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巽玄专利>正文

旅行箱拉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6208 阅读:6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旅行箱拉杆结构,尤指一种得以增加拉杆强度,并可提供拉杆不同色彩组合的旅行箱拉杆结构,其主要是于拉杆把手的下方固结一内管,而该内管则穿设于一固结于旅行箱内的外管中,其中,该内、外管为中空管体,于该管体二侧设置有容置槽,该容置槽是可供一防撞条的穿设,通过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并与外管中空管体内径的配合,使内管与外管间得以呈现较小间隙裕度的配合,而使内管与外管间不会产生晃动,及可防止外管中空管体的内径的磨损及摩擦声响,另通过容置槽而得以补强中空管体的强度,以及防撞条的设置,可减少旅行箱于拖行或运送过程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损坏的状况,并使该内管、外管与防撞条可为不同颜色的设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旅行箱拉杆结构,尤指一种多节式旅行箱于旅行箱拉杆拉伸或内缩时,得以增加其强度,并可提供拉杆不同色彩组合的旅行箱拉杆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式多节式的旅行箱皆设置有一可伸缩的拉杆把手1,请参阅图I 一图3所示,该拉杆把手I的下方固结一内管11的顶端,而该内管11则穿设于一固结于旅行箱14内的外管12中,通过拉杆把手I上的控制阀13,而得以令内管11于外管12中做拉伸及内缩的作动,以提供使用者拖行该旅行箱,但如是的结构,为使内管11与外管12间的拉伸顺利,通常使内管11与外管12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而当该间隙过大,虽可提供较顺利的拉伸,但会造成内管11于外管12内产生晃动的状态,而为使内管11与外管12间不会产生晃动的状态,则需使该间隙缩小,而容易造成拉伸的不顺,及拉伸过程中内管11与外管12间产生 摩擦,进而使其产生磨损及出现摩擦声响,而影响该拉杆把手I的质量,再者,当该内管11或外管12于拖行或运送过程中,因该内管11及外管12皆为空心管体,而容易因碰撞而产生变形而损坏,进而使内管11无法于外管12中拉伸,另,该内管11及外管12皆为一体成型,而再于其表面镀上一层保护漆,但其保护漆皆为单一颜色,而无法提供使用者一色彩改变的拉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人鉴于前述旅行箱所产生的各项缺失,基于其从事旅行箱拉杆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乃积极加以研究及改变,并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进,终得本技术的的产生。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通过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并与外管中空管体的内径的配合,使内管与外管间得以呈现较小公差裕度的配合,而使内管与外管间不会产生晃动,及可防止外管中空管体的内径的磨损,并及可减少内管与外管间金属与金属间摩擦的声响的旅行箱拉杆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通过内管与外管二侧设置有容置槽,而得以补强中空管体的强度,及防撞条的设置,而可减少旅行箱于拖行或运送过程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而损坏的旅行箱拉杆结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乃在通过内管、外管的颜色与防撞条可为不同颜色的设置,而可提供使用者多重选择的旅行箱拉杆结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主要是于拉杆把手的下方固结一内管的顶端,而该内管则穿设于一固结于旅行箱内的外管中,通过拉杆把手上的控制阀,而得以令内管于外管中做拉伸及内缩的作动,其中,该内、外管为中空管体,于该管体二侧设置有容置槽,该容置槽是可供一防撞条的穿设;该外管,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可供内管的穿设,该中空管体的内径形状与该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管状相当。其中,该防撞条为一耐磨损的软性材质所制成。其中,该防撞条为橡胶、塑料或硅利康等等材质所制成。其中,该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而成一椭圆形的管状。其中,该而内管与防撞条的外表颜色为相同颜色。其中,该而内管与防撞条的外表颜色为不相同。其中,该外管的管体二侧设置有剖空容置槽,该容置槽是可供一防撞条的穿设。 质。其中,该而外管与防撞条的外表颜色为相同颜色。