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铸造中用容积控制熔融金属流量的装置
,尤其适用于连铸。目前,世界上控制连铸中间包内熔融金属流量的装置主要有下述三种一、塞棒控制系统。这种方法主要靠塞头与水口上沿之间距离的变化来调节注流的大小。此方法的缺点是塞头的升降难以掌握,不能精确地控制注流的大小;在浇注过程中,塞头经常发生位移,使注流无法控制而造成停浇;塞头易于脱落,致使浇注不能继续进行。二、滑动水口。使用此方法控制中间包注速时有下述缺点水口中的填料无法排除;滑板的控制系统使中间包与结晶器之间的距离增大,致使温降和水口堵塞情况增多。三、定径水口。这种水口的孔径一定,注流的大小只能靠中间包液面的高度作微量调节,因此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小方坯连铸机。近年来,英国钢公司Lackenby厂使用一种用于试验研究的旋转式水口,可以克服上述三种方法的缺点。(关于这种旋转式水口的介绍,刊登在《Steel Times》,Vol.215,№3,134页,1987年3月。)这种旋转式水口的形状结构是,下水口上端为凸出的球面,旋转杆的下端为凹形弧面。但是,这种结构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极易使旋转杆下端的边缘部分碰坏缺损,从而造成整个旋转水口报废。本技术是针对上述英国钢公司的旋转式水口的缺点进行改进,克服了旋转杆下端易于碰坏缺损的缺点,使下水口的上端成为凹形弧面,旋转杆的下端成为凸形球面。附图1是英国钢公司设计的旋转式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是旋转杆,b是下水口,c是旋转杆a上的金属液注入孔,d是下水口b上的金属液注入孔。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与操作示意图。图中,1是旋转杆,2是下水口,3是旋转杆1上的金属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金属铸造中熔融金属流量的旋转式水口,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旋转杆1,下水口2,旋转杆1上的金属液注入孔3,下水口2上的金属液注入孔4,旋转杆1的旋转机构5,其特征在于,旋转杆1的下端是凸状球面,下水口2的上端是凹状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镜,李桂军,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