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酶制剂及其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803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酶制剂及其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四种酶制剂组成,各种酶制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纤维素酶35—45%,转化酶15—25%,接触酶5—15%,脲酶25—35%。在小麦播种前,按每亩4.0—8.0kg的比例与细沙土或基肥混匀同施。为小麦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可提高小麦的发芽率,茎粗、穗长、千粒重等指标,延长小麦生长周期,从而达到小麦增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酶制剂应用

技术介绍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我国农业生产大多通过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5% 左右,到了 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化肥的增产效益明显下降,使用化肥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化肥的广泛使用,导致土壤中氮、磷、硫等元素含量普遍偏高,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溃化,加之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中的有益菌群遭到破坏,造成土壤中的无效成分大量富集,破坏了土壤合适的生物群结构及土壤团粒构造,从而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作用的发挥,形成土质退化,导致土壤中有益生物的自然转化能力降低,有机物质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农作物对土壤中有益养分的吸收能力下降。由此,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产出率已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些年来,随着酶制剂工业的发展以及土壤酶学研究的深入,有关土壤酶在土壤有机质转化及养分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而这些研究主要以土壤中酶的组成、活性与作用为重点,未涉及外源酶的使用研究等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复合酶制剂并将其应用于大田小麦种植中,以提高小麦产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四种酶制剂组成,各种酶制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纤维素酶35— 45% 转化酶 15— 25% 接触酶 5—15% 脲酶 25— 35% 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酶活和细菌达标的上述四种酶制剂按上述比例送入混料罐混合均匀,然后用自动真空包装机包装,即得复合酶制剂。所述维素酶为酸性纤维素酶。所述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小麦播种前,按每亩4.0—8. Okg的比例与细沙土混匀同施。所述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小麦播种前,按每亩4.0—8. Okg的使用比例与基肥混匀同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纤维素酶、转化酶、接触酶及脲酶对土壤中有机质、腐殖质、有机复合体性状等物质的转化分解和对土壤中过量氮、磷与碳等化合物的降解特性,将以上几种酶制剂按一定的组分进行科学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土壤生物复合酶,将此种复合酶在小麦播种前基施于土壤中,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本复合酶制剂在小麦的根部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分解,对过量的氮、磷与碳等化合物的有效降解,疏解无效成分,促进有益菌群聚集和土壤微生物生态作用的发挥,改变土壤肥力,为小麦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可提高小麦的发芽率,茎粗、穗长、千粒重等指标,延长小麦生长周期,从而达到小麦增产的目的。此项技术能够使农业产品生产技术升级,可以激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体的活力,使沙土团聚,粘土疏散,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恢复土壤生态,提高耕地肥力,有效提升单位土壤生产能力,利于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乡吊沟村选取土壤条件基本相同、井水灌溉砂土地分隔出甲、乙、丙3个长50m、宽30m的小区,甲区复合酶制剂的质量配比为纤维素 酶40%、转化酶20%、接触酶10%、脲酶30% ;乙区复合酶制剂的质量配比为纤维素酶38%、转化酶19%、接触酶11%、脲酶32%。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酶活和细菌达标的上述四种酶制剂按上述比例送入混料罐混合均匀,然后用自动真空包装机包装,即得复合酶制剂。 甲、乙两区复合酶的添加量均为每亩施6. 0kg。采用在小麦种植前与细沙土混匀同施的方法。丙区不施用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果 甲区全生育期107天、出苗率79. 7%、千粒重46. 3克、小区产量131. 85kg、折合亩产量586kg、增产率 17. 7% ; 乙区全生育期107天、出苗率78. 4%、千粒重45. 9克、小区产量125. 32kg、折合亩产量557kg、增产率 12. 1% ; 丙区全生育期108天、出苗率77. 8%、千粒重40. I克、小区产量111. 8kg、折合亩产量497kg。实施例2,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陡城村选取黄灌区土地、土壤条件基本相同耕地,隔出A、B、C三个长40m、宽35m的小区,A区复合酶制剂的质量配比为纤维素酶42%、转化酶19%、接触酶10%、脲酶29% ;B区复合酶制剂的质量配比为纤维素酶44%、转化酶19%、接触9%、脲酶28%。 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A、B两区生物复合酶的添加量均定为每亩施7. Okgo采用在小麦种植前与基肥混匀耧播的方法施用。C区不施用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果 A区全生育期108天、出苗率78. 7%、千粒重44. 5克、小区产量120. 12kg、折合亩产量572. 3kg、增产率 14. 1% ; B区全生育期109天、出苗率77. 3%、千粒重42. 9克、小区产量112. 47kg、折合亩产量535. 6kg、增产率 5. 69% ; C区全生育期109天、出苗率77. 9%、千粒重41. 3克、小区产量105. 2kg、折合亩产量501. 4kg ο上述实施例证明质量配比为35— 45%的纤维素酶、15 — 25%的转化酶、5 —15%的接触酶、25—35%的脲酶所复合成的生物复合酶,在小麦 种植前与基肥或细沙土混匀耕播与土壤中,每亩添加量在4. Okg-8. Okg之间时,对小麦有较大的增产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四种酶制剂组成,各种酶制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纤维素酶35— 45% 转化酶 15— 25% 接触酶 5—15% 脲酶 25— 35% 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酶活和细菌达标的上述四种酶制剂按上述比例送入混料罐混合均匀,然后用自动真空包装机包装,即得复合酶制剂。2.一种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素酶为酸性纤维素酶。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小麦播种前,按每亩4. 0—8. Okg的比例与细沙土混匀同施。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酶制剂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小麦播种前,按每亩4. 0—8. Okg的使用比例与基肥混匀同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酶制剂及其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四种酶制剂组成,各种酶制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纤维素酶35—45%,转化酶15—25%,接触酶5—15%,脲酶25—35%。在小麦播种前,按每亩4.0—8.0kg的比例与细沙土或基肥混匀同施。为小麦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可提高小麦的发芽率,茎粗、穗长、千粒重等指标,延长小麦生长周期,从而达到小麦增产的目的。文档编号C12N9/26GK102899305SQ20121039992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杨家平, 李向荣, 卢军帅, 王刚 申请人: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酶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四种酶制剂组成,各种酶制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纤维素酶??35—45%转化酶????15—25%接触酶????5—15%脲酶??????25—35%所述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酶活和细菌达标的上述四种酶制剂按上述比例送入混料罐混合均匀,然后用自动真空包装机包装,即得复合酶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平李向荣卢军帅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