其中,该而外管与防撞条的外表颜色为不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并与外管中空管体内径的配合,使内管与外管间得以呈现较小间隙裕度的配合,而使内管与外管间不会产生晃动,及可防止外管中空管体的内径的磨损及摩擦声响,另通过容置槽而得以补强中空管体的强度,以及防撞条的设置,可减少旅行箱于拖行或运送过程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而损坏的状况,并使该内管、外管与防撞条可为不同颜色的设置,而可提供使用者不同选择的旅行箱拉杆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旅行箱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现有旅行箱拉杆的部份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现有旅行箱拉杆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旅行箱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拉杆的部份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拉杆的部份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拉杆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号部份〉I-拉杆把手11-内管12-外管13-控制阀14-旅行箱2-拉杆把手21-内管211-中空管体212-容置槽213-防撞条22-外管221-中空管体222-容置槽223-防撞条23-控制阀24-旅行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兹就本技术的结构内容及其特征,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能本技术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功效,作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4 一图7所示,该拉杆把手2的下方固结一内管21的顶端,而该内管21则穿设于一固结于旅行箱24内的外管22中,通过拉杆把手2上的控制阀23,而得以令内管21于外管22中做拉伸及内缩的作动,其中该内管21,为中空管体211,于该管体211 二侧设置有剖空容置槽212,该容置槽212是可供一防撞条213的穿设,该防撞条213为一耐磨损的软性材质所制成,诸如橡胶、塑料或硅利康等等材质所制成,且该防撞条213的长度约略等于内管21的长度,并使该内管21与防撞条213的组合而成一椭圆形的管状,而内管21与防撞条213的外表频色可为相同,亦可为不同颜色;该外管22,为中空管体221,该中空管体221可供内管21的穿设,该中空管体221 的内径形状与该内管21与防撞条213的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管状相当,并于该外管21的管体221 二侧设置有剖空容置槽222,该容置槽222是可供一防撞条223的穿设,该防撞条223为一耐磨损的软性材质所制成,诸如橡胶、塑料或硅利康等等材质所制成,且该防撞条223的长度约略等于外管22的长度,并使该外管22与防撞条223的组合而成一椭圆形的管状,而外管22与防撞条213的外表颜色可为相同,亦可为不同颜色。如是,将防撞条213、223分别穿设于内管21及外管22的容置槽212、222中,通过容置槽212、222本身的形状而可将防撞条213、223夹掣固设其中,再将组合后的内管21及防撞条213穿设于外管22中,而外管22中空管体221的内径与该内管21与防撞条213的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管状相当,是以通过防撞条213与外管22中空管体221的内径的配合,使内管21与外管22间得以呈现较小间隙裕度的配合,而使内管21与外管22间不会产生晃动的状态,而可提升拉杆把手2的质量,并使内管21于外管22内拉伸或内缩时,可通过防撞条213与外管22中空管体221的内径的配合,可防止外管22中空管体221的内径的磨损,及可减少内管21与外管22间金属与金属间摩擦的声响。另,通过内管21与外管22 二侧设置有容置槽212、222,而得以补强中空管体211、212的强度,及防撞条213、223的设置,而可减少旅行箱于拖行或运送过程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而损坏的状况。再者,该内管21与外管22与防撞条213、223可为不同颜色的设置,而可提供使用者不同色彩选择的旅行箱拉杆把手2。上述本技术仅以最佳实施例作举例说明,对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员,当可进行各变化实施,但此变化实施,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内。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为中空管体的内、外管,于该管体二侧设置有容置槽,该容置槽是可供一防撞条的穿设,通过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并与外管中空管体内径的配合,使内管与外管间得以呈现较小间隙裕度的配合,而使内管与外管间不会产生晃动,及可防止外管中空管体的内径的磨损及摩擦声响,其不论是结构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旅行箱拉杆结构,其主要是于拉杆把手的下方固结一内管的顶端,而该内管则穿设于一固结于旅行箱内的外管中,通过拉杆把手上的控制阀,而得以令内管于外管中做拉伸及内缩的作动,其特征在于:该内管,为中空管体,于该管体二侧设置有剖空容置槽,该容置槽是能供一防撞条的穿设;该外管,为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可供内管的穿设,该中空管体的内径形状与该内管与防撞条的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管状相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巽玄
申请(专利权)人:王巽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