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鞘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372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提供一种自锁鞘卡,包括鞘管、止推自锁结构和固定胶垫,所述鞘管包括相互套设且可相对滑动的内鞘管和外鞘管,所述止推自锁结构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固定座和转柄;所述外鞘管上靠近所述贴合部处设置有伞状锁片,当所述转柄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时,所述伞状锁片支起撑开或收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锁鞘卡采用内鞘管和外鞘管双层鞘管相互嵌套的结构设计,再利用止推自锁结构,使外鞘管相对于内鞘管运动,从而打开所述伞状锁片,使鞘管牢牢地卡在腹腔内,从而不会从腹壁上脱落,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自锁鞘卡
技术介绍
鞘卡(Trocar)是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器械,主要用于在腹部微创切口后放入腹腔镜等医疗器械的辅助作用,以便对患者进行检查。目前现有的鞘卡一般包括鞘管,鞘管为具有内孔的中空管状结构。用于切开腹部的刀芯即是通过该内孔插入到患者腹腔内。然后将鞘管的前端也插入到腹腔内,为了便于观察,通常需要在腹腔内充气,当刀芯或其它手术器械从腹腔内拨出时,为了防止漏气,鞘管的内孔中设置有阀门,以使腹腔内的气体不会泄漏。·上述现有的鞘卡在做手术时,插拨手术器械时容易使鞘卡从腹壁上脱落,极大地影响了术者的操作,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后经改进后,在鞘管上设置螺纹,但效果也并未见明显改观,给术者和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锁鞘卡,以使手术更加方便和快捷,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自锁鞘卡,包括鞘管,所述自锁鞘卡还包括止推自锁结构和固定胶垫,所述鞘管包括相互套设且可相对滑动的内鞘管和外鞘管,所述止推自锁结构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固定座和转柄;所述内鞘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柄连接,所述外鞘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内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鞘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形成一贴合部;所述外鞘管上靠近所述贴合部处设置有伞状锁片,当所述转柄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时,所述伞状锁片支起撑开或收起。优选地,所述止推自锁结构还包括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又包括滑道和适于在所述滑道内滑动的滑块,所述凸轮机构将所述转柄的转动转换为所述外鞘管相对于内鞘管的相对移动。优选地,所述鞘管整体呈锥形管状,且靠近所述止推自锁结构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优选地,所述所述转柄具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内鞘管的内孔相连通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内孔的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中心孔或所述内鞘管的内孔设置有单向自锁气阀。优选地,所述固定胶垫具有弹性,套设于所述鞘管上,且其直径不大于所述贴合部的直径。相比于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自锁鞘卡采用内鞘管和外鞘管双层鞘管相互嵌套的结构设计,再利用止推自锁结构,使外鞘管相对于内鞘管运动,从而打开所述伞状锁片,使鞘管牢牢地卡在腹腔内,从而不会从腹壁上脱落,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鞘管上套设固定胶垫,阻止本技术的自锁鞘卡滑入腹腔内,可防止鞘管过深地插入到患者体内,对患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锁鞘卡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推自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锁鞘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 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实质。本技术所提供的自锁鞘卡是一种医疗器械,主要是腹腔镜手术中,在腹部微创切口后用于放入腹腔镜等医疗器械的辅助作用,以便对患者进行检查。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锁鞘卡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推自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锁鞘卡100,其主要包括鞘管I、止推自锁结构2和固定胶垫3,其中,鞘管I为双层结构,包括相互套设在一起且可以相对滑动的内鞘管11和外鞘管12,内鞘管11和外鞘管12的一端为公共端,其密封固定后形成一贴合部4,二者的另一端游离,并可沿轴向相对滑动。