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让元专利>正文

一种外侧轴连行进转动式脱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70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外侧轴连行进转动式脱轨器,有效解决内侧滑块式脱轨器安装效率低、脱轨失效的问题,其结构是,基座置于钢轨外侧,基座两侧墙上的卡槽咬住钢轨的轨底,脱轨块、动作杆、表示杆、表示器由连接轴串接在一起,连接轴两端放入连接轴导槽中,脱轨块的导臂的卡口卡住基座上的脱轨块导柱;表示器上的导槽卡入基座上的表示器导柱,动作杆和表示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辙机的动作杆、表示杆,转辙机安装在转辙机安装支架上,转辙机安装支架的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置于轨枕的上方与下方,两根角钢由L形铁夹紧于钢轨之下,并与横担连接,角钢另一端有转辙机安装角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提高施工效率与设备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交通,特别是在轨道上用于保护轨道上的作业人员或者机车车辆,对进入保护路段的机车或车辆施行脱轨,以保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的一种外侧轴连行进转动式脱轨器
技术介绍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轨器作为轨道上的作业人员与机车车辆的安全防护设备,对其实用性合理性耐用性等各方面都应提出更高要求。但以往内侧滑块式脱轨器却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拨枕,需要钻孔。内侧滑块式脱轨器安装时对相邻轨枕内侧间距要求为760mm,现场实际铺设间距只有450mm,必须拨开脱轨器两侧枕木才能实施安装,这不符合工·务规章制度。机车脱轨过程中因为脱轨器受到车轮向内横向作用力,为抵消此作用力,故在钢轨上打孔安装。拨枕、打孔的安装方式费时费力,直接影响铁路运行效率。容易侵线。《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2006年第29号令)第13条规定“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铁路的建筑限界。”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对道心内建筑限界高度限定为25mm,即道心设备高度不得高于轨面25mm,脱轨器安装于道心就很容易侵线。容易卡轨。上轨时采用滑块式,上轨速度慢,即便安装了两个轴承、经常黄油润滑,上轨时也经常出现卡轨现象。容易被挤下去。上轨时的行进方向是从道心向外,一旦受到车轮向内的横向反作用力,转辙机动作杆上的卡槽的力量明显不足,内侧滑块式脱轨器极有可能被挤下去,退回道心,这样就可能使脱轨失效。容易生锈。上脱过程,转辙机从道心往回拉脱轨器。下脱时,转辙机反位,即动作杆、表示杆需外伸,这样使动作杆、表示杆长期在外裸露,容易生锈,降低了转辙机的使用寿命O脱轨块导板长度与踏钉高度不足。脱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脱轨块导板与踏钉,因其尺寸不足,偶尔出现脱轨失效的情况。针对上述脱轨器出现的问题,现有的内侧滑块式脱轨器,已经不能满足铁路高效率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设备的改进与革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轨道外侧安装的外侧轴连行进转动式脱轨器,可有效解决内侧滑块式脱轨器安装效率低、脱轨失效、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座、脱轨块、动作杆、表示杆、连接轴、表示器和转辙机安装支架,基座置于钢轨外侧,由基座两侧墙上的卡槽咬住钢轨的轨底,经紧固螺栓从基座的紧固安装板和钢轨内侧的夹铁中穿过,将基座和钢轨固定在一起,脱轨块、动作杆、表示杆、表示器由连接轴串接在一起,连接轴两端放入连接轴导槽中,脱轨块的导臂的八字形卡口卡住基座上的脱轨块导柱;表示器上的长形导槽卡入基座上的表示器导柱,动作杆和表示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辙机的动作杆、表示杆,转辙机安装在转辙机安装支架上,转辙机安装支架的上横担和下横担分别置于轨枕的上方与下方抱紧轨枕,左右两根角钢分别由位于钢轨两侧的L形铁以垂直于钢轨方向夹紧于钢轨之下,并与横担连接,在角钢另一端固定有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转辙机固定于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之上。