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铸设备的液体冷却的结晶器,它具有一由铜或铜合金组成的成形的结晶器体(1)。在结晶器体(1)内设有从其顶面(6)向底面(7)延伸的冷却通道(5)。冷却通道(5)分别具有两个长度段(10、11),其中所述长度段(10、11)的纵轴(L1、L2)具有相互不同的取向。用这种方法,使得冷却通道(5)到浇铸表面的距离是变化的,并达到与结晶器负荷曲线相匹配的冷却功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用于连铸设备的液体冷却的结晶器。
技术介绍
结晶器用来在连续铸造过程中制造实心型材。结晶器是连铸设备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在结晶器内熔液开始硬化。其原理性的构造由一外部的钢结构和结晶器自身特有的成形部分,结晶器体组成。当今结晶器体几乎毫无例外地由铜或铜合金组成。对于出现高的至最高的热负荷的应用场合则采用CuAg-或CuCrZr-材料。结晶器应该排出金属熔液中的热量,并可以通过起先进行的铸坯冷凝外壳的形成使铸锭完全硬化。特别是在铸造过程中在结晶器体浇铸液面区域内从熔液中传出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高的连铸速度时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在这里局部超过结晶器材料允许的热负荷。由于这个原因对结晶器体加以冷却。这时力求结晶器体的铸造面尽可能得到良好和均匀的冷却。由DE 4127333C2已知一种现有技术中的连铸结晶器,其腔壁设有从上向下延伸的连接在冷却水循环回路上的通透的圆柱形的冷却孔。在热负荷最高的区域内,冷却孔的横截面部分地通过柱塞杆减小,以便提高冷却水的流动速度。由此可以改善在最大热负荷区域内的散热,并降低腔壁温度。为了特别是对在结晶器体的宽侧壁上局部出现的较高的热量产生较高的冷却效果,在EP 0931609A1中建议,在部分区域内冷却孔设置得密一些。这促使在结晶器的整个高度上形成更高的冷却效果。但是在结晶体一定区域例如浇铸液面区域上调整到相匹配的冷却效果的要求只能有限地达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从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液体冷却的结晶器,在这种结晶器中可以达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相匹配的冷却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第一种解决方案是按权利要求1特征的结晶器。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这样的措施,即,冷却通道按要求引到浇铸表面附近的高热负荷区内。因此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具有两个长度段,其中所述长度段其纵轴具有相互不同的取向。用这种方法改变冷却通道相对于浇铸表面的水平距离,亦即相对于结晶器体的内壁的距离,并达到与结晶器的负荷图形相匹配的冷却功率。通过相应地调整长度段纵轴的角度或者说长度段的升角可以进行冷却效果与相应区域的按要求的针对负荷的匹配。冷却介质通过冷却通道引导并到达浇铸表面附近的高温区。在高温区的上方和下方,冷却通道离高温区的距离连续增加。由此不仅使在浇注液面的高温高度区内热负荷显著下降,而且也使结晶器整个高度上的热负荷均匀化。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新推荐的相匹配的区域冷却效果确保在结晶器的高热负荷区内在高温侧达不到铜的重结晶温度。同时避免在低温侧冷却介质的蒸发。在原则上所有通道可以做得带有折弯的纵轴。当然具有直线和/或折弯分布的单个或合并成组的冷却通道也可以相互组合。根据结晶器实施形式或应用场合的不同,冷却通道的长度段可以做得一样长(权利要求2)或不一样长(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表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另一种独立的解决方案。依此,至少一条冷却通道、尤其是在一个结晶器壁内的所有冷却通道相对于结晶器体的相邻的内表面倾斜分布。因此这个冷却通道或这些冷却通道由一直线形长度段组成,但是它相对于结晶器的纵轴(浇注方向)是倾斜的。用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结晶器体内相匹配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冷却效果。按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4的两种独立的解决方案的工艺方面的内在联系在于,在结晶器体内可以达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匹配的冷却效果。