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8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包含一腔体、一熔炉单元、一水平连铸单元、一上引连铸单元、一第一引拔单元,及一第二引拔单元。该水平及上引连铸单元是分别配合该第一及第二引拔单元以产出条状的金属件,且该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利用整合该水平连铸单元及该上引连铸单元于一体,使该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可同时兼具水平式及上引式连铸技术的优点,并使其在不需停机的情况下,就可在该水平连铸单元或上引连铸单元之间切换,或同时运用以制造不同尺寸的条状金属件,进而达到经济生产,即是多样及少量化需求及节省厂房空间等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铸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引式连续 铸造装置。技术背景连续铸造设备(Continuous Casting Equipment)的特点在于连续 铸造时,可提供方向性的凝固,所以可减少材料内部产生缩孔,避免 影响后续成形制程。连续铸造设备可以透过成形模具的设计,直接产 制不同口径的棒材,并直接供下一个成形制程所用,进而节省大量时间。今日生产铜制品的厂商已大量采用连续铸造的方式进行线材、板 材、管材或型材的制作,其优点为合金或不纯物质的偏析情形较少, 并可减少氧化物的产生,加上制程缩短以及与铁质器具接触机会变少, 使得节省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如图l所示,一连续铸造设备IO是为采用目前一般水平式连续铸 造(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方式的其中 一种,以进行但是不 限于铜金属的熔炼,该连续铸造设备10依序包含一可倾斜转动的熔解 炉11、 一保温炉12、 一成形模具13、 一冷却件14,以及一引拔单元 15。该熔解炉11可将容置于其中的固态的铜金属以予加热熔解成液态 的铜金属液,该保温炉12能承接由该熔解炉11所倒出的金属液,并 可继续加热以维持金属液于适当温度,该保温炉12具有一侧壁,且其 上设有连通内部空间与外界的容置孔121。在该熔解炉ll与保温炉12 进行熔炼与保温的过程中,需要在金属液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石墨片或 是碳屑,以降低高温的铜金属液接触大气而氧化的可能。该熔解炉ll 的炉衬与保温炉12的炉衬均是采用氧化铝砖所制成。该成形模具13设置在该容置孔121中并形成有一呈水平并与该保 温炉12内部空间相连通可供金属液通过的成形通道131。该冷却件14是用于冷却连铸出的金属件。该引拔单元15具有二相向转动的辊子 151,用以水平地连续引拔出铸造的金属件。如图2所示,另一先前的连续铸造设备20,是为上引式连续铸造 设备(Upcast Continuous Casting )。该连续铸造i殳备20包含一中空 的腔体21、 一设置于该腔体21中用以熔解金属材料的熔解炉22、 一 穿过该腔体21并直立地插设于该熔解炉22中且部分露出该熔解炉22 的连铸模具23、 一环设于该连铸模具23外周面上的冷却件24,及一 位于该冷却件24上方的引拔单元25。该连铸模具23形成有一连通该 熔解炉22内部空间与外界的成形通道231。透过该冷却件24的冷却 作用,使金属液在通过该连铸模具23的成形通道231时,可以凝固成 固态金属,并被该引拔单元25向上引拉,达到连续铸造的目的。在此类金属连铸产业中,为符合经济生产效益, 一般来说,业者 在生产此类金属产品时均希望达到"多量"及"少样化",也就是说,对 某些特定尺寸的金属棒材进行大量的生产以降低整体产制成本,但是, 上述的水平式或上引式的连铸设备皆有生产尺寸上的限制,例如,现 有水平式连铸设备只适于生产粗棒,对于小线径(12mm以下)的棒 材的生产有技术上的困难,而现有上引式连铸设备同样因技术及场地 限制, 一般来说并不会用来生产大尺寸(30mm以上)的棒材。所以,如为了同时少量地生产多样化尺寸的棒材时,显然现有的一般连铸设备更不符适用,因为业者必须同时具有水平式及上引式两种连铸设备,此举不但会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其所占的厂房空间也较大,再者,此种连铸设备的另一特性是必须在不停机(大量生产)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高效能,因此不易达成前述的少量生产条件,进而 令"少量"及"多样化"的经济生产条件无法同时兼顾,实有必要对现行的连铸设备作一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上引式与水平式连铸技术 的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包含一腔体、一熔炉单元、 一水平连铸单元、 一上引连铸单元、 一第一引拔单元, 以及一第二引拔单元。该腔体是呈中空且封闭状,并具有相间隔的一个形成于侧面上的 第一接合口与一个形成于顶面上的第二接合口,该熔炉单元是设置在 该腔体中且将固态状的金属加热熔解成液态状的金属液。该水平连铸单元设于该腔体上,并具有至少一第一成形模具及至 少 一第 一冷却件,该第 一成形模具形成有一连通该腔体的第 一接合口 的第一成形通道,并供容置于该熔炉单元中的金属液经由该第一成形 通道引流至该腔体之外,该第一冷却件是与该第一成形模具相配合地 将流入该第一成形通道的金属液予以冷却凝固。