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602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与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方的第二从动轮,以及若干相互之间互相传动的第三从轮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传动齿轮,并对应不同的传动设备,实现一台电机给多个设备提供驱动力的功能,从而减小电力消耗,且减小了设备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具体为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
技术介绍
七辊初矫机该种设备是多斜辊(主要是七辊)立式矫直机,主要由矫直机本体及上、下料装置组成,配有相应的电控、液压、气动及润滑装置。在解决头尾鹅头弯、消除轻微椭圆度及清除氧化铁皮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其上、下料系统有多种方案供用户选择,以便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七辊初矫机组的带钢的运料、上料、出料等动作都不可避免的通过传动系统来完成,而大多数七辊初矫机组的传动箱包括一齿轮箱,来完成构成整个传动系统,齿轮箱为包 括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箱体,其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的旋转,从而驱动不同的从动轮,进而带动相应的运作设备进行运作。然而,现有技术中,整个七辊初矫机的生产工序中包括多个需要电机驱动的设备,而若是给每一台设备配备一台电机,势必会给整个工厂的电力供应带来不小的压力,且设备制造成本也会额外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通过设置多个传动齿轮,并对应不同的传动设备,实现一台电机给多个设备提供驱动力的功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与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方的第二从动轮,以及若干相互之间互相传动的第三从轮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所述每个第三从动轮只与一个第三从动轮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直径与所述主动轮的直径相等,且位于所述主动轮的正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从动轮包括六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从动轮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三层,最底层包括一个第三从动轮,中间层包括三个第三从动轮,最上层包括两个第三从动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最底层的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直接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层的第三从动轮只与不同层的第三从动轮中的一个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六个所述第三从动轮的直径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传动齿轮,并对应不同的传动设备,实现一台电机给多个设备提供驱动力的功能,从而减小电力消耗,且减小了设备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图I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一种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10、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20、30。与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10、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与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40、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方的第二从动轮30,以及若干相互之间互相传动的第三从轮轮20,所述主动轮10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40和所述第三从动轮20之间,所述每个第三从动轮20只与一个第三从动轮相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直径与所述主动轮的直径相等,且位于所述主动轮的正上方。更优选地,所述第三从动轮包括六个。优选地,所述第三从动轮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三层,最底层包括一个第三从动轮,中间层包括三个第三从动轮,最上层包括两个第三从动轮。更优选地,所述最底层的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直接接触。每一层的第三从动轮只与不同层的第三从动轮中的一个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六个所述第三从动轮的直径相等。参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示主动轮10设置于所示第二从动轮30的上方,同样可以起到传动效果,而不同之处还在于所述第三从动轮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三层,最上层包括一个第三从动轮,中间层包括三个第三从动轮,最底层包括两个第三从动轮。更优选地,所述最上层的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直接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传动齿轮,并对应不同的传动设备,实现一台电机给多个设备提供驱动力的功能,从而减小电力消耗,且减小了设备制造成本。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与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方的第二从动轮,以及若干相互之间互相传动的第三从轮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所述每个第三从动轮只与一个第三从动轮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轮的直径与所述主动轮的直径相等,且位于所述主动轮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从动轮包括六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从动轮在水平方向上分为三层,最底层包括一个第三从动轮,中间层包括三个第三从动轮,最上层包括两个第三从动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底层的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直接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第三从动轮只与不同层的第三从动轮中的一个相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第三从动轮的直径相等。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与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方的第二从动轮,以及若干相互之间互相传动的第三从轮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传动齿轮,并对应不同的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七辊初矫机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若干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轮、若干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与所述主动轮平行设置的第一从动轮、设置于所述主动轮上方的第二从动轮,以及若干相互之间互相传动的第三从轮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之间,所述每个第三从动轮只与一个第三从动轮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百顺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