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式脱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96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脱锭起重机用动力式脱锭机构。该机构系利用机身内冲击铁的冲击势能把钢锭由钢锭模中脱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由机身、机头、锁紧机构、冲击铁、大钳、小钳以及气缸等组成,本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轻巧,使脱锭起重机的自重大为减少、耗能少。(*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锭起重机用动力式脱锭机构,它是利用冲击势能把钢锭、尤其是把中、小型钢锭由钢锭模中脱出的装置。目前,国内各钢厂均采用大功率的电动机带动机械传动(内外丝杆)或液压传动(如太钢、宝钢的引进产品),对钢锭和钢锭模进行夹扯和推顶的相对静止直线运动作用原理来进行强迫脱锭的。由于要传递强大的脱锭力,因而脱锭机构异常庞大,零件笨重复杂、工艺性差,要备专用工装;耗费大量的铜合金,且电动机容量大,耗能多。例如大冶-炼钢厂为3吨钢锭配置的脱锭起重机自重就高达270吨,电动机总功率为400千瓦。由于脱锭起重机自重重,故要求厂房粱肥、柱胖、重盖式结构,使厂房投资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耗能低的动力式脱锭机构。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动力作用原理,利用物体自由下落的势能来进行强迫脱锭的。强迫脱锭是这样来完成的。大钳将钢锭模提起送至特制的墩锭器内,墩锭器内部底座中央有一顶杆,顶杆通过钢锭底部的浇口顶住钢锭,当冲击铁被释放后,自由下落到钢锭模上沿后,由于冲击作用,使得钢锭与钢锭模的粘结脱开,从而达到强迫脱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图1是动力式脱锭机构主视图。图2是动力式脱锭机构左视图。图3、图4、图5、图6、图7是动力式脱锭机构的工作过程。图8、图9、图10是锁紧杠杆三视图。图11是大钳。图12是小钳。图13、图14、图15是冲击铁三视图。图16、图17、图18是导槽架三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机身(6)、机头(4)、锁紧机构(3)、冲击铁(2)、小钳(8)、大钳(9)、气缸(5)、(7)和(10)等部分组成。机身(6)内部为空腔,机头(4)可在机身(6)内上下滑动;锁紧机构(3)安装在机身(6)的上部,锁紧机构(3)由锁紧杠杆(12)、导杆(13)、活塞杆(14)和气缸(5)组成。锁紧机构(3)的上部a点钩住机身(6),下部b点钩托冲击铁(2),锁紧杠杆(12)安装在机身(6)的上端,且可绕o点旋转,其上端a点处的凸出部分伸进机身(6)上端的凹槽中,下端b点的凸出部分伸进冲击铁(2)上端的钩槽中,导杆(13)一端与气缸(5)的活塞杆(14)成铰接。另一端与锁紧杠杆(12)相铰接。当需进行强迫脱锭时,将锁紧气缸(5)下部充气,活塞杆(14)由H点上升至H1点,带动锁紧杠杆(12)绕支座o点转动,b点脱开冲击铁(2),冲击铁(2)被释放为自由落体,在机身(6)的空腔内下落到,钢锭沿上,此时,b点转至b1点,a点脱开机身(6),使机头(4)以及起重机避开冲击动力的影响,a点转到a1点,当脱锭过程完成后,将机头(4)下降至落在钢锭模沿上的冲击铁上,再将气缸(5)上部充气,活塞杆(14)下降到H点,锁紧杠杆(12)又将冲击铁(2)锁紧,上升,锁紧机构(3)的a点又钩住机身(6)。大钳(9)安装在机身(6)的外壳上,两钳体(15)和(23)安装在机身(6)外壳两侧的轴座(16)和(22)中,钳体可绕轴转动。摇臂(17)和(21)分别与钳体(15)和(23)在轴座(16)和(22)处相铰接。连杆(20)与两摇臂(17)和(21)成铰接。钳体(15)的一端与安装在机壳上的气缸(10)的活塞杆(18)相铰接,中部通过心轴(19)在轴座(16)处相铰接。大钳(9)的开闭由气缸(10)来控制,利用摇臂(17)和(21)、连杆(20)使两钳体(15)和(23)同步动作。小钳(8)安装在机身(6)的内腔中,小钳钳体与大钳钳体成90°布置。两钳体(24)和(33)在P点处相铰接,其上端各有一个滚轮(26)和(31)置于导槽架(1)上的两导槽(25)和(32)中,导槽架(1)的两导槽(25)和(32)为八字形。导槽架(1)上有一杠杆(28)可绕轴Q旋转。其一端与安装在机身(6)外的气缸(10)的活塞杆(29)相铰接,另一端与一拉杆(27)成铰接,拉杆(27)的另一端与两钳体成铰连接,小钳(8)的开闭由气缸(10)来控制,杠杆(28)带动小钳钳体(24)和(33)上的滚轮(26)和(31)在导槽架(1)内上下滚动,使小钳打开和闭合。