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以及使用了该转向柱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176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柱以及使用了该转向柱的转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种使圆筒状的转向柱的一部分的厚度变薄,且能够确保转向柱整体的强度的构造。通过一面使设置在圆筒状部件(19)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的凹槽(20)和设置在主体部分(18)的后端部的内周面的突条(21)卡合,一面进行嵌合,将轻合金制的主体部分(18)和铁类合金制的圆筒状部件(19)在轴方向结合,形成作为构成转向柱的柱用部件的外柱(10b)。在主体部分(18)和圆筒状部件(19)的结合部,在圆筒状部件(19)的内径侧,内嵌固定金属制的环(22)。(*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涉及汽车的转向装置,尤其涉及使该转向装置个性化的转向柱。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向操控轮(除叉车等特殊车辆外,通常为前轮)付与舵角的转向装置,图28所示那样的构造已被广泛公知。在该转向装置中,在被支撑在车身I上的圆筒状的转向柱2的内径侧可旋转地支撑着转向轴3。在比转向柱2的后端开口向后方突出的转向轴3的后端部固定着方向盘4。若使方向盘4旋转,则该旋转经转向轴3、自由接头5a、中间轴6、自由接头5b向转向齿轮单元7的输入轴8传递。若输入轴8旋转,则配置在转向齿轮单元7的两侧的一对转向横拉杆9被推拉,向左右一对操控轮付与与方向盘4的操作量相应 的舵角。在图28所示的构造中,为了能够进行方向盘4的前后位置的调节,作为转向柱2以及转向轴3,使用伸缩式的转向柱以及转向轴。另外,在碰撞事故时,接着汽车撞到其它的汽车等的一次碰撞,产生驾驶者的身体与方向盘4碰撞的二次碰撞,但是,转向柱2以及转向轴3具备用于在该二次碰撞时,一面吸收冲击能量,一面使方向盘4向前方位移,谋求驾驶者的保护的构造。具体地说,采用将对方向盘4进行支撑的转向轴3可因与二次碰撞相伴的向前方的冲击载荷而相对于车身I向前方位移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柱,是整体为圆筒状的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构成该转向柱的柱用部件具备:轻合金制且具备在一端的周面的周方向一个以上的部位设置的凸部的主体部分、铁类合金制且具备在与上述主体部分的周面相向的一端的周面的周方向一个以上的部位设置的凹部,通过与上述主体部分嵌合,且使上述凸部和该凹部卡合,而与上述主体部分在轴方向结合的圆筒状部件、被内嵌固定在上述主体部分和上述圆筒状部件的结合部的内径侧的金属制的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泽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