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及其手提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508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把手,包括:第一壳体,具有中空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壳体,具有中空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第一壳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基部和从第一基部的两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壳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基部和从第二基部的两侧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分别插入第一连接端、第三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中并相互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连接装置和第二壳体连接装置卡合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手提袋的把手,使得手提袋的把手对使用者作用力比较均匀,并且使使用者手提时感觉更舒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及其手提袋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手提袋以携行物品。常用的手提袋通常是由柔性的布料或者其它纺织品面料制成的一端开口的袋装,并且在开口端设有供使用者手提的手提部件,通常的手提部件也是由柔性的布料或者其它纺织品面料制成。这种手提部件对使用者的作用力不均匀,特别是当手提袋中的物品重量较重时,这种通常的手提部件会使使用者感觉不适,甚至勒伤使用者的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对使用者作用力比较均匀、使用者手提时感觉舒适的手提袋及其把手。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了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是中空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是中空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上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第四连接端上设有第四卡合部;第一壳体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基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和从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五卡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第六卡合部;第二壳体连接装置,所述第二壳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基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和从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七卡合部,所述第四延伸部上设有第八卡合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五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第二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三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六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第三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二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七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第四延伸部插入所述第四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八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相互卡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卡合部为凸起,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或者所述第五卡合部为凹槽,第一卡合部为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六卡合部为凸起,所述第三卡合部为凹槽;或者所述第六卡合部为凹槽,第三卡合部为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七卡合部为凸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凹槽;或者所述第七卡合部为凹槽,第二卡合部为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八卡合部为凸起,所述第四卡合部为凹槽;或者所述第八卡合部为凹槽,第四卡合部为凸起。进一步地,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把手的至少一部分上。 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提袋,其包括前面所述的把手。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连接装置和第二壳体连接装置卡合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手提袋的把手,使得手提袋的把手对使用者作用力比较均匀,并且使使用者手提时感觉更舒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提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提袋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提袋的把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提袋的把手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提袋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手提袋包括袋体I、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3。袋体I包括底壁15和侧壁16,底壁15和侧壁16围成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具有开口端,即该收容空间一端开口。袋体I可以由柔性的纺织品面料制成,比如布料等等。侧壁16上靠近开口端处设有第一把手连接部10和第二把手连接部12。第一把手2通过第一把手连接部10连接到袋体I上。第二把手3通过第二把手连接部12连接到袋体I上。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把手连接部10可以是收容通道,第一把手2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该收容通道中;类似地,第二把手连接部12也可以是收容通道,第二把手3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该收容通道中。如图3和图4所不,第一把手2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连接装置25和第二壳体连接装置26。第一壳体21为弧形,例如,可以是半圆形。第一壳体21包括第一连接端211和第二连接端212,该第一连接端211和第二连接端212是中空的,即在第一连接端211和第二连接端212处,第一壳体21是中空的,或者本技术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壳体21整体都是中空的。第一连接端211上设有第一卡合部2110。第二连接端212上设有第二卡合部2120。类似地,第二壳体22为弧形,例如,可以是半圆形第二壳体22包括第三连接端221和第四连接端222,该第三连接端221和第四连接端222是中空的,即在第三连接端221和第四连接端222处,第二壳体22是中空的,或者本技术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壳体22整体都是中空的。第三连接端221上设有第三卡合部2210。第四连接端222上设有第四卡合部222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招。第一壳体连接装置25包括第一基部250、从第一基部250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251和从第一基部250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252。第一延伸部251上设有第五卡合部2510,第二延伸部252上设有第六卡合部2520。类似地,第二壳体连接装置26包括第二基部260、从第二基部260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261和从第二基部260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四延伸部262。第三延伸部261上设有第七卡合部2610,第四延伸部262上设有第八卡合部2620。 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连接装置25的第一延伸部251插入第一壳体21的中空的第一连接端211中,并且第一延伸部251的第五卡合部2510与第一连接端211上的第一卡合部2110相互卡合;第一壳体连接装置25的第二延伸部252插入第二壳体22的中空的第三连接端221中,并且第二延伸部的第六卡合部2520与第三连接端221上的第三卡合部2210相互卡合。类似地,第二壳体连接装置26的第三延伸部261插入第一壳体21的中空的第二连接端212中,并且第三延伸部261上的第七卡合部2610与第二连接端212上的第二卡合部2120相互卡合;第二壳体连接装置26的第四延伸部262插入第二壳体22的中空的第四连接端222中,并且第四延伸部262上的第八卡合部2620与第四连接端222上的第四卡合部2220相互卡合。这样,通过第一壳体连接装置25和第二壳体连接装置26,弧形的第一壳体21和弧形的第二壳体22被连接到一起,形成封闭的曲线形的(例如圆形的)把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前述相互卡合的结构可以是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结构,例如,相互卡合的第五卡合部2510和第—^合部2110中,第五卡合部2510为凸起,第一卡合部2110为凹槽;或者第五卡合部2510为凹槽,第一卡合部2110为凸起。相互卡合的第六卡合部2520和第三卡合部2210中,第六卡合部2520为凸起,第三卡合部2210为凹槽;或者第六卡合部2520为凹槽,第三卡合部2210为凸起。相互卡合的第七卡合部2610和第二卡合部2120中,第七卡合部2610为凸起,第二卡合部2120为凹槽;或者第七卡合部2610为凹槽,第二卡合部2120为凸起。相互卡合的第八卡合部2620和第四卡合部2220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是中空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是中空的,所述第三连接端上设有第三卡合部,所述第四连接端上设有第四卡合部;第一壳体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基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和从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五卡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第六卡合部;第二壳体连接装置,所述第二壳体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基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三延伸部和从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侧延伸出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七卡合部,所述第四延伸部上设有第八卡合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五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第二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三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六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第三延伸部插入所述第二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七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所述第四延伸部插入所述第四连接端中,并且所述第八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相互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中杨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沪太时装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