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搭载已使用的蓄电装置的廉价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具备:多个蓄电装置(10A~10C),使用标识符进行通信;变换装置(20),变换多个蓄电装置(10A~10C)的标识符;充放电控制装置(30),使用由变换装置(20)变换了的标识符经由变换装置(20)而与多个蓄电装置(10A~10C)进行通信,将从多个蓄电装置(10A~10C)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的大小而输出,并且通过规定的大小的直流电力对蓄电装置(10A~10C)进行充电;AC/DC转换器(40),将从充放电控制装置(30)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且将从配电系统提供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而提供到充放电控制装置(30);以及控制装置(50),控制充放电控制装置(30)以及AC/DC转换器(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蓄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通过从蓄电池提供的电力驱动马达的电动车(EV :Electric Vehicle)等车辆得到了普及。电动车具备包括蓄电池、和用于进行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的电池管理单元(BMU :BatteryManagement Unit)的蓄电装置。电池管理单元利用电动车的上位控制单兀(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兀)和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 制区网络)通信协议而交换控制信息。CAN通信协议在该通信区域中通过CANID这样的唯 一的标识符识别相互的通信信息。因此,电池管理单元在电动车的通信区域内,使用独特的标识符来进行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关于电动车等车辆中搭载的蓄电装置,在蓄电池的可蓄电容量小于等于规定量的情况下应更换为新的蓄电装置。电动车中使用的蓄电装置即使不能用作电动车的电源,还存在其它的可利用的用途。伴随电动车的普及,可预见将来将大量出现作为上述那样的电动车的电源丧失利用价值的已使用的蓄电装置。因此,期望再利用该已使用的蓄电装置。当再利用已使用的蓄电装置时,优选原样地利用蓄电池以及电池管理单元。但是,如果组合在多个相同车种的电动车中通过CAN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电池管理单元来构成蓄电系统,则用于交换控制信息的CANID重复,从而无法通过公共的电池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如果对I个蓄电装置设置I个充放电控制装置,则难以降低蓄电系统的成本。另外,如果蓄电装置的种类不同,则电池管理单元的通信速度有时不同,在该情况下,无法使用CAN通信协议进行控制信号的通信。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搭载已使用的蓄电装置的廉价的蓄电系统。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蓄电系统,具备多个蓄电装置,使用标识符进行通信;变换装置,变换所述多个蓄电装置的所述标识符;充放电控制装置,使用由所述变换装置变换后的标识符经由所述变换装置而与所述多个蓄电装置进行通信,将从所述多个蓄电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的大小并输出,并且通过规定的大小的直流电力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AC/DC转换器,将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且将从配电系统提供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并提供给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所述AC/DC转换器。根据上述结构的蓄电系统,能够提供可搭载已使用的蓄电装置的廉价的蓄电系统。附图说明图I是概略地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图2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图3是说明图2所示的蓄电系统的CAN网关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图4是概略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图5是说明图4所示的蓄电系统的CAN网关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图6是概略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蓄电系统的CAN网关的一个结构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图I概略地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个结构例。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具备多个蓄电装置10A、10B、10C、作为变换装置的CAN网关20、充放电控制装置30、AC/DC转换器40以及控制装置50。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电力系统。多个蓄电装置10A、10B、10C分别具备包括多个蓄电池单元的组电池BT、和电池管理单元12。蓄电装置10A、10B、10C是同一车种的电动车中使用的可回收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组电池BT的蓄电池单元是锂离子电池。蓄电池单元不限于锂离子电池,也可以是镍氢蓄电池、铅蓄电池、镍镉蓄电池等其他蓄电池。电池管理单元12进行蓄电池单元的温度、电压的监视、多个蓄电池单元的充电量的均等化、以及组电池BT的充放电的控制。电池管理单元12使用CAN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充放电控制装置30具有能够进行PWM (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的开关元件,是接收从多个蓄电装置10A、10B、10C输出的直流电力并变换为规定的大小的直流电力而输出给直流负载70、或者接收从AC/DC转换器40输出的直流电力并变换为规定的大小的直流电力而输出给蓄电装置10A、10BU0C的DC/DC转换器。