 润滑剂O. 1-0. 3% 光稳定剂O. 1-0. 7% 其中,所述硅系光扩散剂A是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为2-3微米,折光率为1. 4-1. 5 ; 其中,所述硅系光扩散剂B是聚甲基硅系球状微粒,粒径为4-6微米,折光率为1.4-1. 5 ;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A是亚磷酸三(2,4- ニ叔丁基苯)酷;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B是十八烷基_3,5-双(1,I- ニ甲基こ基)-4-羟基苯丙酸酯; 其中,所述润滑剂是十八烷酸-2-(羟甲基)-2-[[(1_氧代十八烷基)氧基]甲基]_1,3-丙ニ基酉旨; 其中,所述光稳定剂是2-羟基-4-正辛氧基ニ苯甲酮; 所述以上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组份 聚碳酸酯94. 8-97. 4% 硅系光扩散剂A O. 5-2. 0% 硅系光扩散剂B O. 5-2. 0% 抗氧化剂AO. 1-0. 2% 抗氧化剂BO. 1-0. 2% 润滑剂O. 1-0. 2% 光稳定剂O. 3-0. 6%。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酷为双酚A型聚碳酸酷,分子量为26000-400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型聚碳酸酯为拜尔公司的2805、帝人公司的1250Z或陶氏公司的1201-10。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透光、防眩光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系光扩散剂A和所述硅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虎傅轶谭颂斌招启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禧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