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供电源泉,比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及其他很多特种设备等等,都需要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电池来提供电力支撑,这类电池不需要经常取出电池和更换,所以对电池的形状限制也不苛刻,然而现有的电池形状一般都是圆柱体或者长方体,当设计选用这些电池时,需要提前对其预留空位,给其他零件的设计带来了很苛刻的要求,既不利于空间的利用,也限制了载体电池容量的增加,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的结构并不有利于电池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也不方便,迫切需要电池结构和外形能更加自由、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本专利技术可根据载体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载体空间,可设置为任意平面体形状,既让载体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让电池可用容量最大化,还可以通过调整极性层、介质层的厚度或材质,为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留有进化空间,本结构适用新能源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结构,极性板可以多点设置,也可以设置为包裹式、带状等,极性板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1),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1)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和极性块(2)连接,所述的极性块(2)与极性板(9)连接,所述的极性板(9)与电池外壳(3)和外接电路(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交换核心块(1),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与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和极性块(2)连接,所述的极性块(2)与极性板(9)连接,所述的极性板(9)与电池外壳(3)和外接电路(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交换核心块(I)由介质层(4)、极性层(5)和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组成,所述介质层(4)与极性层(5)相互层叠设置,并且在层叠单元最外层设置有层叠累积误差补偿兼散热层(6)。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块(2)正向设置则为正极性块(201),倒置则为负极性块(202),所述极性板(9)与正极性块(201)连接作为正极板(901 ),与负极性块(202 )连接作为负极板(902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征茂德,陈巧云,征建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