该上引连铸单元设于该腔体上,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成形模具及至 少一第二冷却件,该第二成形模具形成有一连通该腔体的第二接合口的第二成形通道,并供容置于该熔炉单元中的金属液可经由该第二成 形通道流至该腔体之外,该第二冷却件是与该第二成形模具相配合地 将流入该第二成形通道的金属液予以冷却凝固。该第一引拔单元是设置于该水平连铸单元的外侧,将固态金属水 平地连续引拔,以拉出并形成为条状金属件,该第二引拔单元是设置 在该上引连铸单元的上方,将固态金属连续引拔,以拉出并形成为条 状金属件。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利用同时兼具上引式以及水平式连铸技术 的特色,使其在不需停机的情况下就可在该水平连铸单元或上引连铸 单元之间切换运用以制造不同尺寸的条状金属件,进而达到"少量,,及 "多样化"的生产条件。附图说明图l是一动作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连续铸造设备是采用水平式连续铸造;图2是一动作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连续铸造设备是采用上引式 连续铸造;图3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与一第一收线单元的配 置情形;图5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技术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的第 二较佳实施例;图6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收线单元 是位于一第一位置;图7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收线单元 是位于一第二位置;图8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收线单元 是位于一第三位置;图9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收线单元 是位于一第四位置;图10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的第 三较佳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进 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 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 4,本技术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适于制造长条状的金属件500,包含 一腔体3、 一熔炉单元4、 一水 平连铸单元5、 一上引连铸单元6、 一第一引拔单元7、 一第二引拔单 元8,及一第一收线单元91。该腔体3是呈中空且封闭状,并具有相间隔的一个形成于侧面上 的第一接合口 31与一个形成于顶面上的第二接合口 32。该熔炉单元4 是设置在该腔体3中,并具有一位于其侧的容置孔41,该熔炉单元4 可将固态状的金属加热熔解成液态状的金属液并维持适当的温度,以 本实施例所用的铜为例,其预设加热温度约为600。C 1500。C,当然在熔解其它不同材质的金属时,如铝、镍、铜合金、铝合金、镍合金等, 则需视各金属或合金的物理性不同而调高或调低其加热的温度与持温 的时间。该水平连铸单元5是穿伸入该第一接合口 31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该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包含一个中空且呈封闭状的腔体,以及一个设置在该腔体中且将固态状的金属材料加热熔解成液态状的金属液的熔炉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双引式连续铸造装置还包含一水平连铸单元、一上引连铸单元、一第一引拔单元,以及一第二引拔单元,该腔体具有相间隔的一个形成于侧面上的第一接合口与一个形成于顶面上的第二接合口;该水平连铸单元设于该腔体上,并具有至少一第一成形模具及至少一第一冷却件,该第一成形模具形成有一连通该腔体的第一接合口的第一成形通道,并容置于该熔炉单元中的金属液经由该第一成形通道引流至该腔体之外,该第一冷却件是与该第一成形模具相配合地将流入该第一成形通道的金属液予以冷却凝固;该上引连铸单元设于该腔体上,并具有至少一第二成形模具及至少一第二冷却件,该第二成形模具形成有一连通该腔体的第二接合口的第二成形通道,并容置于该熔炉单元中的金属液可经由该第二成形通道流至该腔体之外,该第二冷却件是与该第二成形模具相配合地将流入该第二成形通道的金属液予以冷却凝固;该第一引拔单元是设置于该水平连铸单元的外侧,将固态金属水平地连续引拔,以拉出并形成为条状金属件;该第二引拔单元是设置在该上引连铸单元的上方,将固态金属连续引拔,以拉出并形成为条状金属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濠刘洛莹王凯鲁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精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