例如,在蓄电装置10A、10BU0C与充放电控制装置30之间相互发送20(T300V的直流电力,在充放电控制装置30与AC/DC转换器40之间相互发送350V 400V的直流电力。AC/DC转换器40是双向转换器,与配电系统、交流负载60、充放电控制装置30以及直流负载70连接。AC/DC转换器40具有能够进行PWM控制的开关元件,将从配电系统提供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而输出给充放电控制装置30或者直流负载70,或者将从充放电控制装置30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而输出给配电系统、交流负载60。例如,在配电系统与AC/DC转换器40之间相互发送200V 220V的交流电力。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中的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利用以太网(注册商标)与外部进行通信,在蓄电系统内部利用CAN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控制装置50根据来自上位系统80的控制信号,向充放电控制装置30以及AC/DC转换器40通信控制信号。控制装置50与上位系统80之间利用以太网进行通信,控制装置50与充放电控制装置30以及AC/DC转换器40之间利用CAN通信协议进行通信。CAN网关20将蓄电装置10A、10B、IOC利用CAN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时使用的CANID(标识符)变换为能够由充放电控制装置30识别的CANID。CAN网关20例如既可以将从充放电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50通知的标识符用作蓄电装置10A、10B、IOC的CANID,也可以赋予与安装有蓄电装置10A、10B、IOC的硬件结构的位置对应的标识符。CAN网关20也可以使用例如对连接蓄电装置10A、10BU0C的充放电控制装置30赋予的编号、和对与充放电控制装置 30连接的多个蓄电装置依次赋予的编号来生成标识符。因此,即使在多个蓄电装置10A、10B、IOC中使用的CANID重复的情况下,充放电控制装置30也能够经由CAN网关20而与多个蓄电装置10A、10BU0C进行通信。充放电控制装置30经由CAN网关20而与多个蓄电装置10A、10B、IOC进行通信,在例如通知了蓄电池单元的过充电、过放电的情况下,对控制装置通知异常,并且通过停止充电或者停止放电等来保护蓄电装置。如上所述,通过充放电控制装置30和多个蓄电装置10A、10B、IOC经由CAN网关20进行通信,无需设置与多个蓄电装置10A、10B、10C的每一个对应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即使在搭载可回收电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蓄电系统的成本变高。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能够提供可搭载已使用的蓄电装置的廉价的蓄电系统。接下来,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图2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一个结构例。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具有与多个蓄电装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蓄电装置,使用第1标识符进行通信;变换装置,变换所述多个蓄电装置的所述标识符;充放电控制装置,使用由所述变换装置变换后的第2标识符经由所述变换装置而与所述多个蓄电装置进行通信,将从所述多个蓄电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的大小并输出,并且通过规定的大小的直流电力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AC/DC转换器,将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且将从配电系统提供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而提供给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所述AC/DC转换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9 JP 2011-1667781.一种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蓄电装置,使用第I标识符进行通信; 变换装置,变换所述多个蓄 电装置的所述标识符; 充放电控制装置,使用由所述变换装置变换后的第2标识符经由所述变换装置而与所述多个蓄电装置进行通信,将从所述多个蓄电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规定的大小并输出,并且通过规定的大小的直流电力对所述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AC/DC转换器,将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且将从配电系统提供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而提供给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以及所述AC/DC转换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换装置使用作为连接了所述蓄电装置的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的编号的所述第2标识符、和作为依次对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所述蓄电装置赋予的编号的所述第I标识符,在从所述蓄电装置向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标识符变换为所述第2标识符,并且,在从所述充放电控制装置向所述蓄电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2标识符变换为所述第I标识符。3.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换装置具备旋转开关,该旋转开关赋予或者删除在将所述第I标识符变换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保,藤原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