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136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24
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包括一辅具本体以及一载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该钳制部由二咬合部所组成,并且其上可具有止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载体进一步可为一支笔。借由该辅具本体及该载体的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帮助临床人员安全地钳制住针套并将针头回扣至针套内而不被针头扎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与一载体相连接而方便使用者安全地钳制住针套并将针头回扣至针套内的辅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界所公知的针筒,于其针头部分皆具有一针套,其功用为套住针头以保护临床人员被针头扎伤而感染疾病,但由于绝大多数的临床人员每日所需处理的针筒数目甚巨,经常需要反复的进行将针套拔出以及套回的动作,其中,又以将针套回套至针头此一动作危险性最高,根据统计约有I. 5%的机率,临床人员在进行此一动作时会被针头扎伤,而此类意外事故不但严重危及相关人员的安全,也提高了临床作业上的成本支出。因此,市面上许多设计来帮助临床人员可安全地拾取针套的产品即应运而生,例 如中国台湾案号84202433的专利内容即公开了一种注射针盖安全夹,即为此一类型的产品,但是该类产品的设计大都较为复杂笨重,其不但制作成本高,也较不易于携带,因此降低了实用性。缘是,本技术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可以帮助临床人员安全地钳制住针套并将针头回扣至针套内而不被针头扎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包括一辅具本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该钳制部具有二咬合部,所述二个咬合部形成一由内向外扩张的V型夹槽,该V型夹槽的宽度随其深度改变而不同,所述二个咬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止滑结构;以及一载体,其与该辅具本体相结合,并具有一握持部及一连接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止滑结构为连续的弧状结构、倒V结构或平行线结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止滑结构为软性元件或者硬性元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包括一辅具本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该钳制部具有二个咬合部,所述二个咬合部形成一由内向外扩张的V型夹槽,所述咬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止滑结构;以及一支笔,具有一握持部及一笔套,该笔套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该辅具本体的该接合部与该笔套的该连接部相结合。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止滑结构为连续的弧状结构、倒V结构或平行线结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止滑结构为软性元件或者硬性元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笔套的侧边设有一夹持部。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连接部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一照明件,该笔套上设有一与该照明件电性连接的开关。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照明件为一 LED光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帮助临床人员更安全地将针头回扣至不同外径的针套且不被针头扎伤而感染,并且本技术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设计简便,可连接于一载体或笔上,因此具有制造成本低、便于携带以及实用性高的有益效果。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针头回套辅具结构的结构组合图。图2为本针头回套辅具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针头回套辅具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针头回套辅具结构的左视图。图5为本针头回套辅具结构的主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辅具本体11接合部12钳制部121咬合部122V 型夹槽123止滑结构2 载体21 笔211握持部212连接部213 笔套214夹持部215容置空间3照明件31 开关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包括一辅具本体I以及一载体2。其中该辅具本体I可为一圆柱状的杆体,该辅具本体I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11,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12,该钳制部12具有二咬合部121。所述二个咬合部121形成一由内向外扩张的V型夹槽122,所述二个咬合部121的内侧形成有止滑结构123。该载体2具有一握持部211及一连接部212,该接合部11与该连接部212相结合。请参阅图3及图4,在本技术中,所述二个咬合部121内侧的止滑结构123为连续的弧状结构,另,亦可为倒V结构或平行线结构(图略),并且可由软(硬)性元件所构成,配合该V型夹槽122由内向外扩张的特色,使得所述二个咬合部121得以牢固的钳制各种不同外径的针套,当欲钳制外径较小的针套时,使用较内侧的弧状结构进行钳制,当欲钳制外径较大的针套时,则使用较靠外侧的弧状结构进行钳制,因此本技术在使用时不需在结构上做任何调整,可具有较佳的适用性。请参阅图I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载体2可进一步为一支笔21,该支笔21设有该握持部211及一笔套213,该笔套213的一端设有该连接部212,该笔套213的侧边可设有一夹持部214,并且在该连接部212的内部可设有一容置空间215,该容置空间215内可设有一照明件3,该照明件可为一 LED光源,并且该照明件3电性连接于一设于笔套213的上的开关31,以便临床人员在光源缺乏的情况中,仍能借由该照明件3的照明而安全地操作本技术。另外,由于该笔套213可替换的特性,临床人员得以借由更换该任一支笔的原始笔套(图略)为本实施例所指定的具有该连接部212的笔套213,以轻易地将该任一支笔与该辅具本体I结合。整体而言,本技术的特色在于该载体2可为一具有该连接部212设计的任何设备,因此极具便利性,也使得本技术具有设计简易、低制造成本、便于携带以及实用·性高的附加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辅具本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该钳制部具有二个咬合部,所述二个咬合部形成一由内向外扩张的V型夹槽,所述二个咬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止滑结构;以及 一载体,具有一握持部及一连接部,该辅具本体的该接合部与该载体的该连接部相结口 O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结构为连续的弧状结构、倒V结构或平行线结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结构为软性元件或者硬性元件。4.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辅具本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该钳制部具有二个咬合部,所述二个咬合部形成一由内向外扩张的V型夹槽,所述咬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止滑结构;以及 一支笔,具有一握持部及一笔套,该笔套的一端设有一连接部,该辅具本体的该接合部与该笔套的该连接部相结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结构为连续的弧状结构、倒V结构或平行线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结构为软性元件或者硬性元件。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笔套的侧边设有一夹持部。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的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一照明件,该笔套上设有一与该照明件电性连接的开关。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照明件为一LED光源。专利摘要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包括一辅具本体以及一载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头回套辅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辅具本体,该辅具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接合部,另一端设有一钳制部,该钳制部具有二个咬合部,所述二个咬合部形成一由内向外扩张的V型夹槽,所述二个咬合部的内侧形成有止滑结构;以及一载体,具有一握持部及一连接部,该辅具本体的该接合部与该载体的该连接部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来李柏锋施豊沛
申请(专利权)人:长庚医疗科技厦门有限公司长庚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