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9211 阅读:4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U盘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包括盘体以及套设于盘体前端外的盘盖,盘盖中设有第一磁吸结构,盘体中具有当盘盖套设于盘体前端时、可与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二磁吸结构,其后端具有可与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三磁吸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U盘,当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盘盖从盘体的前端取下,利用第三磁吸结构与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可以将盘盖连接在盘体的后端上,从而避免盘盖丢失;当U盘处于不使用状态时,盘盖套设在盘体的前端,利用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可以将盘盖稳固的套设在盘体的前端上,且利用磁吸作用,结构简单,连接较为稳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U盘的
,尤其涉及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U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少的电子设备,其给我们随身携带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资料拷贝到U盘中则可,以便随时使用。现有技术中,U盘包括盘体以及盖在盘体一端上的盘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使用U盘拷贝资料时,盘体与盘盖都是出于分离状态,且由于盘体与盘盖之间没有专门的连接结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则容易丢失盘盖,使得U盘的盘体没有盘盖保护,外界的灰尘易污染盘体,造成U盘失效,给用户带来损失;另外,盘盖与盘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较为复杂,且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U盘的盘盖与盘体之间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及连接不稳定,且U盘在使用过程中,盘盖易丢失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包括盘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盘体前端外的盘盖,所述盘体具有显露于前端的芯片,所述盘盖中设有第一磁吸结构,所述盘体中具有当所述盘盖套设于所述盘体前端时、可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二磁吸结构,其后端具有可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三磁吸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盘盖包括呈环形状且设有第一通腔的内罩以及设有第一容置腔的外罩,所述内罩置于所述外罩的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盘体包括支撑件、所述芯片、呈环形状且设有第二通腔的座体以及设有第二容置腔的外套,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芯片的凹腔,所述支撑件后端插设于所述座体的第二通腔中,前端向外延伸,所述座体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内罩上下侧面前端的第一磁性块,第二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座体上下侧面前端且与所述第一磁性块磁性相异的第二磁性块,所述第三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套的第二容置腔底部且与所述第一磁性块磁性相异的第三磁性块。进一步地,所述内罩上下侧面前端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磁性块的第一凹槽,所述座体上下侧面前端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磁性块的第二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外罩第一容置腔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磁性块磁性相异的第四磁性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罩第一容置腔底部的第五磁性块,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件前端的第一铁块,所述第三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套第二容置腔底部的第二铁块。进一步地,所述内罩上下侧面前端设有第六磁性块。进一步地,所述内罩上下侧面前端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六磁性块的第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内罩两侧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卡块或第一卡槽,所述外罩两侧内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或第一卡槽相对应卡合的第一卡槽或第一卡块。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两侧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卡块或第二卡槽,所述外套两侧内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块或第二卡槽相对应卡合的第二卡槽或第二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U盘,当U盘处于使用状态时,盘盖从盘体的前端取下,利用第三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可以将盘盖连接在盘体的后端上,从而避免盘盖丢失;当U盘处于不使用状态时,盘盖套设在盘体的前端,利用第一磁吸 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产生的磁吸力,可以将盘盖稳固的套设在盘体的前端上,且利用磁吸作用,结构简单,连接较为稳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包括盘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盘体前端外的盘盖,所述盘体具有显露于前端的芯片,所述盘盖中设有第一磁吸结构,所述盘体中具有当所述盘盖套设于所述盘体前端时、可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二磁吸结构,其后端具有可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三磁吸结构。本技术中的U盘,其利用磁吸力,可以将盘盖套设在盘体的前端,保护U盘中的芯片,或可将盘盖连接在盘体的后端,避免盘盖丢失,其结构简单,且连接稳固。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I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U盘I包括盘体12以及套在盘体12前端外的盘盖11,盘体12中具有用于储存数据的芯片123,当需要使用U盘I时,则将盘盖11从盘体12的前端取下,使得盘体12中的芯片123显露出来,用户可以通过芯片123与外界设备连接,实现数据交换;当不需要使用U盘I时,则可以将盘盖11盖设在盘体12的前端上,从而使得盘体12中的芯片123处于封闭状态,使得U盘I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当盘盖11盖设在盘体12前端外时,为了使得盘盖11与盘体12之间连接稳固,盘盖11中设有第一磁吸结构,相对应地,盘体12中设有第二磁吸结构,当盘盖11盖设在盘体12的一端外时,第一磁吸结构则与第二磁吸结构相互吸引,相互之间产生吸引力,从而在该吸引力的作用下,使得盘盖11与盘体12之间稳固连接;当需要使用U盘I时,用户只要稍加用力,则可以将盘盖11从盘体12上脱离下来,当U盘I处于使用状态时,为了使得盘盖11不易丢失,盘体12的后端中设有可以与第一磁吸结构相互吸引的第三磁吸结构,这样,在U盘I处于使用过程中,则可以利用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三磁吸结构产生的吸引力,使得盘盖11连接在盘体12的后端上,从而不会发生盘盖11丢失的现象。本实施例的U盘1,当U盘I处于不使用状态时,利用第一磁吸结构及第二磁吸结构的吸引力,盘盖11可以稳固的连接在盘体12的前端上,利用磁吸结构,使得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较为稳固,另外,当U盘I处于不使用状态时,可以利用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三磁吸结构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使得盘盖11连接在盘体12的后端上,从而盘盖11不易丢失。本实施例中,盘盖11包括内罩111以及套设在内罩111外的外罩112,内罩111为环形体,其中设有第一通腔1113,外罩112中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置腔1121,内罩111放置在外罩112的第一容置腔1121中,当然,当盘盖11套设在盘体12的前端外时,盘体12的前端是放置在内罩111的第一通腔1113中的。为了使得内罩111与外罩112之间配合稳固,夕卜罩112与内罩111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者其它结构连接。具体地,上述的第一^^扣结构包括设置在内罩111两侧外表面上的第一^^块1112以及设置在外罩112两侧内表面上的第一卡槽,利用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1112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外罩112与内罩111之间的配合。或者,第 ^块1112也可以设置在外罩112两侧的内表面上,相对应地,第 ^槽则设置在内罩111两侧的外表面上,具体设置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便于第一卡块1112与第一卡槽之间的配合,第一卡块1112的表面为斜面状。本实施例中,盘体12包括支撑件121、放置在支撑件121中的上述的芯片123、座体122以及套设在座体122外的外套124,支撑件121中设有凹腔1211,芯片123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磁吸结构的U盘,包括盘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盘体前端外的盘盖,所述盘体具有显露于前端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盖中设有第一磁吸结构,所述盘体中具有当所述盘盖套设于所述盘体前端时、可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二磁吸结构,其后端具有可与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产生磁吸力的第三磁吸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