靠近贴合部4的地方设置有伞状锁片5,该伞状锁片5设置在外鞘管12上,当外鞘管12相对于内鞘管11向靠近上述贴合部4的方向滑动时,外鞘管12在伞状锁片5处收缩,使伞状锁片5支起撑开,形如打开的雨伞的伞架,使该处的径向尺寸张大。当外鞘管12相对于内鞘管11向远离上述贴合部4的方向滑动时,伞状锁片5收起,恢复原始状态时的径向尺寸。本实施例的伞状锁片5的作用是,防止自锁鞘卡100自患者腹部脱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为了能使伞状锁片5的打开和收起更加灵活方便,本实施例利用一个止推自锁结构2进行调节,使伞状锁片5在需要时才打开,不需要时收起,且打开或收起后能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实现自锁。具体如下本实施例的止推自锁结构2包括可以相对转动的固定座21和转柄22,固定座21与外鞘管12游离的那一端固定连接,而转柄22则与内鞘管11的游离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21与转柄22之间通过一凸轮机构23相连接,该凸轮机构23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是,在固定座2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轮面的滑道231,在转柄22上相应地设置有可在滑道231内滑动的滑块232,当转柄22相对于固定座21转动时,上述滑块232在滑道231内滑动,转柄22推动固定座21移动。由于固定座21与外鞘管12连接,因此,外鞘管12也随之向贴合部4滑动,进而挤压伞状锁片5,使伞状锁片5支起撑开,从而使得只需沿某一特定方向旋转转柄22,即可打开或关闭上述伞状锁片5,非常方便和灵活。当然,在本技术其它实施例中,凸轮机构23还可以有其它形式,此处不一一列举。参照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鞘管I整体呈锥形管状,其靠近止推自锁结构2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贴合部4 一端。在鞘管I上穿设有一固定胶垫3,该固定胶垫3具有弹性,且其直径不大于鞘管I的最小直径,即贴合部4处的直径,以防止固定胶垫3在鞘管I上自由滑动。本实施例所设置的固定胶垫3主要用于支撑本技术自锁鞘卡100的重量,防止其滑入患者腹腔内。通常地,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会向腹腔内充入气体。为了防止气体从内鞘管11的内孔111中泄漏,本实施例在内鞘管11的内孔111处设置有单向自锁气阀6,使腹腔内部的气体无法由内孔111漏出。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转柄22具有一中心孔221,该中心孔221所上述内孔111同轴设置且二者直径大小相同。上述单向自锁气阀6则设置在转柄22的中心孔221处,封闭该中心孔221,以阻止腹腔内的气体漏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锁鞘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锁鞘卡100配备有一刀芯200,该刀芯200整体呈杆状,前端具有刀刃201,其直径大小与内鞘管11的内孔111直径相适配,恰好可穿设于上述 内孔111中,用于对患者腹壁7进行微创切口。使用时,将刀芯200自转柄22的中心孔221处插入到内鞘管11的内孔111中,将腹壁7刺穿后,将本技术自锁鞘卡100的鞘管I插入到患者腹腔内。然后,转动转柄22,使伞状锁片5打开,以将自锁鞘卡5卡在腹腔内,使其不会从腹壁7上脱出。然后,抽出刀芯200,此时,位于中心孔221 (或内孔)处的单向自锁气阀6自动关闭,允许气体从外部进入到腹腔内,而阻止腹腔内的气体向外部漏出,这样,便可对腹腔进行充气,插入腹腔镜检查等手术的后续操作,此处不再详述。需要说明的是,充气和插入腹腔镜等操作均是利用本技术的自锁鞘卡100辅助完成,以防止腹腔内的气体向外漏出。手术完成后,反向转动转柄22,使伞状锁片5收起,便可将鞘管I拨出,然后可进行创口缝合等手术操作,至此,手术顺利完成。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自锁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鞘卡,包括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鞘卡还包括止推自锁结构和固定胶垫,所述鞘管包括相互套设且可相对滑动的内鞘管和外鞘管,所述止推自锁结构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固定座和转柄;所述内鞘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柄连接,所述外鞘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内鞘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鞘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形成一贴合部;所述外鞘管上靠近所述贴合部处设置有伞状锁片,当所述转柄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时,所述伞状锁片支起撑开或收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