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96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金属铸造中熔融金属流量的旋转式水口,主要由旋转杆、下水口及分别开于旋转杆与下水口上的金属液注入孔组成,尤其适用于各种断面的连铸机中间包注流控制。(*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铸造中用容积控制熔融金属流量的装置
,尤其适用于连铸。目前,世界上控制连铸中间包内熔融金属流量的装置主要有下述三种一、塞棒控制系统。这种方法主要靠塞头与水口上沿之间距离的变化来调节注流的大小。此方法的缺点是塞头的升降难以掌握,不能精确地控制注流的大小;在浇注过程中,塞头经常发生位移,使注流无法控制而造成停浇;塞头易于脱落,致使浇注不能继续进行。二、滑动水口。使用此方法控制中间包注速时有下述缺点水口中的填料无法排除;滑板的控制系统使中间包与结晶器之间的距离增大,致使温降和水口堵塞情况增多。三、定径水口。这种水口的孔径一定,注流的大小只能靠中间包液面的高度作微量调节,因此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小方坯连铸机。近年来,英国钢公司Lackenby厂使用一种用于试验研究的旋转式水口,可以克服上述三种方法的缺点。(关于这种旋转式水口的介绍,刊登在《Steel Times》,Vol.215,№3,134页,1987年3月。)这种旋转式水口的形状结构是,下水口上端为凸出的球面,旋转杆的下端为凹形弧面。但是,这种结构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极易使旋转杆下端的边缘部分碰坏缺损,从而造成整个旋转水口报废。本技术是针对上述英国钢公司的旋转式水口的缺点进行改进,克服了旋转杆下端易于碰坏缺损的缺点,使下水口的上端成为凹形弧面,旋转杆的下端成为凸形球面。附图1是英国钢公司设计的旋转式水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是旋转杆,b是下水口,c是旋转杆a上的金属液注入孔,d是下水口b上的金属液注入孔。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与操作示意图。图中,1是旋转杆,2是下水口,3是旋转杆1上的金属液注入孔,4是下水口2上的金属液注入孔,5是旋转杆1的旋转机构,6是中间包,7是结晶器。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旋转杆1,下水口2,开于旋转杆1上的金属液注入孔3,开于下水口2上的金属液注入孔4,旋转杆1的旋转机构5。旋转杆1的下端与下水口2接触的部分为凸状球面,下水口2的上端与旋转杆1接触的部分为凹形弧面。旋转杆1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旋转机构5可采用手动或其它方式转动。使用本技术的操作方法是开浇前,转动旋转杆1,使金属液注入孔3与孔4错位,这样,当大包的金属液注入中间包6时,金属液不会马上流入结晶器7。当金属液面在中间包6内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再转动旋转杆1,使孔3与孔4重合或部分重合,这时,中间包内的金属液即注入结晶器7。停浇时,转动旋转杆1,使孔3与孔4相错,金属液则停止流出。从附图及操作方法可以看出,本技术与英国钢公司的旋转式水口相比较,本技术具有英国钢公司的旋转式水口的一切优点,如1.消除了塞棒控制系统塞头位移和脱落的缺点,能精确地控制注流。2.注流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因此适用于各种连铸机的中间包控制。3.开浇前不需要滑动水口所用的填料,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避免了填料对金属液质量的不利影响,解决了使用滑动水口时排除填料的难题。此外,本技术的旋转杆1的下端比英国钢公司的旋转杆a的下端边缘厚,因而在安装、旋转操作中不易碰坏磨损。用本技术设计的旋转式水口模型与英国钢公司设计的旋转式水口模型进行了水模对比试验,附表是试验结果的各种数据。从附表中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本技术控制的最大流速与英国钢公司设计的相当。两种模拟试验中的流量的差别,主要是中间包液面的微小波动和模型加工精度的差异造成的。实际上通过孔径和孔数的变化,流速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因此,本技术适用于各种断面的连铸机中间包注流控制。附表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金属铸造中熔融金属流量的旋转式水口,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旋转杆1,下水口2,旋转杆1上的金属液注入孔3,下水口2上的金属液注入孔4,旋转杆1的旋转机构5,其特征在于,旋转杆1的下端是凸状球面,下水口2的上端是凹状弧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金属铸造中熔融金属流量的旋转式水口,主要由旋转杆、下水口及分别开于旋转杆与下水口上的金属液注入孔组成,尤其适用于各种断面的连铸机中间包注流控制。文档编号B22D41/08GK2046777SQ8920115公开日1989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89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89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周镜, 李桂军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金属铸造中熔融金属流量的旋转式水口,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旋转杆1,下水口2,旋转杆1上的金属液注入孔3,下水口2上的金属液注入孔4,旋转杆1的旋转机构5,其特征在于,旋转杆1的下端是凸状球面,下水口2的上端是凹状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镜李桂军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公司钢铁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