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与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铁路列车车辆的运行效率,更好的保障了施工人员和机车的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上轨状态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下轨状态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部件分裂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基座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脱轨块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的表示器结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6所示,本技术包括基座、脱轨块、动作杆、表示杆、连接轴、表示器和转辙机安装支架,基座I置于钢轨13外侧,由基座两侧墙26上的卡槽27咬住钢轨的轨底,经紧固螺栓从基座的紧固安装板21和钢轨内侧的夹铁7中穿过,将基座和钢轨固定在一起,脱轨块2、动作杆5、表示杆4、表示器6由连接轴3串接在一起,连接轴3两端放入连接轴导槽中,脱轨块2的导臂18的八字形卡口卡住基座I上的脱轨块导柱22 ;表示器6上的长形导槽29卡入基座I上的表示器导柱25,动作杆5和表示杆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辙机的动作杆、表示杆,转辙机安装在转辙机安装支架上,转辙机安装支架的上横担9和下横担8分别置于轨枕14的上方与下方抱紧轨枕,左右两根角钢11分别由位于钢轨两侧的L形铁12以垂直于钢轨方向夹紧于钢轨之下,并与横担连接,在角钢11另一端固定有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10,转辙机固定于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10之上。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基座是由两侧墙26和两侧墙之间与两侧墙垂直相连的两个支板24、一个紧固安装板21焊接而成的方框形,两侧墙26上开有卡槽27,侧墙内侧对称开有连接轴导槽23及相配应的脱轨块导柱22,左侧的侧墙内侧设置有表示器导柱25。所述的脱轨块由轮缘导板15、踏面导板19、轮踏钉16焊接而成,踏面导板19置于轮缘导板15下面,轮踏钉16置于踏面导板19的两端,踏面导板19外侧设置有倒L卡板20,倒L卡板20外侧垂直焊有两个传力杆17,传力杆外侧两边焊有与传力杆平行的导臂18。所述的表示器6包括有支座28和表示牌支杆31、表示牌30,表示牌支杆一端装在支座28上,另一端装有表示牌30,支座上开有表示器导槽29。所述的转辙机安装支架由下横担8、上横担9、转辙机安装角钢10、角钢11构成,下横担8和上横担9经螺栓连接在一起装在两边的角钢11的一端,角钢11的另一端装有转辙机安装角钢10,构成方形支架体,两角钢11上分别装有L形铁12。本技术的具体装配情况是,将基座I置于钢轨外侧,由卡槽咬住钢轨轨底,再通过紧固螺栓从基座的紧固安装板穿过,再从置于钢轨内侧的夹铁7中穿过,然后以螺母紧固,以此将基座固定。脱轨块2、动作杆5、表示杆4、表示器6由连接轴3串接在一起,然后将连接轴3两端放入连接轴导槽中,同时用脱轨块2的导臂18的八字形卡口卡住基座I上的脱轨块导柱22 ;调整表示器6的角度,将表示器6上的长形导槽29卡入基座I上的表不器导柱25。动作杆5和表不杆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辙机的动作杆、表不杆。转辙机通过转辙机安装支架固定上横担9和下横担8分别置于轨枕的上方与下方,通过螺纹紧固来抱紧轨枕;左右两根角钢11各由位于钢轨两侧的L形铁12以垂直于钢轨方向夹紧于钢轨 之下,并与横担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角钢11另一端固定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10,转辙机用螺栓螺母固定于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10之上。上轨动作转辙机动作杆前推,给与其相连的脱轨器的动作杆5以向前的推力,动作杆5带动连接轴3沿连接轴导槽23向前移动,同时安装于连接轴3上的脱轨块2与表示器6随着连接轴3 —起移动。向前移动的同时,脱轨块2上两导臂受到基座I上脱轨块导柱22的作用力,以连接轴3为圆心,以导臂18与脱轨块导柱22的接触点为支点,以导臂18为动力臂,使脱轨块2绕连接轴3转动上轨,同时,表示器6在连接轴3与基座I上表示器导柱25的共同作用下绕连接轴3转动翻起。当连接轴3被动作杆5推到连接轴导槽23另一端时,脱轨块踏面导板19下表面与钢轨上表面紧贴,倒L卡板20内侧与钢轨轨头外侧表面紧贴,从而完成脱轨器上轨动作。与此同时,表示器6完全竖起。下轨动作与上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侧轴连行进转动式脱轨器,包括基座、脱轨块、动作杆、表示杆、连接轴、表示器和转辙机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基座(1)置于钢轨(13)外侧,由基座两侧墙(26)上的卡槽(27)咬住钢轨的轨底,经紧固螺栓从基座的紧固安装板(21)和钢轨内侧的夹铁(7)中穿过,将基座和钢轨固定在一起,脱轨块(2)、动作杆(5)、表示杆(4)、表示器(6)由连接轴(3)串接在一起,连接轴(3)两端放入连接轴导槽中,脱轨块(2)的导臂(18)的八字形卡口卡住基座(1)上的脱轨块导柱(22);表示器(6)上的长形导槽(29)卡入基座(1)上的表示器导柱(25),动作杆(5)和表示杆(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转辙机的动作杆、表示杆,转辙机安装在转辙机安装支架上,转辙机安装支架的上横担(9)和下横担(8)分别置于轨枕(14)的上方与下方抱紧轨枕,左右两根角钢(11)分别由位于钢轨两侧的L形铁(12)以垂直于钢轨方向夹紧于钢轨之下,并与横担连接,在角钢(11)另一端固定有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10),转辙机固定于两根转辙机安装角钢(10)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军赵让元胡剑凯李铁华邓正安齐武献赵宗敏张永钊
申请(专利权)人:赵让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