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766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包括底漆和面漆,面漆包括15~25重量份的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重量份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重量份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10~15重量份的六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2~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1~2重量份的附着力促进剂、20~60重量份的稀释剂和0.2~2重量份的助剂。解决了现有的紫外光固化漆耐磨和抗钢丝绒摩擦等级低,真空镀膜种类单一,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紫外光固化漆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涂料
技术介绍
为使经真空镀膜后的镀层平整且具有金属光泽和亮度,因而在镀膜前后需要分别对待涂表面进行涂装处理,常用的漆为紫外光固化漆。随着紫外光固化漆的普及,人们对抗划伤耐磨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急需要具有更高耐磨性能,特别是抗钢丝绒划伤性能优异的紫外光固化漆。现有的紫外光固化漆分为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和三涂型紫外光固化漆,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包括面漆和底漆,由于面漆直接涂装在镀层的表面,与镀层的结合力差,在使用过程中,面漆容易脱落,耐磨强度一般,抗钢丝绒划伤性能较差。三涂型紫外光固化漆包括面漆、中漆和底漆,中漆作为缓冲过渡层可以吸收消除面漆固化时所产生的收缩内应力,使面漆的附着稳定性和耐磨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涂装表面经RCA耐磨测试4000次涂层表面无磨透;抗钢丝绒摩擦350回漆膜表面无划痕。但是三涂型紫外光固化漆由于中漆的加入,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真空镀膜仅限于金属镀膜层,且RCA耐磨测试和耐钢丝绒摩擦性能有待提高至超耐磨和超抗钢丝绒摩擦等级,以进一步满足更高苛刻条件下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以解决现有的紫外光固化漆耐磨和抗钢丝绒摩擦等级低,真空镀膜种类单一,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包括底漆和面漆,面漆包括15 25重量份的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 15重量份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10 20重量份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10 15重量份的六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2 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I 2重量份的附着力促进剂、20 60重量份的稀释剂和O. 2 2重量份的助剂。进一步地,有机-无机杂化树脂为二氧化硅/环氧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或二氧化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进一步地,二氧化硅/环氧丙烯酸酯杂化树脂和二氧化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30wt%,粒径为1(Γ50纳米。进一步地,附着力促进剂包括O. 5^1. 5重量份的磷酸改性丙烯酸单体和O. 5^1重量份的偶联剂。进一步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β -甲氧基乙氧基)硅烷;钛酸酯偶联剂为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进一步地,底漆包括10 20重量份的二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5 25重量份的二官能度环氧丙烯酸树脂、10 15重量份的三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I 3重量份的附着力促进树脂、3 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25 60重量份的稀释剂和O. I O. 5重量份的助剂。进一步地,附着力促进树脂为丙烯酸树脂。进一步地,光引发剂为α-羟基环己基苯甲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地,稀释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异丁基酮、异丙醇以及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助剂包括流平剂和消泡剂,流平剂为聚甲基烷基硅氧烷溶液;消泡剂为丙烯酸官能团聚二甲基硅氧烷。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去掉了中漆后,面漆与镀膜依然具有优异的结合力,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工艺。同时,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在RCA耐磨测试中测试6000次以上,仍表面无磨透;钢丝绒摩擦500回以上,表面无划伤痕迹,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和耐钢丝绒摩擦性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包括面漆和底漆。面漆的韧性好,具有显著的耐磨性能和抗钢丝绒划伤性能。底漆能使紫外光固化涂料经涂装后能在器件表面形成平整表面,以满足后续真空镀膜的需要,为面漆提供了平整的固化表面;同时底漆对各种复合材料的附着力均很优良,防止紫外光固化涂料掉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漆,面漆包括15 25重量份的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 15重量份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10 20重量份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10 15重量份的六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2 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I 2重量份的附着力促进剂、20 60重量份的稀释剂和O. 2 2重量份的助剂。主成膜物质为高官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树脂和六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其中,高官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包括十五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和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十五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十五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固化速度快,硬度和抗划伤性能强,但在固化过程中产生收缩应力较大,若单独使用十五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作为面漆容易导致面漆开裂。为了提高面漆的韧性,本专利技术在面漆中加入了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含功能官能团数目更多、固化速度更快、交联密度更高,但其坚韧性较好且固化收缩率低,所产生的内应力较小,可缓冲吸收十五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固化时所产生的较大内应力,防止面漆出现裂痕;另外,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冲击性、兼顾与镀层具有良好附着性,一方面提高了面漆的耐磨性,另一方面不需要添加中漆,就能保证面漆与镀层进行完美的结合。有机-无机杂化树脂中是纳米级无机成分和有机树脂进行结合得到的产物,其中纳米级无机成分可以镶嵌于面漆中,在面漆固化过程中能缓冲高硬度的高官能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生产的成膜应力,进一步防止漆膜固化时崩裂。同时,有机-无机杂化树脂的加入,可显著提高涂层的耐磨抗钢丝绒划伤性能,并辅助提高面漆硬度。另外,为了增强面漆和镀层的附着力,本专利技术在面漆中添加了附着力促进剂,附着力促进剂可以增强面漆对金属镀层的铆合作用,从而避免了中漆过渡层的使用。稀释剂的加入能调节面漆的粘度,防止面漆过粘或过稀,有利于面漆的加工。助剂提高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涂布性能及表面效果,保证产品外观平整性。本专利技术将15 25重量份的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 15重量份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10 20重量份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10 15重量份的六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2 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I 2重量份的附着力促进剂、20 60重量份的稀释剂和O. 2 2重量份的助剂进行组合制成面漆,使面漆中的各个成分相互作用,从而使面漆的耐磨、抗钢丝绒划伤性能提高至超耐磨和超抗钢丝绒摩擦等级,进一步满足更高苛刻条件下的使用需要。面漆可以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底漆进行结合,得到紫外光固化漆,其·固化效果,耐磨耐钢丝绒摩擦效果没有改变。进一步地,有机-无机杂化树脂为二氧化硅/环氧丙烯酸酯杂化树脂或二氧化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二氧化硅/环氧丙烯酸酯杂化树脂同时具有环氧丙烯酸酯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的柔韧性和二氧化硅的高硬度;二氧化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同时具有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的柔韧性和二氧化硅的高硬度,显著提高了面漆的耐磨抗钢丝绒摩擦的性能。进一步地,二氧化硅/环氧丙烯酸酯杂化树脂和二氧化硅/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树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30%,粒径为1(Γ50纳米,其性能更优。进一步地,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涂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漆和面漆,所述面漆包括15~25重量份的高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树脂、10~15重量份的超支化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重量份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10~15重量份的六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2~5重量份的光引发剂、1~2重量份的附着力促进剂、20~60重量份的稀释剂和0.2~2重量份的助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培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松井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