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20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12
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包括下模和与该下模配套的可升降的上模,所述下模包括支承座,所述上模包括与所述支承座相对的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芯棒,所述冲体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芯棒配合的芯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芯孔设置于下模,将冲体设置于芯棒上,增加了芯孔壁的厚度,同时提高了芯孔壁的强度,延长了芯孔的使用寿命;下模和上模之间的导向机构对下模移动限位,使得下模移动位置精确,冲孔的尺寸控制精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属于金属工业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最常用的在金属管上开孔的工艺是冲压工艺。在金属管的冲压过程中,金属管套置在模具的芯棒上,如图I所示,芯棒上设置有冲孔,在金属管上方有一个与冲孔相配合的冲体,在冲压过程中,冲体下压,将金属管的一部分管壁冲下。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当冲孔较大时,冲孔壁较为薄弱,在冲压过程中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金属管冲孔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包括下模和与该下模配套的可升降的上模,所述下模包括支承座,所述上模包括与所述支承座相对的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芯棒,所述冲体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芯棒配合的芯孔。作为优选,所述芯棒呈竖直的圆柱状。作为优选,所述芯孔呈圆形,直径大于所述芯棒的直径;所述芯孔与所述芯棒同轴。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和上模还分别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下模或上模固定连接的导杆,以及与该导杆相配合的导套。作为优选,所述下模设置有两个导杆和两个导套,所述导套设置于所述导杆的一侧;所述上模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下模相配合的导套和导杆。作为优选,所述下模设置有两个导杆和两个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导杆交错设置;所述上模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下模相配合的导套和导杆。作为优选,所述下模设置有四个导杆,所述上模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下模相配合的导套。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将芯孔设置于下模,将冲体设置于芯棒上,增加了芯孔壁的厚度,同时提高了芯孔壁的强度,延长了芯孔的使用寿命;2、下模和上模之间的导向机构对下模移动限位,使得下模移动位置精确,冲孔的尺寸控制精确。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冲压工艺中芯棒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模结构示意图。图中,I、上模,11、冲体,12、芯孔,2、下模,21、支承座,22、芯棒,3、导向机构,31、导杆,32、导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如图2 4所示,包括下模2和与该下模2配套的可升降的上模1,下模2包括支承座21,上模I包括与支承座21相对的冲体11,支承座21上设置有芯棒22,芯棒22呈竖直的圆柱状;冲体11下端设置有与芯棒22配合的芯孔12,芯孔12呈圆 形,直径大于芯棒22的直径;芯孔12与芯棒22同轴。下模2和上模I还分别设置有导向机构3,导向机构3包括与下模2或上模I固定连接的导杆31,以及与该导杆31相配合的导套32。其中,下模2设置有两个导杆31和两个导套32,导套32设置于导杆31的一侧;上模I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下模2相配合的导套32和导杆31。使用时,将待冲孔的金属管套于支承座21上,上模I冲下,冲孔后上模I抬起,冲出的废料落下,取下金属管,完成整道工序。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下模2设置有两个导杆31和两个导套32,导套32与导杆31交错设置;上模I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下模2相配合的导套32和导杆31。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下模2设置有四个导杆31,上模I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下模2相配合的导套32。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包括下模(2)和与该下模(2)配套的可升降的上模(1),所述下模(2)包括支承座(21),所述上模(I)包括与所述支承座(21)相对的冲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1)上设置有芯棒(22),所述冲体(11)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芯棒(22)配合的芯孔(1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金属管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22)呈竖直的圆柱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金属管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孔(12)呈圆形,直径大于所述芯棒(22)的直径;所述芯孔(12)与所述芯棒(22)同轴。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金属管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和上模(I)还分别设置有导向机构(3),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与下模(2)或上模(I)固定连接的导杆(31),以及与该导杆(31)相配合的导套(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金属管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设置有两个导杆(31)和两个导套(32),所述导套(32)设置于所述导杆(31)的一侧;所述上模(I)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下模(2)相配合的导套(32)和导杆(3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金属管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设置有两个导杆(31)和两个导套(32),所述导套(32)与所述导杆(31)交错设置;所述上模(I)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下模(2)相配合的导套(32)和导杆(3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金属管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设置有四个导杆(31),所述上模(I)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下模(2)相配合的导套(32)。专利摘要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包括下模和与该下模配套的可升降的上模,所述下模包括支承座,所述上模包括与所述支承座相对的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芯棒,所述冲体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芯棒配合的芯孔。本技术将芯孔设置于下模,将冲体设置于芯棒上,增加了芯孔壁的厚度,同时提高了芯孔壁的强度,延长了芯孔的使用寿命;下模和上模之间的导向机构对下模移动限位,使得下模移动位置精确,冲孔的尺寸控制精确。文档编号B21D28/28GK202701116SQ20122035142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沈永春 申请人:湖州新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管冲孔模具,包括下模(2)和与该下模(2)配套的可升降的上模(1),所述下模(2)包括支承座(21),所述上模(1)包括与所述支承座(21)相对的冲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1)上设置有芯棒(22),所述冲体(11)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芯棒(22)配合的芯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新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