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7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利用该铸模结构制作的应磁板毛坯,钢壳内壁结构紧凑,金属结合层的表面不会出现氧化皮,产品的合格率较高。其包括钢件,所述钢件与其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部的垫圈、冒口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圈的出口封盖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通气口。(*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用模具结构,具体为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
技术介绍
机床用应磁板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双金属铸件,通常采用静止浇注方法制造。其具体过程如下钢体和金属型各零件经过碱洗、清水冲刷、酸洗、再次清水冲刷、浸硼砂、烘干、涂挂硼砂以及保温等一系列工艺步骤处理后,将钢体置于底盘,所述钢体的上面依次压装盖板、冒口圈组成铸模结构,经加热后进行浇注。由于铸模结构在高温炉中加热,上端敞开,钢件的内腔完全裸露在高温炉气中,虽然结合层表面经过去油去污及涂刷硼砂保护层等表面处理,但由于加热温度高于硼砂的熔点,在加热过程中,结合层表面的硼砂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逐渐被熔化和挥发而失去其保护效果,只是结合层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产生氧化皮,这样应磁板毛坯经粗加工后,稍微受震动,两种材料会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制作应磁板毛坯的铸模结构,由于其在高温炉中加热,上端敞开,钢件的内腔完全裸露在高温炉气中,结合层表面的硼砂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逐渐被熔化和挥发而失去其保护效果,结合层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产生氧化皮,两种材料易分离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利用该铸模结构制作的应磁板毛坯,钢壳内壁结构紧凑,金属结合层的表面不会出现氧化皮,产品的合格率较高。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钢件,所述钢件与其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部的垫圈、冒口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圈的出口封盖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通气口。采用本技术制作应磁板毛坯,由于在冒口圈的顶部加一盖板,高温高压时,型腔表面基本处于封闭状态,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型腔内的空气逐渐受热膨胀且压力增大,促使内腔气体不断的从盖板的出气孔中向外排出,同时型腔外的高温炉气不能进入型腔内,因此,型腔内没有高温炉气的侵蚀,所以结合面上的硼砂层不会被熔化和挥发,继续起着保护结合面不被氧化的作用,当铜合金溶液浇入型腔后,两种金属分子不断互相扩散,使钢体与铜合金结合得非常牢固,从而避免了现有机床用应磁板毛坯的铸模结构,由于铸模结构在高温炉中加热,上端敞开,钢件的内腔完全裸露在高温炉气中,在加热过程中,结合层表面的硼砂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逐渐被熔化和挥发而失去其保护效果,结合层在高温炉气的作用下产生氧化皮,这样应磁板毛坯经粗加工后,稍微受震动,两种材料会分离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本技术包括钢件5,钢件5与其底部的底板6以及其上部的垫圈4、冒口圈3围成型腔,冒口圈3的出口封盖有盖板2,盖板2设置有通气口1。权利要求1.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其包括钢件,所述钢件与其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部的垫圈、冒口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圈的出口封盖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通气口。专利摘要本技术为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利用该铸模结构制作的应磁板毛坯,钢壳内壁结构紧凑,金属结合层的表面不会出现氧化皮,产品的合格率较高。其包括钢件,所述钢件与其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部的垫圈、冒口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圈的出口封盖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通气口。文档编号B22D19/16GK2813157SQ20052007300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刘建清, 衡逸菁, 冯光 申请人: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床用应磁板毛坯制造用铸模结构,其包括钢件,所述钢件与其底部的底板以及其上部的垫圈、冒口圈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冒口圈的出口封盖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通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清衡逸菁冯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