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9991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直流电源接头、半导体制冷片、导线、柔性基体、柔性磁条;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线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都镶嵌在柔性基体中,柔性基体的边缘由柔性磁条构成,当直流电源接头与外界电源接通后,电流经过导线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然后,半导体制冷片将冷端的热量吸收并从其热端释放,达到冷端制冷的效果,柔性基体通过柔性磁条可与带有金属的表面贴合,从而将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在该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与金属表面贴合,安装与拆卸方便可靠,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吸附式制冷循环是空调制冷领域的两种主流技术,具有较高的制冷能力。但是,两种系统的体积特别大,有一定噪音,特别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噪音很大,而且,制冷剂对臭氧层有或多或少的破坏,破坏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原理是柏尔帖效应。柏尔帖效应解释了电路系统的一个特殊自然现象,当二种金属形成一对热电偶时,通上直流电后,将在点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吸热和放热的方向由直流电的方向决定。半导体P-N结具有强吸热和放热效应,能够产 生局部制冷或制热。因此,半导体制冷技术具有一定产业和商业价值,能够对电路系统等结构进行降温。近年来,半导体制冷技术不断发展。虽然半导体制冷的能力较小,但是,半导体制冷片厚度非常薄、体积非常小、无噪音、无污染,具有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吸附式制冷循环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一定的特殊场合,半导体制冷技术比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吸附式制冷循环等传统空调技术更有用。半导体制冷片有一个冷端和一个热端,为了给物体降温,冷端必须与物体紧密贴合,或者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降低气温达到为物体降温的目的。通常,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粘结剂或者螺钉等固定在待降温物体的表面上。显然,这些固定方式非常局限,既影响物体外观,又导致安装与拆卸的不便。事实上,在很多应用中,人们仅希望半导体制冷片简单地吸附在待降温表面上,而且,需要安装、拆卸方便。为此,迫切需要提出新型的半导体制冷的结构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地与金属表面贴合,安装与拆卸方便可靠,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本专利技术包括直流电源接头、半导体制冷片、导线、柔性基体、柔性磁条;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线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都镶嵌在柔性基体中,柔性基体的边缘由柔性磁条构成。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由半导体与金属导电材料组成的多层电路结构,制冷片的一面是冷端、另一面是热端,其工作原理为珀尔帖效应,即,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节点处为一对特殊的热电偶,当通入直流电流后,因直流电通入的方向不同,将在电偶结点处产生大量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线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都镶嵌在柔性基体中,柔性基体的边缘由柔性磁条构成。当直流电源接头与外界电源接通后,电流经过导线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然后,半导体制冷片将冷端的热量吸收并从其热端释放,达到冷端制冷的效果,柔性基体通过柔性磁条可与带有金属的表面贴合,从而将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在该表面上。同时,柔性基体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能够避免热量通过柔性基体扩散。除了与金属表面进行贴合的作用外,柔性磁条还具有密封的效果,防止热空气进入冷端,影响制冷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说明 (1)半导体制冷片具有较大的刚性,采用多个半导体制冷片镶嵌在柔性基体上,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柔度,达到与微凸或微凹曲面贴合的效果; (2)磁条能够与光滑金属表面充分贴合,不能保证了将制冷装置吸附在该表面上,而且防止了外部热空气与磁条封闭的空间内空气之间进行对流,提高了制冷效果; (3)该装置使用方便,容易与金属表面贴合,也容易从金属表面取下,不伤害金属表面结构; (4)与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相比,半导体制冷机构的体积小、无噪音、无振动, 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适用于特殊的制冷场合。在汽车等应用领域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柔性效果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示意 图中,直流电源接头I、半导体制冷片2、导线3、柔性基体4、柔性磁条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接头I、多个半导体制冷片2、导线3、柔性基体4、柔性磁条5 ; 多个半导体制冷片2之间通过导线3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2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I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2都镶嵌在柔性基体4中,柔性基体4的边缘由柔性磁条5构成。当直流电源接头I与外界电源接通后,电流经过导线3为半导体制冷片2供电。然后,半导体制冷片2将冷端的热量吸收并从其热端释放,达到冷端制冷的效果。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原理是柏尔帖效应,即,当二种金属形成一对热电偶时,通上直流电后,将在点偶结点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吸热和放热的方向由直流电的方向决定,半导体P-N结具有强吸热和放热效应,能够产生局部制冷或制热。柔性基体4通过柔性磁条5可与带有金属的表面贴合,从而将半导体制冷片2固定在该表面上。同时,柔性基体4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能够避免热量通过柔性基体4扩散。除了与金属表面进行贴合的作用外,柔性磁条5还具有密封的效果,防止热空气进入冷端,影响制冷效果。如图2(a)、2(b)所示,图2(a)为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平展示意图;图2(b)为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折弯后形状示意图。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柔性基体允许半导体制冷片与邻近的半导体制冷片形成某任意角度,从而令整个装置与具有微凸或微凹的曲面贴合,提高制冷效果。如图3所示,柔性磁条5与汽车窗框的钢板材料吸合,使柔性基体4与汽车车窗贴合;当直流电源接头I与车载电源接通后,电流经过导线3为半导体制冷片2供电,半导体 制冷片2的冷端吸收汽车玻璃窗上的热量,并从其热端释放,降低了车窗的温度,进而降低了汽车车内的气温,达到为汽车制冷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接头、半导体制冷片、导线、柔性基体、柔性磁条,其特征在于 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线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都 镶嵌在柔性基体中,柔性基体的边缘由柔性磁条构成, 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由半导体与金属导电材料组成的多层电路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直流电源接头、半导体制冷片、导线、柔性基体、柔性磁条;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线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都镶嵌在柔性基体中,柔性基体的边缘由柔性磁条构成,当直流电源接头与外界电源接通后,电流经过导线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然后,半导体制冷片将冷端的热量吸收并从其热端释放,达到冷端制冷的效果,柔性基体通过柔性磁条可与带有金属的表面贴合,从而将半导体制冷片固定在该表面上。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与金属表面贴合,安装与拆卸方便可靠,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文档编号F25B21/02GK102901266SQ20121037221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光宇, 邹洪波, 鲁仁全, 陈云, 薛安克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磁条贴合式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接头、半导体制冷片、导线、柔性基体、柔性磁条,其特征在于:多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通过导线以串联方式相连接,且首尾两个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接头相连接,所有半导体制冷片都镶嵌在柔性基体中,柔性基体的边缘由柔性磁条构成,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由半导体与金属导电材料组成的多层电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宇邹洪波鲁仁全陈云薛安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