气缸(5)、(7)和(10)由微型空压机来驱动,空压机可安装在起重机小车上。冲击铁的上部有适应锁紧杠杆的活动位置,两侧有能容纳小钳结构通过的沟槽,内部挖空不会与导槽架相碰。钢锭脱模后,上冲也有余地。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通过机头上部的销轴孔与起重机起升机构连接。图3,脱锭机构下降,机身落在钢锭模上,大钳闭合,夹住待脱锭的钢锭模的钢锭,然后起升运行到指定位置;图4,到达指定位置后,脱锭机构下降,将钢锭模落在墩锭器内;图5,大钳张开,小钳张开,然后释放冲击铁;图6,下降机头至冲击铁顶上,然后锁紧冲击铁将机头上升;图7,闭合小钳夹紧钢锭,然后起升将钢锭运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轻巧,使脱锭起重机的自重大为减少、耗能少。例如用于3吨钢锭模的脱锭起重机,整机自重仅为66吨,电动机总功率只有99千瓦。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大大降低了脱锭起重机的制造成本。以3吨脱锭起重机为例,每台比采用大功率电动机带动机械传动(内外丝杆)的脱锭起重机节省约100万元,厂房造价节约近40万元,每年可节约电费11.7万元。权利要求1.一种脱锭起重机用动力式脱锭机构,系利用冲击势能把钢锭由钢锭模中脱出的装置,它由机身(6)、机头(4)、锁紧机构(3)、冲击铁(2)、小钳(8)、大钳(9)、气缸(5)、(7)、和(1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机身(6)内部为空腔、机头(4)可在机身(6)内上下滑动;B、锁紧机构(3)由锁紧杠杆(12)、导杆(13)、活塞杆(14)和气缸(5)组成,锁紧杠杆(12)安装在机身(6)的上部,且可绕0点旋转,其上端a点处的凸出部分伸出机身(6)上端的凹槽中,下端b点的凸出部分伸进冲击铁(2)上端的钩槽中,导杆(13)一端与气缸(5)的活塞杆(14)成铰接,另一端与锁紧杠杆(12)相铰接;C、冲击铁(2)可自由通过机身(6)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式脱锭机构,其特征在于大钳(9)安装在机身(6)的外壳上,两钳体(15)和(23)安装在机身(6)外壳两侧的轴座(16)和(22)中,且可绕轴转动,摇臂(17)和(21)分别与钳体(15)和(23)在轴座(16)和(22)处相铰接,连杆(20)与两摇臂(17)和(21)成铰接,钳体(15)的一端与安装在机壳上气缸(10)的活塞杆(18)相铰接,中部通过心轴(19)在轴座(16)处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式脱锭机构,其特征在于小钳(8)安装在机身(6)的内腔中,小钳钳体与大钳钳体成90°布置,两钳体(24)和(33)在P点处相铰接,两钳体(24)和(33)上端各有一个滚轮(26)和(31)置于导槽架(1)上的两导槽(25)和(32)中,导槽架(1)上有一杠杆(28)可绕轴Q旋转,其一端与安装在机身(6)外的气缸(10)的活塞杆(29)相铰接,另一端与一拉杆(27)成铰接,拉杆(27)的另一端与两钳体成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式脱锭机构,其特征在于两导槽(25)和(32)为八字形。专利摘要一种脱锭起重机用动力式脱锭机构。该机构系利用机身内冲击铁的冲击势能把钢锭由钢锭模中脱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锭起重机用动力式脱锭机构,系利用冲击势能把钢锭由钢锭模中脱出的装置,它由机身(6)、机头(4)、锁紧机构(3)、冲击铁(2)、小钳(8)、大钳(9)、气缸(5)、(7)、和(1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机身(6)内部为空腔、 机头(4)可在机身(6)内上下滑动;B、锁紧机构(3)由锁紧杠杆(12)、导杆(13)、活塞杆(14)和气缸(5)组成,锁紧杠杆(12)安装在机身(6)的上部,且可绕0点旋转,其上端a点处的凸出部分伸出机身(6)上端的凹槽中,下端b点的 凸出部分伸进冲击铁(2)上端的钩槽中,导杆(13)一端与气缸(5)的活塞杆(14)成铰接,另一端与锁紧杠杆(12)相铰接;C、冲击铁(2)可自由通过机身(6)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姿之朱宁喜郑义勇黄玉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起重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