原则上冷却通道可以是冷却槽。但是冷却通道尤其是通过孔实现,如权利要求5所规定的那样。因为对于板式结晶器,特别是结晶器体的宽侧壁局部受到高的热负荷,按权利要求6,冷却通道最好设置在宽侧壁内。本专利技术结晶器的一种特别优良的结构方案可以在权利要求7的特征中看出。这里不仅冷却通道的纵向分布,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都是变化的。由此可以达到结晶器冷却功率的三维变化。因此可以提高冷却强度,并在高热负荷区内均匀化分布。可以理解,按本专利技术的冷却通道的结构方案适应于不同类型的结晶器,例如板式结晶器、管式结晶器或轧制工字梁用的异形坯。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较详细的说明,附图表示图1一结晶器体的简化的垂直剖视图;图2结晶器体的俯视图;图3结晶器壁连同两条不同的冷却通道的侧视图;图4结晶器体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简化表示一用于钢材连铸的结晶器体1。此视图是不按比例的。结晶器体1由一种铜合金组成,并具有一内部型腔2,它在浇入端端面3处的横截面通常大于连铸出口端末端4处的横截面。为了冷却结晶器体1而设有冷却通道5,它们从其顶面6直至底面7分布在侧壁8、9内。冷却通道5由孔构成,并分别具有两个带相互不同取向的纵轴L1、L2的长度段10、11。长度段10从顶面6出发,相对于垂直方向以一角度α向型腔2方向布置,并在浇注液面G区域内达到其离型腔2最近的位置。长度段11作为孔从底面7出发向型腔2方向以一角度β延伸,并在浇注液面G区域内与长度段10相交。因此冷却通道5在浇注液面G区域内具有一带拐点12的转折点。由于长度段10、11的倾斜分布,在结晶器体1高度上,冷却通道5相对于型腔2内的浇铸表面F的水平距离各不相同。用这种方法使结晶器体1内的冷却效果相应地与承受的热负荷相匹配。结晶器体1可以是板式结晶器体或管式结晶器体。在图2中这通过一深浅不同的虚线表示。板式结晶器体具有两个相互面对面的宽侧壁13、14和两个限定铸锭宽度的窄侧壁15、16。管式结晶器体由一个金属块制成。在管式结晶器体中不存在图2中通过虚线表示的宽侧壁13、14和窄侧壁15、16之间的分界线。如图2所示,在宽侧壁13、14内设有冷却通道5。如前所述它们做成折弯的。此外在窄侧壁15、16内也设有冷却通道5。原则上除折弯的冷却通道外也可以设置做成直线的冷却通道。其次在图2中还可以看到,在宽侧壁13、14内相邻冷却通道5的距离是不同的。在高的机械和热负荷区域B内冷却通道5设置得相互较密。图3表示结晶器体18的结晶器壁17连同两条不同走向的冷却通道19、20的视图。冷却通道19通过虚线、冷却通道20通过点划线示意表示。每条冷却通道19或20具有两个带不同取向的纵轴L1和L2的长度段21、22及23、24。由此在垂直方向冷却通道19、20相对于浇铸表面F的距离X是变化的。冷却通道19的长度段21从结晶器壁17的顶面25出发朝浇铸表面F的方向伸展。长度段22从结晶器壁17的底面出发向浇铸表面F方向延伸。长度段21和22在拐点27处相交。在冷却通道20中,长度段23从顶面25出发向下伸展,背离浇铸表面F,直至它在结晶器壁17的大致中部的高度区域内与长度段24相交于拐点28。长度段24则平行于浇铸表面F垂直布置地向下延伸。如前所述,通过冷却通道5或19、20的纵向分布的变化可以调整冷却效果与高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区的按要的与负荷区相适应的匹配。其次可以通过将冷却通道5、18、19相互之间的距离选择得比较窄的方法增加高负荷区的冷却强度。总而言之,在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结晶器中可以达到冷却功率的三维变化。图4中表示结晶器体29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实施形式。同样,这里也可以是板式或管式结晶器或轧制工字梁用的异形坯。设置在结晶器体29内的冷却通道30从顶面31向底面32延伸。这里冷却通道30相对于其相邻的内表面33从而相对于浇铸表面F倾斜分布。冷却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连铸设备的液体冷却的结晶器,具有一由高导热能力的材料,如铜或铜合金,制成的成形的结晶器体(1,18),其中在结晶器体(1,18)内设有从其顶面(6,25)向底面(7,26)延伸的冷却通道(5,19,20),其特征为:至少一条冷却通道(5,19,20)具有两个长度段(10,11;21,22;23,24),并且所述长度段(10,11;21,22;23,24)的纵轴(L1,L2)具有相互不同的取向,其中,在结晶器体(1,18)内冷却通道(5,19,20)到浇铸表面(F)的距离是变化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特马尔科尔贝克,汉斯京特沃布克,格哈德胡根许特,
申请(专利权)人:KM欧洲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