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针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86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04
一种安全针头结构由盖件、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针头件所结合,其中该第一套体的内环围形成扣槽,该第二套体的外环围的挡体形成定位凸部,又于内环围形成定位槽、定位挡部及扣制钩部,该针头件的针座形成数个挡片,且分别形成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藉由拖拉第一套体,使第二套体分别扣固第一套体及针头件,而快速作动保护针头件,更让操作者有更安全且施力小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针头结构,尤指一种以拖拉固持方式的安全针头结构。
技术介绍
医疗体系的健全,对于民众在遇到生病或受伤等时,可有完善治疗及保护等措施,更可提供民众不同的医疗信息。然而,在医疗行为中的针具,用来注射或抽血所使用,而针具使用完后的安全性,即是一需积极探究的问题,已知的针具使用后的安全性方式即1.针座套设一盖体保护针尖;2.针座连同针尖回缩至注射筒中;3.针座连同针尖与注射筒分离,将针座投入回收桶等方式,该等所述的方式,无非是将使用后的针具有妥善的保护与回收,以免有再次的伤害,而该等方式亦让操作者有不便的实施及针具与盖体间的牢固性,易让操作者及被使用 者带着恐惧或害怕的心情;为改变已知针具使用后存放的缺失,提供操作人员有更简易快速的保存方式,申请人提出一种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该安全针头由盖件、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针头件所结合,其中该第一套体的外环围形成二者握部,且对应内环围形成二者扣槽,该第二套体的外环围端部形成数个具间隔的挡体,且于挡体间形成定位凸部,而于第二套体内环围形成定位槽、定位挡部及扣制钩部,该针头件的针座间形成数个具间隔的挡片,且于挡片间分别形成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由于该针头件及第二套体的端部分别具有适当变形裕度的挡片及档体,于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针头件组装时,分别以不同角度穿置,并藉由挡片及档体适当的变形内缩,而得以相互穿套,然,于针头于保护作动时,将第一套体向一端拉伸,使第一套体的扣槽与第二套体的定位凸部对应,而第二套体的定位挡部与针头件的第二凸部对应,又第二套体的扣制钩部与针头件的第一凸部对应,藉此将第二套体固定于针头件间,而第一套体固定于第二套体间,而有效的快速作动保护针头件,更让操作者有更安全且施力小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针头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安全针头结构,包括针头件,该针头件具有座体及针体,其特点是该结构还包含盖件、第一套体、及第二套体,该盖件对应于针头件的针座;该第一套体具有握部及槽道,且握部另一侧形成扣槽,供第二套体对应;该第二套体包括具有数个定位凸部及定位块的挡体、定位挡部、扣制钩部及定位槽,供第一套体及针头件对应;该针头件的针座间形成数个具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的挡片,供第二套体对应;其中,当第一套体向一端拉伸时,使第一套体的扣槽与第二套体的定位凸部对应,而第二套体的定位挡部与针头件的第二凸部对应,又第二套体的扣制钩部与针头件的第一凸部对应,藉此将第二套体固定于针头件一端,而第一套体固定于第二套体一端,形成安全针头。所述第一套体的扣槽与第二套体的定位凸部对应。所述第一套体的槽道与第二套体的定位块对应。所述第二套体的定位挡部与针头件的第二凸部抵制。所述第二套体的扣制钩部与针头件的第一凸部抵制。所述第二套体的定位槽与针头件的第二凸部对应。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针头结构,包括针头件,该针头件具有座体及针体,其特点是该结构还包含盖件、及第一套体,该盖件对应于针头件的针座;该第一套体具有握部及槽道,且握部另一侧形成扣槽,供针头件对应;该针头件的针座间形成数个具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的挡片,供第一套体对应;其中,当第一套体向一端拉伸时,使第一套体的扣槽与针头件的第一凸部对应,藉此将第一套体固定于针头件一端,形成安全针头。· 上述安全针头可于注射针筒或采血针筒所实施。如此,可有效完整的保护针头件的针体,让操作者有更安全且施力小的使用。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B-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B-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B-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于采血针具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安全针头结构的套筒与针头件实施例示意图。标号说明安全针头I盖件10第一套体11握部110扣槽 111槽道 112第二套体12挡体120定位凸部121定位槽道122定位挡部123扣制钩部124定位块125针头件13针座 130挡片 131第一凸部132第二凸部133针体134针筒2采血针筒3。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同时参阅图I及图2所示,图中见悉,该安全针头I由盖件10、第一套体11、第二套体12及针头件13所结合,其中该盖件10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套体,供与针头件13的针座130对应; 该第一套体11为近似中空管体,并供第二套体12及针头件13所穿设,而第一套体11于外环围纵壁面形成二者握部110,且该握部110对应内环围处形成扣槽111,而扣槽111供与第二套体12的定位凸部121所对应,由于内环围形成槽道112,供与第二套体12的定位块125对应;该第二套体12为近似中空管体,并供针头件13所穿设,且第二套体12穿设于第一套体11间,而第二套体12于一端部形成数个具间隔的挡体120,且于挡体120的外环围纵壁面间形成定位凸部121及定位块125,该定位凸部121供与第一套体11的扣槽111对应,该定位块125供与第一套体11的槽道112对应,而于第二套体12的内环围间形成定位槽122、定位挡部123及扣制钩部124,该定位槽122为近似凹状的槽道,由前端延伸至底端,而底端处形成一定位挡部123,该定位槽122供针头件13的第二凸部133对应,该定位 挡部123为近似一止挡块,设于定位槽122 —端,供针头件13的第二凸部对应,该扣制钩部124近似一倒钩状,供对应针头件13的第一凸部132 ;该针头件13系由一针座130于中心处包覆一管状针体134,该针座130间形成数个具间隔的挡片131,且于挡片131的纵壁面分别形成第一凸部132及第二凸部133,其中第一凸部132与第二套体12的扣制钩部124相对应扣固,而第二凸部133则于第二套体12的定位槽122位移至一端的定位挡部123相对应抵制,由于该针头件13及第二套体12的端部分别具有适当变形裕度的挡片131及档体120,于第一套体11、第二套体12及针头件13组装时,分别旋转以不同的角度相互穿置,并藉由挡片131及档体120适当的变形挤压内缩,而得以相互穿套,更待穿套后再分别旋转至定位;然而,于针头件13于保护作动时,将第一套体11向一端拉伸,使第一套体11的扣槽111与第二套体12的定位凸部121对应,而第二套体12的定位挡部123与针头件13的第二凸部133对应,又第二套体12的扣制钩部124与针头件13的第一凸部132对应,藉此将第二套体12固定于针头件13间,而第一套体11固定于第二套体12间,形成安全针头1,可有效的快速作动保护针头件13,更让操作者有更安全且施力小的使用。再请同时参阅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该些图示为图I的A-A面及B-B面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3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针头结构,包括针头件,该针头件具有座体及针体,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还包含盖件、第一套体、及第二套体,该盖件对应于针头件的针座;该第一套体具有握部及槽道,且握部另一侧形成扣槽,供第二套体对应;该第二套体包括具有数个定位凸部及定位块的挡体、定位挡部、扣制钩部及定位槽,供第一套体及针头件对应;该针头件的针座间形成数个具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的挡片,供第二套体对应;?????其中,当第一套体向一端拉伸时,使第一套体的扣槽与第二套体的定位凸部对应,而第二套体的定位挡部与针头件的第二凸部对应,又第二套体的扣制钩部与针头件的第一凸部对应,藉此将第二套体固定于针头件一端,而第一套体固定于第二套体一端,形成安全针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孟真
申请(专利权)人:泛特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